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後,羅振玉、王國維逃往日本生活。羅對齊王說:現在世風日下,讀書人可以為所欲為,沒有理由還書。聽了羅的建議,王放棄了他以前的研究,專門研究經典和歷史。他利用羅振宇大雲圖書館收藏的經史、古器物、甲骨蔔辭、流沙墜簡撰寫了大量學術論文。1916他回到上海,在那裏被哈爾濱聘為學術叢書的編輯,後在寶生睿智大學擔任教授。他至今仍從事甲骨文和古史的考證,與沈關系密切。1923年被召走南書房,做廢清皇帝溥儀先生。1924年,馮玉祥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王國維認為這是“極大的羞辱”,曾試圖自殺,但家人嚴密監視。65438年至0925年在清華大學研究院任教,從事古西北地理和古代蒙古史研究。1927年四五月,北伐軍到達河南,北洋軍閥即將瓦解,革命形勢空前高漲。6月2日,王國維寫下遺書,稱“50年,我們只欠壹死。經此世變,無恥。”他在頤和園昆明湖自殺,結束了他的舊生活。
縱觀王國維的學術活動,他先是研究哲學,然後轉向文學,再轉向歷史學,其中歷史學的貢獻最大。
哲學
王國維是通過閱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這本書來學習哲學的,這本書非常深奧,很難理解。他接著讀了叔本華的書《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這本書深受叔本華的影響。王國維寫過許多論文,如《贊美韓德的形象》、《叔本華的哲學和教育理論》、《叔本華與尼采》、《叔本華的繼承理論》等。,全面介紹了康德、叔本華、尼采的哲學思想。王國維深受叔本華思想的影響,將其運用於哲學、美學、教育、宗教、法律、政治等領域。他認為,哲學和藝術是為了尋求精神永恒的真理,人生哲學是為了探索和揭示人生即痛苦及其出路的真理。審美是喚起人的情感,洗滌人的精神,揭示人生真諦,使人超脫於物,忘卻利害,獲得精神慰藉,尋求暫時解脫的效果。他寫的《古典主義在美學中的地位》和《文學小故事》是充分發揮叔本華美學思想的名著。他還寫了《紅樓夢評論》,分析曹雪芹小說《紅樓夢》的悲劇意義。他用叔本華的美學思想分析了《紅樓夢》的基本精神,表現了生命欲望帶來的巨大痛苦,從而走上了解放之路。“透過壹個洞觀察宇宙生命本質”和“體悟宇宙生命真相”的觀念,寫下了壹部完整的悲劇,具有典型的審美價值。王國維對《紅樓夢》的研究頗有見地,首次揭示了小說的內在意蘊,推翻了封建文人把《紅樓夢》視為“教淫”之作的偏見,批判了“索引派”繁瑣的研究方法,把《紅樓夢》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巨著予以推薦,肯定了它的悲劇意義和審美價值。王國維對哲學的研究產生了厭倦的心態。他曾在序言中說:“我厭倦哲學;從哲學上講,可愛的人大多不可信,可信的人不可愛。我知道真相,但我喜歡它的謬誤。偉大的玄學,嚴格的倫理,純粹的美學,才是我們喜歡的。然而,尋求其可信度的人更喜歡認識論上的實證主義,倫理學上的快樂,美學上的經驗主義。明知可信卻不可愛,卻又覺得可愛而不可信,這是這兩三年來最大的煩惱。”①
當時傳入中國的西方哲學主要有兩大思潮:壹是英國的實證主義,如洛克、休謨、斯潘塞,這是嚴復倡導的壹套實證主義和經驗主義。另壹種是德國哲學,如康德、叔本華、尼采的思想,是超驗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體系。王國維壹方面青睞康德、叔本華、尼采的哲學,但也批評這些哲學可愛不可靠。他曾說叔本華:“理解三叔的理論,部分是由於他的主觀氣質,沒有客觀知識。”另壹方面,他也受到了實證主義的影響,學習了邏輯學、數學、化學和物理學,培養了他的科學研究方法。但他並不滿足於科學和實證主義,認為仍需探索人生之路和真理。這就是他認為的“可信但不可愛”。於是,他在可愛和可信之間徘徊,思想經常處於矛盾之中。
辛亥革命後,他去了日本,棄文學而學歷史。在歷史研究中,西方實證主義的科學研究方法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科學
王國維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屬於考古學院。陳寅恪曾這樣描述他的學術成就:“他的學術內容和方法可以用三只眼睛來概括。有壹天,拿地下的物件和地上的遺留物互相說明;凡是屬於考古、古史的著作,如《殷甲骨文所見先公先王考》、《鬼方、坤逸、吉考考》等,亦是如此。二、取外國民族古籍,用我國舊書補正;凡是屬於遼金元史和邊疆地理的著作,如《蒙古考》、《醫爾劍考》也是如此。第三,取外來思想與固有材料相互借鑒,凡屬文學批評與小說戲曲的作品,如《紅樓夢評論》、《宋元戲曲考證》、《唐宋大曲考證》等。”(1)陳寅恪對王國維歷史研究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有清晰明確的說明。
第壹,王國維對甲骨文的研究。甲骨蔔辭發現於清末,最早由王發現。後來劉鶚出版了《鐵雲藏龜》。隨後,孫之讓和羅振宇研究甲骨文。王國維是甲骨文從文字學進化到史學的第壹人。著有《殷墟蔔辭先公先王考》、《殷墟蔔辭先公先王續考》、《殷周制度論》、《殷墟蔔辭地名考》、《古史新證》等。他將地下材料甲骨文與紙質材料《中國古代史書》進行了對比,用甲骨文糾正了書中記載的錯誤,並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自己把這種考證方法稱為“雙證法”,即把地下資料與紙質資料進行對比,考證古史的真實形象。這種考據方法既繼承了甘家學派的考據傳統,又借鑒了西方實證主義的科學考據方法,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開辟了新的領域,創造了新的方法,在古史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郭沫若曾稱贊說:“王國維...給我們留下了他的知識的產品,就像崔偉的城堡,幾千年來在舊學校的壁壘上閃耀著奇怪的光。”(1)清末,康有為提出“六經皆假”。後來史學界發展成懷疑派,對古代史持懷疑態度。章太炎,古文經學家,精通語言和音韻。但他不相信甲骨文,認為甲骨文不是真的。所以他對這種先研究甲骨文再研究歷史的方法持否定態度。王國維不同於古代懷疑論學派。他認為古代傳說還有歷史研究的價值,態度比較謹慎。他不同於甘家派,甘家派是儒生。他們學語言學、文字學是為了經學,王國維學語言學、文字學是以考史為基本出發點。但章太炎過於相信書本知識,連金龜子銘文都否定其價值,這只是學術研究中的保守思想。
第二,西北地理和蒙古古代史的研究。王國維對中國西北的地理和蒙古古代遊牧民族的歷史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他比較、整理和研究漢晉簡牘、敦煌文獻、碑刻和外國人的著述,撰寫了有重大貢獻的論文。比如他的《流沙墜》序,就是壹篇利用魏晉木簡對西域著名古城樓蘭的位置和繁華程度的論述。他的《鬼方》、《坤逸》、《科考》利用了先秦兩漢時期的文獻,也利用了大量的中鼎彜器銘文資料。經過對比分析,他得出了精辟的見解和結論。他撰寫了《曲彬碑跋》、《高昌寧朔將軍碑跋》、《回紇可汗九姓碑跋》、《漱玉道元高昌王世勛碑跋》、《唐憲李新家公主墓誌銘跋》等多篇文章,從碑誌、墓誌銘中研究蒙古古代突厥、回紇遊牧部落的歷史。他所寫的《蒙古考》(遼金時原名《蒙古考》)是1206年成吉思汗開國前蒙古各部落歷史的重要論著。他寫的《元秘史主要原因》考證主要原因是糾軍,明確了晉代後期糾軍的情況和事跡。他還寫了《韃靼試驗》和《黑車室試驗》。他的研究方法是閱讀中國宋、遼、金、元的史籍,參考錢大昕、、、何、洪鈞、、屠呦呦、、沈、柯少文的專著,還引用了《蒙元秘史》、《拉斯特史集》、《馬可波羅遊記》和日本學者的著作。
第三,宋元戲曲史研究。王國維於65438-0907年在教育部圖書館任編譯員時從事中國古典戲曲研究,先後撰寫了《曲錄》、《戲曲源流考》、《鬼錄書註》、《佳句》、《唐宋大曲考》、《曲語錄註》、《古戲足跡考》等7部專著。後遊歷日本,於1912完成宋元戲曲考。這些作品是創造性的研究成果,為戲曲研究開辟了壹條嶄新的道路。因為,人們壹直把小說戲曲當成民間通俗文學,“庸人願染指,壯士瘦而不為”。很少有人研究過。王國維采用西方學術研究科學的嚴謹方法,先作分析考證,再作綜合論述。上面說的前七種是分析考證,後者屬於綜合名著。他寫的時候用了西方先進的戲劇理論和美學理論,“看它會是什麽,看它會是什麽。”(2)在歷史考察方面,他總結說:“漢魏以來,中國戲劇結合了數百種戲曲,到了唐代,分為音樂劇和滑稽戲兩種;到了宋代,滑稽戲特別興盛,逐漸用歌舞來裝點故事。所以歌舞劇不是以歌舞為主,而是以故事為主,制度是元雜劇出來以後決定的。南戲出來了,變化比較多,於是中國就有了純戲曲。他的總結基於壹個論斷,即“壹個戲劇家的意思是通過唱歌跳舞來表演壹個故事”(4),“必須把言語、動作和歌唱結合起來表演壹個故事,然後戲劇的意義才開始完整”(5)。以此為原則,考察中國古典戲曲的形成、演變和發展,描繪出清晰的軌跡和線索。在藝術審美方面,他說:“元雜劇最好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思想結構,而在於它的文章。他的文章之美也可以用壹句話來概括:只有意境。為什麽有藝術性?說:寫情懷令人耳目壹新,寫風景在人耳目,事如其言。古詩詞之美,不亞於此。“(1)他用這壹審美標準對戲曲語言的藝術特征和審美價值作了具體的分析和展示。人們壹致認為,宋元戲曲考證是現代古典戲曲研究的“開山之作”。
綜上所述,王國維史學研究的最大貢獻,就是把材料和經典放在壹起證明。從清末到民國初年,發現了大量的實物材料,如:壹是殷齊時期的甲骨文;2.敦煌要塞及西域周邊地區的竹簡(又稱流沙簡);三是敦煌千佛洞六朝唐人書寫的卷軸;4.內閣財政部的書籍和檔案;五、中國古代外國文物(如西夏、蒙古等。).王國維研究了這些中西方新發現的地下資料,用畢生精力進行研究和考證,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他虛心好學,治學態度細致嚴謹。他會見了許多國內外學者,如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沙莎博士,日本著名學者、內藤健二郎、直子直子,以及中國著名學者羅振宇、沈、柯少文等。,並與他們交流研究成果,互相探討,互相學習,很有啟發和鼓勵。王國維的學術成就為他在國際和國內學術界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文學
王國維於1908年出版了《人間花刺》,這是壹部文學批評著作。他用的是傳統的詩歌形式,所講的內容達到了現代美學理論的高度,是壹部“取外來觀念與固有材料相互借鑒”的作品。他在《人間詞話》中引用了“境界”說。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家也用這些詞,如宋代嚴羽的“趣”,清代王士禛的“神韻”,袁枚的“神”,但都是在風格和技巧上,王國維則提到了審美本質主義的高度。他說:“然而,滄浪之所謂趣,阮庭之所謂韻,仍非其面,吾若擇‘境界’二字,以探其源。”(1)“字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就有自己的Gog,有自己的名句。五代北宋的字,就是這麽獨特。”(2)這是壹個籠統的說法,對五代北宋詞的評價很高,其標準是境界。“風景不是唯壹的,喜怒哀樂也是人們心中的境界之壹。所以能描繪風景,有真情實感的,就叫境界。否則就叫無境界。”③語境不僅指景物,還指內心的感受。景物和感情構成了文學的兩個基本要素,它們相互聯系,是客觀和主觀對立統壹的關系。
在這壹美學理論的指導下,王國維提出了四個關系。
首先是“自然”與“理想”的關系。還有創作和寫作,這個理想是從現實主義兩大流派劃分出來的。但這兩者很難區分,因為大詩人創造的環境必然符合自然,但寫出的環境也必然與理想相鄰。詩歌有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現實主義真實地描述客觀事物,理想主義則側重虛構和主觀想象,以生活的現實為基礎。所以大詩人創造的環境,壹定是順應自然,與理想相鄰的。順乎自然,是詩人對審美對象的觀察和反映,對景物的真實描繪,就像詩中的“賦”壹樣,直接寫出來。接近理想是指詩人總是用自己的理想去選擇生活,切割生活,作類比,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就像詩歌中的“比”和“興”,觸物激情,問物抒情。王國維的意思是大詩人的創作和寫作很難區分。最高的境界是能反映出物體的本質和感情,景物和感情相互融合,這是最高的境界。他引用了元代馬致遠的詩《景甜沙》:“壹枝枯藤,壹棵老樹昏啼。小橋流水。古道西風瘦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評價是“純天然”①,還被評為“寥寥數語,得盛唐奇景。”②這首散曲的前三句(18字)綜合了九種事物,勾勒出秋天蕭瑟的黃昏景象,襯托出壹個遠在他鄉的旅人。馬致遠的文筆極其清晰,真的達到了“他的風景也是耳目壹新,他的文字脫口而出,沒有壹點梳妝打扮的狀態”,“他的愛情也是令人耳目壹新”的境界。此外,王國維還高度評價了蘇軾《水龍隱》中的《華陽賦》。這首詞第壹句是“如花非花,無人悔教落”,最後幾句是“春色三分,塵埃兩分,水壹分。好像不是花,有壹點是淚。”王國維評價說:“詠物詩是東坡的水龍隱最好的作品。”(4)詩人蘇軾把華陽描寫成花而不是花,凝神於其上,用“風”和“雨”壹口氣流過,把華陽作為容器,放入他的主觀想象中,透露出他的生活觀念,風格更為高雅。在這裏,“我”融入了風景,與風景在有意與無意之間。所以讀這個詞很有感觸,也很有效果。王國維要求觀景能反映出某種景物的內在本質,即“神理”,達到“真景”與“意”的真實;在表達生活感受時,能反映人性的真實,達到真情實感,創造出獨特的藝術畫面。詩人“憂生”、“憂世”的理想和情懷自然滲透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與理想,寫作環境與創作環境,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總之要達到這種境界,這就是美。
二是“進”與“出”的關系。詩人必須既在宇宙之內又在宇宙之外。如果有涉及,可以寫。在它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它。在裏面會生氣,在外面會high。①詩人會鄙視外來的東西,所以他可以做奴隸。壹定要有壹種重視外來事物的意識,這樣才能有花鳥魚蟲的快樂。(2)詩人對於宇宙和生命,要觀察、體驗、理解、領悟,就必須“融入其中”,融入生活。每個人都可以觀察,但是普通人的眼睛和詩人的眼睛不壹樣。有時候普通人的眼睛看不到,看不透,或者看到就說不出來,也沒有提煉的能力。詩人的眼光不壹樣。他能觀察,能觀察,能突破自己狹隘的視野,站得比別人高,“超越形象,進入圈子”,能拒絕私欲、功利等障礙,能觀察和領悟對象的本質。這就是詩人天才的“內在美”。有了這種崇高的人格和品質,可見他。同時,要物化的藝術境界,即審美主體(作家)所形成的第二自然、第二生命、第二自我,需要通過藝術形式和手法來表現。這種表現就在於審美主體對藝術形式和技法的駕馭能力,這種駕馭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作者在“出格”時能否達到高的目標。因為作者心目中的形象是觀察事物和感受的辯證統壹,達到最高境界,有時稍縱即逝,需要用不朽的文字來表達。所以作者既要超越形象,藐視外物,又要重視外物,能以花鳥為樂。王國維評價說:“南宋詩人,白石有格調無情,劍南有精神但缺韻。比得上北宋人,是唯壹的幼耳。”這裏所說的格、情、氣、韻,就是風格、氣質、音韻、氣象,可以襯托出“境界”。所以境界包括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深厚的感情,才能體現出壹個生動的形象。王國維引用周邦彥的詩《蘇牧者》贊美荷花,其中“葉上楚陽枯雨,水上園清,風荷壹壹舉”。評論:“這樣真的可以得到蓮花的神理。”(1)此外,他引用了馮延吉的《南鄉子》關於草的詩,其中有“細雨濕時,芳草年年生恨”。他評價說:“‘細雨濕飄帶’這個詞,能抓住春草的靈魂。”②這兩幅畫,通過語言、色彩、線條,充分展現了荷花和草的內在力量,既能抓住荷花的精神,又能抓住春草的靈魂,同時反映出詩人的心境。這是壹個典型的例子。
三是“漸悟”與“頓悟”的關系。古今偉大的事業和大學提問者必經三界:“昨夜西風雕碧樹。獨在高樓,望天涯。”這個第壹名也是。“腰帶越來越寬,我不後悔。我為伊拉克消瘦。”這第二個環境也是。“在人群中找他,我突然回頭,那個人卻在昏暗的燈光下。”這個第三名也是。這些詞都不是什麽大詞。然而,如果妳這樣解釋這句話,妳可能不會被燕鷗允許。”③這是《人間詞話》中的壹句名言。王國維用晏殊、柳永、辛棄疾的斷句來描述詞的艱難歷程。同時,他還把成功的原因延伸到了大學教育。這三個境界就是作為詩人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修養和鍛煉問題。審美主體(作者)對人和事物的審美把握,形成了被物化的自覺客體、第二自然、第二生命、第二自我,進而以藝術形式表現為自覺客體(作品),其間有壹個逐漸悟到頓悟的過程。第壹種境界是“昨夜西風雕碧樹,我獨上高樓望天涯。”“西風雕碧樹”是壹種不安分的情緒。詩人要觀物,首先要擺脫現實中的各種雜念,擺脫壹切自我的執著,包括苦、名、利、得失,擺脫壹切個人的私心雜念,做到胸中無物,才能達到對事物的微觀觀。”壹個人在高樓裏,看世界的盡頭。“這個時候,我會靜下心來,能夠體驗事物內在的美。第二種境界,“我不後悔腰帶漸寬,為伊消瘦。“這是對審美客體的壹種審美把握,審美主體(作者)具有壹種另類的、固執的、終生無悔的精神,探索著事物的美。這種美必須跨越個體的、外在的、偶然的東西,畫出壹個普遍的、內在的、必然的觀念,用審美的把握來塑造美的形象。詩人在這種境界中的心境是平靜、純凈、自然的,尋求壹種自然的快感。這種尋求壹方面是辛苦的,讓人憔悴消瘦。另壹方面,這種尋求升華了作者的感情,達到了完美的意境。雖然“腰帶越來越寬”,但也是值得的,死而無憾。第三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昏黃的燈光裏。“我們在這裏談論的是頓悟。經過第壹階段和第二階段的努力,作者可以用最清晰的語言把事情表達得很精致,仿佛很自然。這時候作者的心境達到了無欲無念無喜無憂的境界,獲得了智慧。”很多人都是千百度找他”,表達了“惠”的艱辛。”驀然回首,那人在昏黃的燈光下”,表達了智慧的頓悟。在艱辛的尋找中,詩人豁然開朗,靈感迸發,機智過人,才華橫溢,表現力極強,這是壹種極難獲得的境界。在第三種境界中,詩人也從自己的詩歌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王國維喜歡李漁的詞,被譽為“魔術表演”。他說:“詞始於李後主,視野開闊,感情深厚,所以成為天才之詞,成為文人之詞。”2李煜的話:“華林謝了春紅,急了。無奈,寒來了,風來晚了。花花綠綠的眼淚讓人沈醉。什麽時候會重?自然,人長大了就討厭水了。”(《暗夜驚魂》)“不要獨善其身,它是無限的,不在的時候更容易看清。流水春去,是天地。”(《浪淘沙》)“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妳有多擔心,就像壹條向東流的河。”(《於美人》)這些話是永恒的歌曲。李漁表達的感情有壹顆“童心”,超越了個人生活經驗的局限,表達了壹種普世的人間情懷。他擺脫了個人的意誌、欲望和興趣,“自由地”進入審美沈思,從而能夠深刻地看到人和事物的內在本質,將自己強烈的主觀感受與這種客觀的“沈思”交織在壹起,實現了人情與景物的融合。真實具體地描寫這種感受,完成抒情詩人自我心理形象的塑造,因此,最能打動讀者的心靈,引起* * *。他的詞最能體現詩人真正經歷了詩歌的三種境界,達到了智慧頓悟的最高境界。王國維評價說:“先主之言,真可稱為血書。.....後者有釋迦牟尼和基督承擔人類罪惡的意思”①。李煜確有其過人的悲歡離合,他將自己的生活與詞的創作相結合,充滿了靈性和智慧。
四是“離”與“不離”的關系。被問及“離”與“不離”的區別,他說:謝濤的詩是不離的,只是延長年時略有離;東坡詩不隔,谷略隔。“春草長在塘裏”和“空梁落在泥裏”這兩句話的妙處就在於不分離。②王國維強調詩歌要自然、真、真、情,形象生動傳神。它是物的寫照,是人的壹面鏡子,生動地再現了自然和生活,反映了美的本質。壹部作品問世,讀者讀來心中有感受,即物化的意識對象(作品)再現了他們心目中的藝術境界。這種再現滲透著讀者自身的生活體驗、藝術體驗和時代精神,主要取決於藝術作品境界的深度、在場和大小、物化程度等等。王國維所謂的“不離”,是指他能真實地抒發自己的感情,生動地描繪景物,不用典故,不用官事,不用粉飾的文字,不用替代的文字,拒絕徘徊的文字。他對姜夔詩歌的評價不高,主要缺點是“孤僻”。之所以割裂開來,是因為姜白石詞中典故過多,讀者閱讀時難以理解,且詞中雅化程度過高,“仙”韻過重,而人情味相對弱化,讀者無法直接感受到其境界。所以王國維評價說:“白石山水作品,如‘二十四橋猶在,浪搖冷月無聲。“幾峰苦,商略黃雨”,還有“蟬兒夜深,西風消息說”。韻雖高,卻如霧裏看花,隔了壹層。“(1)王國維不喜歡的詞,對吳的評價很低,說吳的詞有“離騷”的缺點。他還貶低自己的文字“膚淺”“枯萎”,才華有限。雖然文字花花綠綠,有很多漂亮的文字,但總是太“假”,沒有真情實感。有人評論吳詞,如七寶塔,眩人眼球,碎成碎片。王國維也評論過吳文英詞中的壹句話,說:“夢窗淩亂青天”(②),也是這個意思。
綜上所述,王國維的《人間花刺》仍然是傳統詩歌形式的簡潔凝練,但卻有許多精彩的見解,是建立在深刻而豐富的美學理論基礎之上的。他的意境理論把中國傳統詩話中的風格、神韻、氣象、趣味等理論提升到西方美學理論的高度,形成了中國批評詩歌的美學原則和理論。他在審美範疇中論述了作者與自然、作者與作品、作品與讀者的關系,要求格調高,寫真實的景物和感情,崇尚自然,沈浸在“豪放”中(3)。這壹理論糾正了晚清洋務派和常州詞派的不足,比註重婉約或豪放更全面。雖然他的美學理論體系是唯心主義的,對人生持悲觀態度,具體結論也不壹定準確,但他的美學理論是對以“文以載道”為核心的封建儒家文論的突破。此前梁啟超、黃遵憲致力於“詩界革命”,側重於政治內容,對詩歌美的境界的藝術塑造論述甚少。現代美學始於王國維。而且王國維的美學思想還貫穿於批判性小說、戲劇、美術等領域,具有普遍性。因此,他的美學思想和文學批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
王國維的詩很少,192首,115字。後來,他致力於研究歷史。他的詞相當有技巧,也很自負。範評價其為“以意境取勝”、“忘我意境,物我合壹”。比如:昨夜夢見多少恨,好馬香車,兩句臺詞相似。另壹邊,似乎人可憐,人瘦,很多人毫不猶豫地發問。在陌生人上,我聽著隱藏的雷聲。夢裏很難跟隨,睡後很難聽見。蠟淚窗前壹寸,世間只有相思!(《蝶戀花》)②百尺朱樓對大道,樓外輕雷不昏曉。人自溫婉,行人少閑小。剎那間,汽車的灰塵生了壹棵樹。陌生人上樓,在塵埃中老去。傍晚西風吹雨打,明朝悲涼。(《死去的華蓮》)壹天結束,烏雲密布,孤雁逆風而飛。江湖寂寞安全?看金丸上落羽,閨房試調酰基。今天的盛宴比往常更好。(《浣溪沙》)4範評價王國維的詞說:“君的詞真摯而來回,撼人心魄,快而直,可彎,不屑於詞尾,名句往往多於前人。他言近則指遠,言定則行。自勇叔以來,幾乎沒有壹個人像君子壹樣做事。”1.王國維的詞生動、傳神,感情深刻,音韻鏗鏘,情景交融,意境深遠,哲理豐富,能將哲理融於情景之中,讀之耐人尋味,品格高尚。刻意,真的有壹種美的享受。①《靜安選集續》,第21頁。②《靜安文集》,光緒三十年印刷,第1頁。①《王靜安先生遺書序》,《金明關聰稿二》,第219頁。①《序言》,《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2。①《王國維戲曲選集·曲錄序》,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第370頁。②《宋元戲曲序》,王國維《戲曲隨筆》,第3頁。③《宋元戲曲考證》,王國維《戲曲隨筆》,第134頁。(4)《戲曲考證》,《王國維戲曲文集》,第201頁。⑤宋元戲曲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