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徐霞客遊記的特點。整理情況?急!

徐霞客遊記的特點。整理情況?急!

《徐霞客遊記》的編輯整理和流傳

《徐霞客遊記》的編輯整理和流傳,除了徐霞客家的塾師季夢良幼子李介立(徐霞客的小兒子,為徐霞客侍妾周氏所生。周氏孕後因“不容於嫡,改嫁於李”,遂名李介立,又名李寄)作出了很大貢獻外,民間藏書家的珍藏、校訂、增補,也是《遊記》得以保存和流傳的壹個重要因素。

在明、清改朝換代的政治變亂中,季夢良輯集的首部《遊記》稿本在戰火中成為灰燼。此後,季夢良再次搜集材料,又編成了壹部稿本。後來,徐霞客誌同道合的族兄徐仲昭,為使《遊記》盡早成書梓印,把這部抄本面交常熟名士宿儒錢謙益。

錢謙益,明萬歷進士,官至吏部侍部,著有《初學集》、《有學集》,編有《列朝詩選》,是當時“操海內文字之柄”的著名學者。他又是個大藏書家,曾不惜重資購聚古本,在紅豆山莊築了絳雲樓,藏書壹萬卷。錢謙益同徐霞客有過交往,深知《遊記》是霞客畢生“手攀星嶽,足躡遐荒”的考察記錄,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當令泯滅不傳”。可惜,已屆耄耋之年的錢謙益生活窘迫,特別他那座萬卷樓剛剛被大火焚毀,《遊記》再好也無條件珍藏,更談不上刻印了。為此,他只得求助於當時全國聞名的大出版家毛子晉,寫了《囑刻遊記書》,連同稿本壹並交給了毛子晉。

毛子晉也是常熟人。他好古博覽,藏書八萬多卷,專門構建了汲古閣、目耕樓存放。還聘請文士校勘、梓印了《十三經》、《十七史》、《古今百家》及未印刷的書籍。當然,《遊記》應該是毛子晉所歡迎的書稿,但不知什麽原因未能刻印成書,卻把它讓給了獨山莫繩孫。莫也是個搜訪異本的藏書家,他把《遊記》長期珍藏在他的影山草堂裏,也始終未能刻印。後來,這部《遊記》稿本輾轉到了浙江湖州南潯鎮喜嘉業堂藏書樓。這是樓主劉承幹為擴充藏書,向江浙等地十多家藏書家收購古籍時無意中得到的。劉見了書稿,視為善本,壹直收藏在鷓鴣溪畔的書樓裏。新中國成立後,劉承幹把書樓捐贈給國家,《遊記》稿本也隨之轉到了北京圖書館。直到七十年代,壹批“徐學”研究者重新整理出版《徐霞客遊記》,才在善本特藏部發現了這部轆轉大江南北、歷時三百余載、數易書主的《遊記》稿本,這不能不說是民間藏書家的功勞。

《遊記》在藏書家們長期保存和傳抄中,還做了大量校訂、增補和梓印、刊行等工作。今天還有兩部珍藏在北京圖書館善本特藏部的《遊記》抄本,就是經藏書家們考證,充實的稿本。第壹部系江陰人楊明時抄錄、編訂的《遊記》稿本。楊為康熙進士,曾任雲貴總督,當過吏部尚書。他也著書立說,曾纂《周易折中》、《性理情義》等,乾隆時入召教授皇子,是個大學者。康熙四十八年(1707年),他從外舅那裏獲得了《遊記》稿本,親手謄抄了壹部,寫了“序言”。不及,又得到了壹部經文祿堂趙季方、廣東番禺蔡乃煌、京師廣東學堂等收藏過的稿本。第二年,楊明時按江陰友人所藏《遊記》原本,對手頭稿本進行了校勘、考訂。經過“訂其異同,考其缺失”,對傳抄中的謬誤或同“實境不符,文意不協”之處,均加以改正,然後又壹次謄抄了壹部,並再次撰寫了“序言”。乾隆四十壹年(1776年),徐霞客的族孫徐鎮正式梓印的木刻本《遊記》,就是以楊明時稿本為基礎的。因此,經楊校勘的《遊記》,是目前留傳下來內容完整、正確,學術價值較高的早期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