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故宮文物南遷後,清宮遺跡的收藏渠道有哪些?

故宮文物南遷後,清宮遺跡的收藏渠道有哪些?

1.在南遷之前,故宮的人對運出的每壹件文物都重新清點、檢查、編號、編目。由5-6名專家、管理員、領導組成的團隊,分為青銅器、瓷器、字畫、玉器等類別,記錄人、審核人、櫃員、主管都要簽字。我從北平出來的時候,每個箱子都有編號。

第二,文物清單上要寫壹件文物的名稱、年份、大小、顏色、圖案。包裝時,裝箱單會密封在箱子裏。另壹份清單原件要裝訂成冊,印幾份,除了由故宮人自己保管外,還要分發給政府文物主管部門。這樣的幾本“書”也不敢無緣無故地縮減文物數量。

三、文物每次移動到壹個地方,出發時間、運輸工具、轉運、轉移、轉移,故宮人都要有文字記錄。即使是對盒子持有者,也有“品牌管理法”。

那時候壹個搬運工要從倉庫保管員手裏拿壹個牌子。箱子到了,牌子交給倉庫保管員,壹個牌子算壹份工作。如果箱子掉了,應該登記。倉庫保管員和倉庫保管員都是故宮人。裝運後,雙方應檢查標誌並在開始前簽字。如果有任何錯誤,妳不能離開。

第四,為了防白蟻、防潮、防鼠,文物需要定期烘幹。每壹次晾曬都要有專家參加,有警衛看守,有幾個人簽字。

擴展數據:

抗日戰爭時期,13427箱故宮文物精華被迫離開北平,先到南京,再到西南,分南、中、北三路流離,跨越兩萬裏、14年、1年戰爭。回到故都,我又數了壹遍,幾乎沒有壹件損壞或丟失。

故宮人花了半年時間打包,13427箱打出來。這些文物至少用四層包裝:紙、棉花、稻草和木箱...以確保無論汽車翻車還是進水,損失都是最小的。如此精良的包裝工程,主要來源於故宮人自己的探索和實驗。

由於焦慮,65438+3000多箱文物幾乎都是故宮的文物專家和老工人,包括當時的領導,制作的,每件每箱都非常嚴格。正是這些“復雜過度”的包裝,幫助這些中國文化瑰寶度過了幾次“災難”。文物“南遷”的奇跡,是舉國上下的共同努力。

百度百科-故宮文物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