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名叫愚公的人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就召集大家搬土移山。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認為他愚蠢。愚公說:“即使我死了,還有子子孫孫啊,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天帝被其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
這個傳說包含著“有誌者事竟成”、人定勝天的思想。
擴展資料:
作者信息:
列子,原名列禦寇。中國戰國時期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壹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著有《列子》,對後世哲學、文學、科技、宗教影響深遠。
名家點評:
現代文學家、翻譯家金克木《金克木集·第4卷》:“《列子》講的道理是自然無為,矛盾無理,因為‘自然’不講道理,努力常是白費,結果往往和預料相反。這也就是說,‘勢’勝過了‘理’。著名的愚公移山故事,在《列子》裏只是證明愚勝過智,神也怕人愚笨得挖山不止。‘力’起了作用,用的可是笨法子。結果也不過是神把山搬到別處去堵別人的大門而已。”
現代哲學史專家嚴北溟《列子譯註》:“‘愚公移山’原意在於打破世人急功近利眼光,應像愚公那樣忘懷以造事,無心而為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