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翻譯

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翻譯

意思是常聽說峽中水流湍急,記錄下來的或口口相傳的都是拿恐懼相警戒,不曾有人稱贊山水的美麗。

出自於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註·江水》。

原文:

崧言: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

白話譯文:

山松說:“常聽說峽中水流湍急,記錄下來的或口口相傳的都是拿恐懼相警戒,不曾有人稱贊山水的美麗。等到我來到這個地方,並感到欣喜以後,才相信耳聞不如親眼所見。

擴展資料?

《水經註》因註《水經》而得名,《水經》壹書約壹萬余字,《唐六典·註》說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經註》看似為《水經》之註,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壹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該

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註》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水經註》對於中國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和世界地理學史上有重要地位。《水經註》中山川景物的描寫,還被作為文學作品受到後人高度評價。

作者簡介:酈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字善長。範陽(今河北涿縣)人。出身於官宦世家,他也先後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陽擔任過禦史中尉等中央官吏,並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學,博覽群書,並且愛好遊覽,足跡遍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地,每到壹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勢,探溯源頭,並且閱讀了大量地理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

他認為,地理現象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經過歷代的更叠,城邑的興衰,河道的變遷和山川名稱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須不斷充實完善。他參閱了437種書籍,通過自己的實際考察,終於完成了《水經註》這壹地理巨著。

百度百科--水經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