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獲麟解文言文閱讀答案

獲麟解文言文閱讀答案

1. 獲麟解文言文答案宜是什麽意思

《獲麟解》是作者韓愈通過以麒麟自喻來抒發懷才不遇之情的壹篇文章。

原文如下:

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恒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

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文中有兩處出現“宜”,如下:

1、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不認得,那麽人們說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

2、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沒有聖人在世能夠認得,那麽說它不吉祥也是合適的。

在這兩句中“宜”字作為形容詞,可譯為合適。

2. 韓愈的獲麟解的譯文

譯文:

麟是象征靈異、祥瑞的動物,是顯而易見的。在《詩經》中被歌頌過,在《春秋》中也有記載,傳記百家之書也夾雜著記述。即使婦女兒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但是麟是野生動物,不被家庭所豢養,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麽也不像,不像馬、牛、犬、豬、豺狼、麋鹿那樣。既然這樣,即使有麟,人們也不認識它是麟啊。

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馬,犬豬豺狼麋鹿,我知道它們是犬豬豺狼麋鹿,只有麟沒法認得。不認得,那麽人們說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雖然這樣,有麟出現,就必然有聖人在世謀政,麟是因為聖人才現形於世。聖人壹定能認識麟。麟終究並非不祥之物啊。

又聽說:麟之所以被稱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現,而沒有聖人在世能夠認得,那麽說它不吉祥也是合適的。

《獲麟解》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作品。韓愈在文中以麒麟自喻,他認為麒麟之所以稱為仁獸,是由於出現在聖人在位的時候;如果不等待聖人在位的時候而出現,就會稱為不祥之獸了。他借此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感慨。文章曲折反復,富於變化,姑顯得波瀾起伏而寓意深遠。

原文:

《獲麟解》

麟之為靈,昭昭也。詠於《詩》,書於《春秋》,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然麟之為物,不畜於家,不恒有於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

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聖人在乎位。麟為聖人出也。聖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聖人,則謂之不祥也亦宜。

韓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壹、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3. 獲麟解的註釋譯文

①麟:麒麟(qí lín),古代傳說中的壹種動物,狀如鹿,牛尾,狼額,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當作仁獸,作為吉祥的象征。

②靈:靈異,神奇之物。《禮記》曰:“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③昭昭:明白。

④《詩》:即《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

⑤《春秋》:本為周代史書的通稱,到孔子根據魯史材料修成壹部《春秋》時,這才變為專名,就是六經之壹的《春秋經》,為我國最早的壹部編年體斷代史。《史記》所謂《春秋》,實指《左傳》。《春秋》上有關於獲麟的記載。其實在《荀子》、《大戴禮記》、《史記》、《漢書》等古籍中,都提及麟。

⑥祥:祥瑞。

⑦畜(xù):飼養。

⑧恒有:常出現。

⑨類:相似。

⑩麋(mí):也叫“駝鹿”或“犴(hān)”。

?然則:既然如此。

?鬣(liè):馬頸上的長毛。

?果:確實,果然。 麟是象征靈異、祥瑞的動物,是顯而易見的。在《詩經》中被歌頌過,在《春秋》中也有記載,傳記百家之書也夾雜著記述。即使婦女兒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但是麟是野生動物,不被家庭所豢養,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麽也不像,不像馬、牛、犬、豬、豺狼、麋鹿那樣。既然這樣,即使有麟,人們也不認識它是麟啊。

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馬,犬豬豺狼麋鹿,我知道它們是犬豬豺狼麋鹿,只有麟沒法認得。不認得,那麽人們說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雖然這樣,有麟出現,就必然有聖人在世謀政,麟是因為聖人才現形於世。聖人壹定能認識麟。麟終究並非不祥之物啊。

又聽說:麟之所以被稱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現,而沒有聖人在世能夠認得,那麽說它不吉祥也是合適的。

4. “春秋絕筆,瑞應在麟”這段話怎麽解釋

西狩獲麟 “西狩獲麟”發生在春秋末期魯國西境大野澤地.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首先見於戰國成書的我國最早的壹部編年史《春秋》:戰國史學家公羊高撰寫的《公羊傳》和谷梁赤撰寫的《谷梁傳》,也都記載了這方面的內容.與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傳·卷十二》載:哀公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東周列國誌》載:周敬王三十九年,魯哀公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壹獸,鹿身、牛尾、馬蹄,頭上有壹肉角,怪而殺之.孔子嘆曰:‘仁獸,麟也,孰為來哉’,使弟子埋之.《東周列國誌》雖系歷史小說,但所記載的內容和史書基本相同,決非虛擬.《史記·孔子世家》載: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義》中又註:“大野,藪名,魯田圃之常處,蓋今巨野是也.” 《兗州府誌·聖裏誌》載:“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麟.”“折其左足,載以歸.叔孫氏以為不祥,棄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為乎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孫氏聞之,然後取之.子貢問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之.”。

5. 閱讀下文,完成後面題目記丐俠來懋齋先生者,家況奇貧,性慷慨而有

小題1:D小題2:C小題3:A小題4:①這是區區小事,有什麽艱難?我們願意為此盡力,用沿途乞討得到的錢物,供給先生食用。

②剛到達鄉裏,親戚朋友問寒問暖表示慶賀的人很多,肩挨肩,腳跟腳。 小題5: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存善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饑寒之色 小題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文言實詞考查是文言文常見考點,涉及壹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多個知識點,對於常見文言實詞,應熟練掌握。此題重點考查壹詞多義現象。

D項,間:暗中。小題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文本信息,正確判斷屬於文中人物性格的選項。

解答此類試題,需要將選項內容與題幹要求進行比對,選出符合題幹的項。A.前句是群丐的感激之言,後句屬於先生“品性”B.前句屬於群丐的“俠義”,而後句是說先生應試得中獲任。

C.前句是說群丐決意不連累先生做官的俠義,後句是說先生既怕群丐隨他赴任有厄觀瞻,又怕負恩於群丐的遲疑品性。符合題意。

D.前句是說群丐不領賞的俠義,後句則是敘述先生政績。小題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本文是壹篇傳記,記述了來懋齋先生從應試為官到辭官歸鄉的經歷。A項涉及的內容為第壹段,“性慷慨”理解有誤,應為性情豪爽,因先生家況奇貧,不可能慷慨大方,下文他將準備的酒肴施予群丐也只能說明他的豪爽。

小題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的能力。文言翻譯要讀通句意,讀懂原文,準確解釋關鍵詞句,正確處理特殊句式等文言現象,翻譯語言盡可能做到信和達。

信,可靠;達,通順。本題重難點詞句:(1)是:這,代詞;何難之有:有何難,賓語前置句;儕:輩;焉:於之,為此,兼詞。

(2)裏闬:裏門,指鄉裏,闬,音hàn;親故之問寒溫表慶賀者:問寒溫表慶賀之親故,定語後置句。小題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

解答文言斷句題的基礎是要讀懂、理解文言,此類題型仍然屬於“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這壹考點。斷句時註意把握句末停頓虛詞及對舉句子,註意斷句的句意完整性和單壹性。

此題“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構成對舉,在中間“賞”後應停頓;“存善天下鰥寡孤獨振贍禍亡之家”也是兩個結構相似的分句,應在“獨”後停頓;“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也是結構相同的兩句,以“甚薄”“甚薄”為特征,這裏難在兩個“也”為句中停頓。最後壹句是結論。

另外,“所憎(愛)者”後面可停頓。參考翻譯:對厭惡的人,他有功必賞;對喜愛的人,他有罪必罰。

贍養鰥寡孤獨的人,救濟禍患傷亡的家。至於帝堯自己則是生活儉樸,征用賦稅勞役很少,所以天下萬民富足安樂而沒有饑寒的面容。

6. 獲麟解的作品鑒賞

《獲麟解》中作者以麟設喻,說明了自己的為人及出仕的時機和意圖,感慨卓有才識之士不為封建統治者所用,寄托了懷才不遇的壹腔怨憤。

據《春秋》和《左傳》所寫: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鈕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然後取之”。麟。即麒麟,古人以之作為象征仁人和吉祥的動物。麒麟歷來被人們視作祥獸,而作者卻另辟蹊徑,認為其長相奇特,也可“謂之不詳”。他認為麒麟之所以被視作吉祥的象征,是因為出現在聖人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03131在位的時候;如果它出現時沒有聖人在位,那麽就可以說它是不祥之物。

韓愈抓住“祥”與“不祥”、“知”與“不知”這兩對對立的字眼作眼目,在行文過程中通過這兩對詞語的轉換,抒發了自己的不平之鳴,表現了自我的自憐自重而又自怨自艾的意緒。細咀此文,方能在含蓄與委婉的筆調中看到悲憤。作者意在說明如果沒有聖人當道,即便出現了像麒麟壹般罕見的傑出人才,恐怕也只能孤憤壹世,自怨自艾。作者以麒麟自喻,說明了自己的品行和出仕的意圖,感慨卓有才學之士不為封建的統治者所重用。寄托了懷才不遇的怨憤。

作者由“祥”說入“不祥”,並以“不祥”立論,強調麒麟作為靈獸具有的象征意義遠大於本身,做足文章,反復辯論,乃有其寄托。作者抒發懷才不遇。不為聖主所知,才是文章的真意。文章短小,不滿二百字,而抑揚開合,變化轉折,似有長篇之勢。

文章雖短,曲折甚多.層層轉折,表意頗為含蓄委婉。幾反幾復之中。使論述的觀點更為明確、深入。文章越短越曲折變化。 清代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此解與論龍論馬,皆退之自喻。有為之言,非有所指實也。文僅壹百八十余字,凡五轉,如遊龍,如轆轤,變化不窮,真奇文也。

黃震《黃氏日鈔》卷五十九:“大意謂麟祥物也,但出非其時,人不謂之祥。蓋以自況,而不直說,遂成文法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