從家中出發,我們全家壹起興高采烈地駛向嶽麓山。立馬,我們便來到了山腳下,我立刻感覺到山相當高,突兀森郁,怪石嶙峋。我就叫難了,這麽高,叫我怎麽爬上去呀!我爬呀爬呀,終於爬到了半山腰。
我累得要命,氣喘籲籲,大汗直流。突然見到眼前壹片明媚,啊!好美呀!蝴蝶在翩翩起舞,蜜蜂在采蜜,花朵張開它那嬌艷的花瓣,小草伸起腰,好像在鼓勵我們繼續向前。看到這裏,我的汗水也不再往外冒了,氣也緩和了許多。我鼓起渾身的力量往上沖,“沖啊!不能錯過山頂那美麗的風景!”我邊奔邊喊。果然,有了萬物的鼓勵,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我終於又奔上了終點—那就是美麗的山頂。在接近山頂的地方,有壹座藍色的塔,可惜的是我們沒進去,山頂上的景色比山腰的景色好看多了:紅的花,綠的樹,五彩繽紛。尤其是那碧綠的草地上,鑲嵌著幾朵五顏六色的小花,顯得十分愜意。
漸漸地,天色拉攏了黑幕,我們為了下山安全,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在離開的那壹剎那,我想起了我夢中的地球不就是這樣嗎?壹定要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不能再糟蹋它,否則夢中的地球就會離我們遠去。
嶽麓山,嶽是指南嶽衡山,麓是指山腳下
古籍講,南嶽72峰,回雁為首,嶽麓為足
由此說來,嶽麓山是南嶽衡山山脈北側邊緣的壹座山
嶽麓山海拔300米,還沒有我們伊春的南山高;南嶽最高峰祝融峰1289米,也沒有小興安嶺最高峰平頂山高
南嶽72峰,峰峰有名有宗;伊春有多少峰不清楚,貌似極少有名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其實仙又有幾人見到,多數的山是因人而靈
嶽麓山就因其有諸多歷史名人曾棲身於此,而聲名顯赫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有些層次的驢友,壹般對山山水水的來龍去脈都有所掌握
如果能了解到所遊之山是哪次造山運動而成,是由什麽巖石構成,那基本算是骨灰級的了
坐在飛機上,總是希望能趕上壹個晴朗的天,望著白雲下連綿起伏的山巒,對我來說是壹種極大的享受
嶽麓山風景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區,AAAAA級,但進去是不收費的
全國5A級景區105個,伊春目前還沒有壹處
景區橫跨湘江兩岸,是包括橘子洲頭的。我的方向感也壹般,感覺是從西門進的,東門出的,再通過壹座橋就是湘江上的橘子洲頭
“嶽麓書院”四個字為宋真宗所題,這個是仿本,真跡在這座書院的博物館裏
嶽麓書院又稱千年書院,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與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河南嵩山的嵩山書院並稱為四大書院。歷經戰火,多次翻修,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千年學府,弦歌不絕”,是至今還活著的書院。
書院制度是中國古代有別於官學的重要教育制度。它始於晚唐,盛於宋,歷經元、明,延至清末。
書院的名稱始於唐代,最初是官方修書校書和藏書的場所。盛於宋初。唐末五代時期,由於連年戰亂,官學廢弛,教育事業多賴私人講學維持。四大書院壹般是由私人隱居讀書發展為置田建屋,聚書收徒,從事講學活動;設置地點多在山林僻靜處,後世認為這是受了佛教禪林精舍的影響
“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是壹著名集句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於斯為盛”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惟,語助詞,沒有意義。清嘉慶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嶽麓書院山長。門人請其撰題大門聯,袁以“惟楚有材 ”囑諸生應對。正沈思未就,明經(貢生的尊稱)張中階至,眾人語之,張應聲對曰:“於斯為盛”。這幅名聯就此撰成。
全聯的意思或可理解為;楚國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嶽麓書院更是英才齊聚之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