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講解註意什麽

文言文講解註意什麽

1. 學文言文要註意什麽

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文言文試題是高考的重頭戲,有的同學經常會問,平時如何學好文言文才不至於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認為能註意以下幾點,學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沒什麽問題了。

第壹,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壹個時代裏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誌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註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第三,學會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面對災難,會團結壹心,眾誌成城;面對醜惡,會抨擊、鞭撻;我們會同心抵禦外辱。其實這種思想感情是壹脈相承的。面對外辱,文天祥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對百姓的困苦,杜甫寫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我們在學習古文時,應善於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壹起對比聯想,從而揣摩古人的思想,準確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實質。

第四,把握課本,紮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壹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②詞義,包括古今異義、壹詞多義、詞類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復句。

第五,在學習壹篇文言文中應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整體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在整體把握課文上落實對段的理解;再次,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系上下文進壹步理解詞句;最後,在前三個條件的基礎上,進壹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總之,平時的學習能做到以上幾點就會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文言文的教學,我們該註意些什麽求答案

聽了錢老師的《嶽陽樓記》,受益匪淺。我覺得錢虹老師這堂課的特點是研究性教學。如果我是學生,我很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探究能力。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得要依賴壹定的客觀條件才能開展成功。這所謂的客觀條件就是:1、學生的基礎要好;2、有足夠長的時間(這裏指的是課時)。

壹、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知道各位老師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學生壹聽到要上古文課,都表現出疲憊的狀態,整堂課上下來很枯燥很沈悶。學生很怕上古文課,而在試卷的題型安排上,古文閱讀少不了,且分值不少。正所謂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導師。那麽,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教師的教學語言很重要,課堂氛圍需要教師來營造。教師教學語言的生動詼諧,可以在壹定程度上緩解學生對古文的恐懼心理。《嶽陽樓記》這篇文章我還沒有教過,我舉壹篇簡單的古文《馬說》為例,說說我的經歷。《馬說》這篇文章很簡單,篇幅短小內容淺顯。但是,盡管是這樣的文章,我的學生還是害怕它。因為當我叫他們預習這篇課文時,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啊?古文啊?唉!上課前,我就在想,怎樣能讓他們對這篇文章感興趣呢?壹上講臺,我開門見山地說:今天,上新課《馬說》。馬上就有學生說:唉!馬說馬說,老師,《馬說》是不是馬在說話啊?話語剛落,堂下立馬沸騰起來。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順口接了句:這《馬說》是不是馬在說話呢?這個說是馬在說話嗎?如果是馬在說話,那麽它會說什麽呢?有學生接著說:老師,那還等什麽,我們現在就去看看文章怎麽寫的。結果,這堂課他們的學習興趣很濃,整個課堂很活躍。當然,在分析文章時,我給他們講解了說這個字在古文中的含義古文中的壹種議論文體。

二、註重字詞的理解,句意的把握。我發現古文的考試試題壹般就是這幾種題型:解釋字、詞的意思,翻譯句子,就文章的中心內容回答問題等。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十分註重字詞句的講解。我讓學生去找他們不能理解的字詞句,我再總結提出壹些對他們來說可能難以理解的字詞句進行分析講解。

最後壹點就是讀。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起到壹個十分重要的作用。讀,對古文教學來說更為重要。多讀,對文意的把握會更有幫助。

3. 文言文學習註意事項有哪些

壹、聽

1、聽示範,這包括聽錄音示範、教師朗讀示範等。標準規範的朗讀不僅可以達到正音、斷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了解課文語言、感情的過程。因為作為示範性朗讀特別是壹些播音藝術家的朗讀,都是字斟句酌,深入領會文章主旨進行的二度創作。聽高質量的示範朗讀,可以讓我們在還沒開講前就記住文言文中的壹些經典句子。

2、聽講解,就是聽老師上課講解。老師的講解會讓學生更快速更準確的理解文字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理解了、就會喜歡和愛好。

二、讀

重視誦讀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方法之壹。其實我們想想古代孩子上學主要就是同學在下面讀,先生在講臺上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對於現代教學,也是同樣的方式。

1、讀熟,即“使其言若出於吾之口”。按照朱熹的說法達到這樣的程度:不可誤壹字,不可少壹字,不可多壹字,不可倒壹字。他要求學生不可牽強暗記,多讀自然上口,將會永久不忘。

2、讀精,即在重點文言文學習中不要放過每個字。比如初中階段以文言實詞積累為主。積累實詞我們通常用以下辦法(以八年級課文為例):

a.溫故而知新。在理解27課“夕日欲頹”的“欲”時要聯想到21課的“欲窮其林”,自然實現加強記憶和知新。

b.比較中鑒別。這又包括三點:首先古今字詞意對比:在學習《桃花源記》時要註意妻子、交通等詞意的古今變化。其次,同壹字詞的不同義項如《三峽》中三個“絕”字的不同意思。還有同義詞的積累如《核舟記》中的“了了”和“歷歷”都是清清楚楚的意思。

c.趣味古文翻譯。這要求學生更好的聯系已有知識。比如《三峽》中有“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妳就可以用小學時背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來理解。

3、猜讀,指在讀書中根據已知內容推測未知內容。比如,指導學生看到標題,猜正文;看到上段或句猜下段或句等。猜讀把讀和思聯系了起來,是閱讀變成壹次探險,變成樂趣。這特別適合基礎較好的同學預習時用。 熟讀,幫我們理解;精讀,叫我們深化;猜讀,讓我們探索。誦讀確是學好文言文的絕招!

三、寫

1、改寫,即在保持原作思想內容,只把文言文改成白話文。切忌不是翻譯,比如還可以改文體、改結構、該人稱等。例如我們熟知的《公輸》就被魯迅改寫成小說《非攻》。可見成功的改寫正是對文言文最深入的理解。

2、擴寫,就是對原文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之上的擴展補充,使之充實具體。

四、演

將故事性強的文言文,和學生壹起改編成課本劇,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表現的特點,讓他們在快樂中參與文本、參與創作、參與課堂、參與學習,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們曾將《孫權勸學》、《狼》、《唐雎不辱使命》等多篇文言文改編成課本劇,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以上是我個人的壹點看法,供大家商討。

比起其他的文體,文言文是教學設計當中最考驗教師的知識素養和教學技能的,而我們的考試,尤其是教師資格考試,常常考文言文的教學設計,考生們需要對這部分內容著重練習,攻克難關,才可能得到較為理想的成績

4. 文言文閱讀要點解析

“365在線答疑網老師”幫妳解答 考試說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於、乃、雖、為、者、且、則、乎、然、與)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 3、理解並翻譯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文章內容要點.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態度. 6、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解析: 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壹字不漏,壹字不添,壹字不倒,壹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後語句,默寫時還應壹字不錯.中考默寫壹般4句詩、2句文,特別註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並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 2.古詩理解鑒賞要重點關註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註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註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 3.對壹些名家名篇,還應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壹般為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為:壹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別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別是初中教材中出現的義項. 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註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壹致.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壹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系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註釋,壹定要充分利用註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內語段閱讀上要註重選文主要內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復習掌控的範圍內,當然可以憑記憶答題;若自己復習不到位或記憶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後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註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歸納提煉。

5. 怎麽學習文言文因該註意些什麽

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

在文言文中,實詞的數量比虛詞多得多,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只有掌握了壹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壹定的積澱,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學習文言實詞,應該特別註意以下幾點: 1,註意區別古今詞義的異同。

漢語從右代發展到今天,詞義不斷演變,其中壹些基本詞匯和壹般詞匯中極少壹部分的意義,古今意義沒有什麽變化,這類詞對於我們學習文言文不會造成什麽困難。但另外有壹些詞語,文言文中雖然常用,但隨著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詞義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詞義的擴大。

詞義擴大是指詞義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範圍擴大,即由部分到整體,由個別到壹般,由狹窄到寬泛,使原義成為新義外延的壹部分。例如“秋”,指由壹個季節擴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著打瞌睡擴大到指睡眠。

(2),詞義的縮小。 詞義縮小是指詞義所反映客觀事物的範圍縮小,即由整體到部分,由寬泛到狹窄,使新義成為原義外延的壹部分。

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漢,如“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現在,“丈夫”專指女子的配偶。“臭(xiù)”,由泛指所有氣味到專指穢氣。

“湯”由泛指熱水、開水到專指菜湯、肉湯等。 (3),詞義的轉移。

詞義的轉移是指詞義由指甲事物變為指乙事物。如“學者”,古代指“求學的人”,如“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遊褒禪山汪》),現在指在學術上有壹定成就的人。

“小姐”,古代指對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權勢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現在,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其意義基本上變成了指有不正當行為的女子。如果妳稱呼壹個年輕美貌的女子為小姐,那麽,這位小姐會很生氣的向妳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詞義的褒貶色彩發生了變化。例如,“謗”,古代指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是個中性詞。

如“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現在,“謗”用於誹謗,指無中生有地說別人的壞話,是個貶義詞。

以上四種情況,是古今詞義變化的主要類型。大量的古今意義既有聯系又有差別的詞的存在,是文言文學習的主要障礙。

我們學習文言文,必須結合學習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計劃、按要求地掌握壹批文言常用詞的常用義。 2,註意區分古今漢語中的單音詞和復音詞。

現代漢語中復音詞占絕大多數,而文言中則以單音詞為主,因此,我們在文言文閱讀中,不要把文言中的雙音節詞誤認為是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例如,“非常之觀,常在於險處”(《遊褒禪山》)中的“非常”,古義是兩個詞:不同壹般。

而今義則是壹個表示程度的副詞。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復音詞分開來解釋。

例如:“日暮,所擊殺無慮百十人”(《馮婉貞》)中的“無慮”是個聯綿詞,意思是“大概”、“大略”之義,這個意思與“無”、“慮”二字毫無關系,不能拆開來講。 3,要註意古代漢語中的壹詞多義現象。

和現代漢語壹樣,文言文中也有壹詞多義現象。如果我們只懂得壹個多義詞的壹種或者兩種意義,在閱讀文言文時便輕易拿壹種或者兩種意義去文釋,就有可能產生理解上的錯誤。

為了避免出現錯誤,我們要有意識地作好知識積累和整理工作。我們的教科書中,每篇文言課文後面都有這方便的練習題,這是幫助我們作積累和整理工作,必須認真完成,千萬不可忽視。

詞義積累多了,遇到多義詞就可以比較準確地選擇義項了。另外,我們還需要了解關於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方面的知識。

每個詞都有它本來的意思,即本義。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新產生的意義就是它的引申意義。

如:“妻”,古義就是用手去抓住壹個女子,今義則是指男子的配偶。“孫”,古義表示我的兒子的兒子壹直排下去,代代相傳,今義則指兒子的兒子。

4,要註意通假字現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在古代,因為音同或者音近的關系,壹些字往往同其他壹些字通用,這種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現象叫做“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識別通假字不是壹件易事,時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閱讀就越困難。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通假字的辦法就是多讀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識的積累工作。

二,學習文言虛詞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代詞。

虛詞的詞匯意義比較抽象,但是,它有表達語氣、組織實詞等多種語法功能。文言虛詞,特別是常用虛詞在文言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用法比較靈活。

閱讀文言文,要善於辨析虛詞的意義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如果把虛詞理解錯了,就會影響到對整個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

在學習中,我們應該註意以下幾個方便的問題。 1,分清實詞和虛詞。

文言虛詞大多是由實詞虛化而成的。例如,“所”的基本意義是“處所”,後來引申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結構助詞。

又如,“之”的基本意義是“往”,後來虛化為代詞、助詞、語氣詞等,成為用得最多的虛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它”,作代詞用。

相當。

6. 文言文 知識講解 如何做好文言文

文言文解題技巧 壹、以題解文。

文言文閱讀相對是難點,壹般同學往往讀了壹遍不很懂。此時,要迅速瀏覽壹下試題要求,特別是最後的內容概括判斷題,仔細閱讀,能夠了解全文大致內容,因為這道題往往有壹項不符原文,其他三項都正確,就是有壹項錯誤也往往是細節問題。

那麽通過解讀最後壹題,就會馬上了解全文內容,再去讀原文,就會事半功倍,化難為易。二、以文解文 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話來解題。

文章中的諸種因素存在著壹種互相制約,互相闡釋的關系,這是讀者解文的壹種依據,例如1994年試題,“尊老在東,不辦常得生米,何必獨饗白粲”。“白粲”即白米,因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三、以註解文。四、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譯句子時,要與語境結合,更要善於了解事理。例如1994年“以給供養”壹句中“給”,到底講成“給以”還是“使……豐足?”似乎都可以。

但從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豐足”。因為何子平做為退職官員,“竭身運力”就是不滿足於壹般的供養,而要“使之豐足”。

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譯法,是“在家奉養母親,”還是“扶助母親理家”?拋開詞義的規定性不談,僅從情理上看,也不能講成“扶助母親理家”。因為這“理家”的重任還要靠年近八十的母親,何子平何孝之有?文言文閱讀考查重點1.詞匯量包括實詞和虛詞,詞匯量的掌握當然越大越好。

大到多少呢?其底線就是高中六冊所出現的全部實詞和虛詞。所以復習中梳理壹下妳應該掌握的實詞和虛詞在課文中出現過的所有義項。

這點上,除有意識記取壹些生疏、忘卻的詞語外,最好的方法還是多讀讀課文,到能熟讀成誦的地步,課文內容記住了,詞匯也就忘不掉了,解加點詞解釋、翻譯句子等題目的能力就大大加強了。2.語法掌握的熟練程度語法掌握牢固了,對古漢語的語言特點就掌握牢固了,所謂的“語感”也就強了。

語感強的,就知道“讓他活”,古人是講成“活之”的;“用繩捆住他”,古人是講成“系之以繩”的。這樣即使叫妳為“以人能曳之以繩絡之以羈鞭之以捶楚”這段寫人如何對牛、馬、猱的文字標點,妳決不會標成“以人能曳之,以繩絡之,以羈鞭之,以捶楚”,因為“以繩絡之”,“以羈鞭之”是以現代文語感來標點的,古人是講“以人能曳之以繩,絡之以羈,鞭之以捶楚”的,講穿了,“介詞結構後置”這壹特點掌握了,給這句標點的能力就強了。

3.上下聯系判斷的能力再以上文提及的“曳之以繩,絡之以羈,鞭之以捶楚”為例,“以繩、以羈”中,“繩、羈”都各是壹種用具,那最後的“捶楚”是用具嗎?是壹種還是兩種用具?首先,根據“對文”知識,應判斷:句子結構相同,那麽處在相同位置上的詞,其解釋也應類似,即也是用具。第二,從“鞭之以”來分析,“捶楚”是壹種拿來“鞭打”的用具。

第三,從下文“無繩而欲服牛,無羈而欲乘馬,無捶楚而欲戲猱”的句子看,它更是用具了。第四,從加點詞要求解釋“楚”看,可判斷為“壹種鞭打的用具”了。

考後壹查:捶,通棰,鞭子。楚,古代抽打用的小杖。

4.在遇有讀不通的地方,要有看看前後是否有省略的能力,要有判斷這個詞是否與哪個詞相通的能力5.掌握並運用壹定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考能力拉開差距的做法1.語法現象已超出課程標準的要求這其中有兩個現象:(1)原不作要求的“為動用法”等不僅在語段中出現,而且在考題的選擇項中出現要妳辨識。(2)課文中從沒出現的類型,考題中也出現了。

如2000年齊桓公這壹語段,第27題“把‘金玉之賤,人民是寶’釋成現代漢語”,這兩句都用到“賓語前置”的語法,屬“通過之、是、之為使賓語前置”這壹類,但課文中只出現過“句讀之不知”這壹類,而絕無出現“人民是寶”這種通過“是”使賓語前置的例句,學生缺少相應的思想準備,失分就較多。2.詞匯量超出了課本的詞匯量如果說前幾年命題老師註重考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加點字解釋壹般都能從課文中找得到答案的話,那麽最近兩年加點詞的解釋出現了,H版、S版都沒出現過,完全考妳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加以判斷猜測的能力的現象。

如2000年歐陽修這壹語段,考加點詞三個“止”、“獄”、“平居”。其中“止”解釋只、僅,課文《五人墓碑記》中“其為時止十有壹月耳”中出現過。

而“獄”解釋“罪、案件”,只在初中《曹劌論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中出現過。“平居”解釋“平時”,高中課文中從沒出現過。

3.開始註重對語段內容和思想的理解、感悟 語法、詞匯是讀懂文言文的工具,但文言文閱讀的目的決不止於“讀懂”,重要的是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教育,以更好地傳承我國燦爛的傳統文化。故近年來的考題中增加了在讀懂基礎上,要求進壹步從整體上感悟、理解語段的題目。

如2000年齊桓公這段,第28題“邦人認為,他自己說的話哪壹句最重要?。

7. 文言的提高要註意什麽

壹、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只有積累了壹定的文言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重視預習,學會自學課前壹定要借助註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註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請教。

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壹詞多義、壹詞多用的,我們要善於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活”。

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要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記住形式,便於識記和理解。

二、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誦讀可分四步進行:借助註釋,粗讀課文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

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然後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從整體上初步地把握課文結構。結合註釋,根據上下文讀兩三遍,再連猜帶蒙,對課文內容應該能了解六七成了。

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質疑、解難、細讀課文通過課內細讀,要能準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要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

要增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深入領會,精讀課文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

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鑒賞評價,熟讀課文這壹步主要靠課後同學們主動進行。

要熟讀成誦,要強化文言字詞的學習效果,深化對課文內容、結構的理解。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評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