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南宋陳振孫撰,中國古代壹部重要的私人藏書目錄。陳振孫平生好藏書,累積藏書5萬余卷,他將對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齋讀書誌》的形式,歷20年撰成私家藏書目錄《直齋書錄解題》56卷,今本二十二卷。該書收錄豐富,體例較完備,記載較全面,為後世所重視,在考證古籍存佚、辨識古籍真偽和校勘古籍異同等方面均起過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書名 :直齋書錄解題 作者 :陳振孫 類別 :私家藏書目錄 頁數 :今本二十二卷 裝幀 :平裝 開本 :32 作者,書籍內容,書籍小序,書籍作用,書籍版本, 作者 陳振孫(約1186—約1262),曾名瑗,字伯玉,號直齋,湖州安吉(今屬浙江)人,壹說湖州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性喜藏書,為南宋藏書家、目錄學家。 寧宗、理宗之際,歷溧水、紹興、鄞縣教授,江西南城縣令、興化軍通判、 臺州知州、嘉興知府,浙東提舉、浙西提舉,淳祐四年(1244),除國子司業, 淳祐九 年前後,以侍郎、寶章閣待制致仕,卒贈光祿大夫。 周密在《齊東野語》卷十二中說:“近年惟直齋陳氏書最多,蓋嘗仕於莆,傳錄夾漈鄭氏、方氏、林氏、吳氏舊書至五萬壹千壹百八十余卷,且仿《讀書誌》作解題,極其精詳。 ”陳振孫生活的南宋時代,正當出版事業興盛發達,私人藏書、私人編制目錄盛行壹時。在這種風氣影響下,陳振孫早年作官時就開始蒐集藏書。不僅在莆田收書。由於其任職的浙江、江西、福建均為當時圖書業較發達地區,故每到壹處,便向當地學者、藏書家求教、購買和傳錄典籍,豐富自己收藏。數十年積累,振孫將對典籍整理研究的心得,按晁公武《郡齋讀書誌》的形式,撰成私家藏書目錄《直齋書錄解題》56卷。全目***著錄圖書3039種,51180卷,數量大大超過宋及以前的私人藏書,與當時官府藏書相比,也毫不遜色。 書籍內容 原本五十六卷,分經、史、子、集四錄,故書名中稱“書錄”。全書***分五十三類,在兩宋官修書目基礎上調整增補了門類。 經錄十類: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語孟類、讖緯類、經解類、國小類。 史錄十六類:正史類、別史類、編年類、起居註類、詔令類、偽史類、雜史類、典故類、職官類、禮註類、時令類、傳記類、法令類、譜牒類、目錄類、地理類。 子錄二十類:儒家類、道家類、法家類、名家類、墨家類、縱橫家類、農家類、雜家類、小說家類、神仙類、釋氏類、兵書類、歷象類、陰陽家類、蔔筮類、形法類、醫書類、音樂類、雜藝術、類書類。 集錄七類:楚辭類、總集類、別集類、詩集類、歌詞類、章奏類、文史類。 書籍小序 該書沒有大序,只有八個類目有小序,用以說明類目的增創和內容的變化。 “語孟類”小序,敘其增創之由。 “國小類”小序,重新確定該類目著錄範圍為“文字訓詁”,論書法者“列於雜藝類”。 “起居註類”小序,重新確定該類目“與實錄***為壹類,而別出詔令”。 “時令類”小序,敘這壹類自“子部農家類”列之“史部”的原因。 “陰陽家類”小序,敘恢復這壹類目之由,“以時日、祿命、遁甲等備陰陽壹家之闕”。 “音樂類”小序,以“古樂已不復有書”,漢唐以來的樂府、教坊、琵琶、羯鼓之類著述,不應列於經錄,故“著於子錄雜藝之前”。 “詩集類”小序、“章奏類”小序,都敘其別為壹類,是因其有單行本即“獨行者”。 每書各詳其卷帙多少、撰人姓名及官稱、成書及內容起止、重要序跋摘錄等,間有史書考訂,謂之“解題”。 書籍作用 該書著錄五萬壹千壹百八十余卷,超過南宋官修《中興館閣書目》所著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其“解題”的參考使用價值,也較《中興館閣書目》為優。私人藏書目錄在數量、質量方面同時超越官修目錄,該書是其轉折點。從此,官修目錄改記藏書為只記本朝著述,隨之興起補各朝著述的熱潮。著錄圖書 3096種,分53類,大致依經、史、子、集順序編排。各類根據需要撰寫小序。 該書是第壹部以“解題”為書名的目錄,其“解題”(提要)即於書名之下記載篇帙、作者、版本等情況,並評論圖書得失。該書收錄豐富,體例較完備,記載較全面,為後世所重視,在考證古籍存佚、辨識古籍真偽和校勘古籍異同等方面均起過重要作用。 書籍版本 《直齋書錄解題》原本五十六卷,相傳明代毛晉有半部南宋刻本。 北京大學圖書館有李盛鐸舊藏傳抄宋蘭揮舊藏本,存二十卷。 北京圖書館藏有元抄本,僅四卷(卷四七至卷五〇)。 清代四庫館從《永樂大典》輯出,重編為二十二卷,刻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為今之通行本。 乾隆四十三年(1704),盧文弨以四庫館本為基礎,校以“元本”殘卷兩種,並“據之定為五十六卷”,恢復原先次第,名以《新訂直齋書錄解題》,被稱為盧校本,稿藏上海圖書館(缺卷八至卷壹六)。 南京圖書館藏丁丙跋盧校本,青海師範學院藏繆荃孫批校本,北京圖書館藏傅增湘錄盧校跋本,均為善本。 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校點本,以“聚珍版”為底本,元抄本及盧校本為主要校本,並附有關該書的評論及作者的事跡,為目前最為實用的壹個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