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鸮有什麽寓意

鸮有什麽寓意

鸮有什麽寓意如下:

鸮在許多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在古代希臘神話中,鸮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寵物,被認為是智慧和知識的象征。

在中國文化中,鸮被視為吉祥的動物,被用作保護和祈福的符號。在印度教中,鸮被視為代表守護神和守護者的神聖動物。鸮還出現在許多其他文化中,如北歐神話和埃及神話中,都代表著不同的象征意義。

鸮,漢語二級字,讀作鸮(xiāo),是形聲字,繁體寫作“鴞”,從鳥號聲,中國古代對貓頭鷹壹類鳥的總稱,亦稱鴟鸮、鴟鵂、土梟、山鸮、鳥等。因聲音淒厲,古人也以貓頭鷹為惡鳥,毛傳,鸮,惡聲鳥也”。

烏林鸮是鸮形目鴟鸮科林鸮屬鳥類,又稱貓頭鷹、夜貓子。成蟲頭大而圓,無耳簇羽,面盤為灰白色,密布同心圓狀的黑色波紋,兩眼和喙集中在面盤近中心位置。

眼先、眼上和眼下的白色區域形成左右相背的兩個月牙形斑;皺領羽毛密集,為黑褐色,雜有白斑;上體灰褐色,具白色橫斑和黑褐色羽幹紋,背部黑縱紋較粗,肩部泛白。

古籍解釋:

1、《唐韻》《集韻》《韻會》?於嬌切,音猇。《說文》鴞鴟,鸋鴂也。《爾雅·釋鳥》鴟鴞,鸋鴂。《郭註》鴟類。《孔疏》陸璣雲: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埤雅》鴞大如班鳩,綠色。《詩·陳風》有鴞萃止。《毛傳》惡聲鳥也。

2、又《魯頌》翩彼飛鴞,集於泮林。

3、又名鵩。《巴蜀異物誌》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

4、又名訓狐。壹作梟。

5、又《禮·內則》鵠鴞胖。《註》胖脅側薄肉,不可食。

6、又有靑鴞,可作羹。《爾雅·梟鴟疏》其肉甚美,可為羹臛,又可為炙。《莊子·齊物論》見彈而求鴞炙。

7、又獸名。《山海經》鉤吾山有獸,狀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麅鴞。《註》卽饕餮。與鴟鳥別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