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在傳說中是壹種有毒的鳥。如果人們喝了浸泡了羽毛的酒,他們可能會死。古書記載:“人飲酒吞酒,目望蒼穹,身顫,忽覺醉,明而不能言,閉而死。”據記載,用酒的羽毛浸泡釀酒是非常簡單的。雖然酒的顏色和氣味不會改變,但是毒藥已經進入了酒中,喝了酒的人會內臟破碎,神經麻木,所以酒壹直是皇帝死刑的上品。
在古人和古籍的描述中,鰱魚的形象是:體型大,滿身是血,脖子長,全身紫綠色羽毛,生活在毒蛇和蠍子出沒的深山裏,以毒蛇和蠍子為食,經常結伴飛行。雄鳥被稱為“幸運日”,雌鳥被稱為“銀赫”。鰱魚壹般生活在嶺南地區。由於其毒性極強,歷代統治者嚴禁鰱魚在南方過長江。據說西晉首富石崇早年得了壹條小鰱魚。為了取悅晉武帝的叔叔王鍇,石崇把這條年輕的鰱魚送給了王鍇。結果幼年的鰱魚被政府彈劾,最後被燒死在這條街上。
歷史上是否有這種毒鳥,不得而知。但是也有很多吃毒蛇的動物,比如鷹,蜜獾,貓鼬。所以“喝了鰱魚羽毛泡的酒能毒死人”的說法確實有些誇張。如果真的是酒有這麽大的毒性,那麽更有可能是人們同時在酒中摻入了其他有毒物質。
飲鴆止渴最早見於《後漢書》。東漢時,有壹位學者,名叫霍去病。有壹年,他的叔叔宋廣被誣告擅自更改聖旨。當時霍去病才15歲。他寫了壹封信給負責此案的將軍梁商,說:“我的叔叔宋廣出生在壹個官宦家庭,他的政治生涯是成功的。他晉升朝廷指日可待,品德高尚。這樣的人,即使對皇帝的詔書有懷疑,也絕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改。如果他這樣做,無異於飲鴆止渴,斷送前程。誰會傻到這麽做?”霍的信說服了梁商。經過壹番調查,他終於證明了宋廣的清白。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人經常把“飲鴆止渴”誤認為“飲鴆止渴”。鴿子是壹些鴿科鳥類的統稱。有200多種,很常見,大部分無毒。大概是因為“貓頭鷹”和“鴿子”這兩個詞太像了,所以人們經常會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