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就有接種“人痘”免疫天花的方法,怎麽研究的?

古代就有接種“人痘”免疫天花的方法,怎麽研究的?

我國在16世紀時就已經發明了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法。 天花是壹種烈性傳染病,得病者死亡率非常高。天花大約在漢代由戰爭的俘虜傳入我國。古醫書中的"豆瘡"、"皰瘡"等都是天花的別名。 長期以來,人類對於天花病壹直沒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國古代人民在同這種猖獗的傳染病不斷作鬥爭的過程中,於明代發明了預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種法。清代的《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記載說:"聞種痘法起於明朝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寧國府太平縣(今安徽太平)……由此蔓延天下。"

數千年以來,天花到處肆虐逞兇,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和不幸,中國人也深受其害。唐宋以來,中國的天花發病人數逐漸增多。15世紀之後,由於交通的便利,人員來往更加頻繁,天花開始在中國廣泛流行。因此,關於天花的記載,史書上也就逐漸多了起來。

醫學界普遍認為:葛洪對天花疾病癥狀和治療藥方的記述,迄今為止,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第壹次。根據葛洪《肘後救卒方》中記載,天花是"建武中於南陽擊虜所得,乃乎為虜瘡"。葛洪大約生於晉代太康四年,也就是公元283年。因為他著有《肘後救卒方》三卷和《玉函方》百卷,而成為中國著名的醫學家。

因為天花是由戰場上的俘虜帶來,所以稱它為"虜瘡"。據史書記載,征側、征貳壹呼百應,先後攻下"六十余座城池",然後自立為王,南疆動蕩的告急的文書,很快就送到了漢光武帝劉秀的手中。劉秀不僅勃然大怒。於是,以驍勇善戰著稱的馬援,被朝廷拜為"伏波將軍",負責率領大軍揮師南疆討平叛亂。

明代醫學家萬全也認為:痘瘡,是馬援南征交趾時帶回中原。葛洪在《肘後救卒方》中,明確提到"虜瘡"是漢軍在"南陽"的戰鬥中,從俘虜中傳染。而交趾的地理位置,遠在在中國的南方,為此,有的學者作了認真的考證後指出:葛洪《肘後救卒方》中的"南陽"是筆誤。它實際上所指的應該是中國南疆的交趾。因此,在中國古代的壹些著述中,在談到天花的源流時,都認為馬援南征交趾,把天花最早帶入中原的說法可信。

明代醫學家萬全在《痘疹世醫心法》中記載:"嘉靖甲午年(1534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之八、九。"

采用改進了的種苗,預防天花的效果在清代鄭望頤在《種痘方》中指出:過去,醫師種痘若是能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成功,人們則稱為太平痘。……如今,要是為壹百個小兒種痘,假設其中損傷四五個,則必然要懲罰種痘的醫師……以上的話反映了當時的情況:治療天花,要求種痘的失敗率不能高於5%,否則,種痘醫師就可能丟掉飯碗。但是,假如沒有"熟苗",也可以使用"時苗"進行人痘接種,但是必須嚴格把關。

乾隆十七年,清政府組織太醫院編纂(zuan3)的大型醫學叢書《醫宗金鑒》裏面這樣記載:"選時苗的惟壹標準是區別痘苗的順與不順……順的痘苗,蒼蠟光澤,肥大厚實,可以收而用之--對於那些沒有把握的時苗,寧願不用。也不能濫用,種痘者千萬謹慎。"此外,古代的醫師們還發明了用稀釋的痘瘡漿液,來作為種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