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屈原的人物形象的詩句 1.屈原的人物形象
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而被流放。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後,屈原自沈於汨羅江。其代表作《楚辭》,代表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濫觴。
擴展資料
屈原的主要成就
政治理想
壹、舉賢授能的美政思想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鬥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
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分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
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
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半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誌。
二、造為憲令的改革精神
屈原主張改革,推行法制的立場更為自己的作品所證實。“明於治亂”的屈原深知要使自己的祖國富強起來必須像當時各國的改革者們那樣,革新政治,推行法制。他在《離騷》中對當時楚國的君主懷王提出要求說:“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清人屈復說:詩中的“壯”指“美政”,“穢”指“穢政”,“度”,指舊的法度。馬茂元亦說:“‘棄穢’,謂揚棄楚國腐化黑暗的政治法度,加以改革。‘此度’,指現行的政治法度。”他要楚王實行美政,揚棄穢政,
改革現狀,廢除舊制,並堅定地表示自己要作這次改革的馬前卒、開路人。屈原改革家的立場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表露,在另壹首《惜往日》中屈原敘述了他實行改革的具體實踐:“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時。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國富強而立法兮,屬貞臣而日侯。”他說,他的改革壹是受楚懷王之命的;二是“奉先功”—繼承前輩革新家的遺業的;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建立新的法制為中心內容的;四是以國家富強為唯目的壹次自上而下的變法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
2.屈原的人物形象
可以給妳些資料。其實是很好寫的。
百度的百科中有好多,不過有點啰嗦。
?wtp=tt
妳可以根據簡介生平時局流放評價等壹些。妳可以參考下。
還有,如果妳嫌麻煩的話。可以直接根據評價寫。
======================================================================
另附簡介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姓羋,氏屈,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時期楚國丹陽人,今湖北宜昌市秭歸[1]縣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自稱顓頊的後裔.主張聯齊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之壹,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思想家和偉大的政治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壹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離騷》《九章》 《九歌》 《天問》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最長的抒情詩。後世所見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漢劉向輯集的《楚辭》。這部書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離騷》壹篇,《九歌》十壹篇(《東皇太壹》《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九章》九篇(《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天問》壹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壹。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壹。註1:
最近對湖南漢壽縣屈原學會提交的有關“屈原故鄉漢壽說”的研究成果進行鑒定,在仔細閱讀所報材料和出土文物介紹後,又到漢壽縣滄港古鎮進行了實地考察,大量的屈原遺跡和出土文物以及與屈原作品相關描述的印證,使人不得不感到屈原故鄉很有可能在漢壽,起碼“屈原故鄉在漢壽”可稱為有根據的新的壹說。
3.關於屈原的詩句
屈原名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漁父)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屈原·涉江)
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屈原·涉江)
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買駿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滄狼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4.關於屈原著名詩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是說:前面的路程遙遠而又漫長,我要上天下地到處去尋覓(心中的太陽)。 “修遠”並非壹個詞,不可壹並而論。“修”及修為、學識的意思,體現了屈原壹個至清的浪漫主義詩人的求索精神。而“遠”即表示達到這種修為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因此才有了下句“吾將上下而求索”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我長嘆壹聲不禁流下熱淚啊,哀嘆人民的生活是這樣的多災多難。”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今譯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縱然死掉九回我也不會懊喪。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叫我死九次我也絕不改悔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漁父)
世人都被汙染,唯獨我壹人清凈;眾人都已醉倒,唯獨我壹人清醒。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我不能改變誌向,去順從世俗啊,當然難免愁苦終身不得誌。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屈原·涉江)
我要扼守正道毫不動搖,寧可終身處於黑暗之中
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屈原·涉江)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遙遠的地方,又有什麽妨害?
參考資料:
5.屈原筆下深情的湘夫人的形象的詩句是什麽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余馬兮江臯,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揖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褋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註釋 (1)選自《楚辭章句》,為《九歌》中的壹篇。
《九歌》是屈原十壹篇作品的總稱。“九”是泛指,非實數,《九歌》本是古樂章名。
王逸《楚辭章句》認為:“昔楚目南郢之邑,沅湘之同,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
屈原放逐,竄伏其間,杯憂苦毒,愁思沸郁,出見俗人祭祀之劄,歌舞之樂,其辭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已之冤結,托之以風諫。”也有人認為是屈原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
此篇與《九歌》中另壹篇《湘君》為姊妹篇。關於湘夫人和湘君為誰,多有爭論。
二人為湘水之神,則無疑。此篇寫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產生的思慕哀怨之情。
(2)帝子:指湘夫人。舜妃為帝堯之女,故稱帝子。
(3)眇眇(miǎo):望而不見的徉子。愁予:使我憂愁。
(4)裊裊(niǎo):微風吹拂的樣子 (5)波:生波。下:落。
(6)薠:水草名,生湖澤間。騁望:縱目而望。
(7)佳:佳人,指湘夫人。期:期約。
張:陳設。 (8)萃:集。
鳥本當集在木上,反說在水草中。 (9)罾(zēng):魚網。
罾原當在水中,反說在木上,比喻所願不得,失其應處之所。 (10)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
醴:同“澧”(lǐ),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茝:白芷,壹種香草。
(11)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貴族稱公族,貴族子女不分姓別,都可稱“公子”。
(12)荒忽:不分明的樣子。 (13)潺湲:水流的樣子。
(14)麋:獸名,似鹿。 (15)水裔:水邊。
此名意謂蛟本當在深淵而在水邊。比喻所處失常。
(16)臯:水邊高地。 (17)澨(shì):水邊。
(18)騰駕:駕著馬車奔騰飛馳。偕逝:同往。
(19)葺:編草蓋房子。蓋:指屋頂。
(20)蓀壁:用蓀草飾壁。蓀(sūn):壹種香草。
紫:紫貝。壇:中庭。
(21)椒:壹種科香木。 (22)棟:屋棟,屋脊柱。
橑:屋椽。 (23)辛夷:木名,初春升花。
楣:門上橫梁。藥:白芷。
(24)罔:通“網”,作結解。薜荔;壹種香草,緣木而生。
帷:帷帳。 (25)擗;析開。
蕙:壹種香草。櫋(mián)櫋:作“幔”講,帳頂。
(26)鎮:鎮壓坐席之物。 (27)疏:分疏,分陳。
石蘭:壹種香草。 (28)繚:纏繞。
杜衡:壹種香草。 (29)合:合聚。
百草:指眾芳草。實:充實。
(30)馨:能夠遠聞的香。廡(wǔ):廊 (31)九嶷(yí):山名,傳說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
這裏指九嶷山神。繽:盛多的樣子。
(32)靈:神。如雲:形容眾多。
(33)袂(mèi):衣袖。 (34)褋(dié):外衣。
(35)汀:水中或水邊的平地。杜若:壹種香草。
(36)遠者:指湘夫人。 (37)驟得:數得,屢得。
(38)逍遙:遊玩。容與:悠閑的樣子。
譯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 極目遠眺啊使我惆悵。 樹木輕搖啊秋風初涼, 洞庭起波啊樹葉落降。
踩著白薠啊縱目四望, 與佳人相約啊在今天晚上。 鳥兒為什麽聚集在水草之處? 魚網為什麽掛結在樹梢之上? 沅水芷草綠啊澧水蘭花香, 思念湘夫人啊卻不敢明講。
神思恍惚啊望著遠方, 只見江水啊緩緩流淌。 麋鹿為什麽在庭院裏覓食? 蛟龍為什麽在水邊遊蕩? 清晨我打馬在江畔奔馳, 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聽說湘夫人啊在召喚著我, 我將駕車啊與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築在水中央, 還要把荷葉啊蓋在屋頂上。
蓀草裝點墻壁啊紫貝鋪砌庭壇。 四壁撒滿香椒啊用來裝飾廳堂。
桂木作棟梁啊木蘭為桁椽, 辛夷裝門楣啊白芷飾臥房。 編織薜荔啊做成帷幕, 析開蕙草做的幔帳也已支張。
用白玉啊做成鎮席, 各處陳設石蘭啊壹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蓋芷草, 用杜衡纏繞四方。
匯集各種花草啊布滿庭院, 建造芬芳馥郁的門廊。 九嶷山的眾神都來歡迎湘夫人, 他們簇簇擁擁的像雲壹樣。
我把那衣袖拋到江中去, 我把那單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著杜若, 將用來饋贈給遠方的姑娘。
美好的時光啊不可多得, 我姑且悠閑自得地徘徊遊逛。賞析 《湘夫人》是《楚辭·九歌》組十壹首之壹,是祭湘水女神的詩歌,和《湘君》是姊妹篇。
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語調去寫,描繪出那種馳神遙望,祈之不來,盼而不見的惆悵心情。 壹般認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與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
湘水是楚國境內所獨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這對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靈的壹種意識形態和“神人戀愛”的構想。
楚國民間文藝,有著濃厚的宗教氣氛,祭壇實際上就是“劇壇”或“文壇”。以《湘君》和《湘夫人》為例:人們在祭湘君時,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