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梁惠嬌大師《南朝高僧傳》記載,凡是從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音樂,無論是長文還是偶經,都稱為“白凡”。傳入中國後,誦經的長散文內容逐漸被稱為“轉讀”,而唱聖歌的則被專門稱為“白凡”或“贊白”。
白凡剛進入中國時,由於漢語和梵語的語法結構和發音特點不同,很難協調好是用中國曲調唱梵語,還是用印度曲調唱漢語,唱腔的流通非常有限。為了弘揚佛法,讓梵天更容易被廣大信眾所接受,聖賢大德們嘗試用中國曲調唱出漢譯經書,於是中國的梵天誕生了。
產地中國白凡:
中國白凡起源於三國時期。據《高僧傳》等佛教文獻記載,魏國的法、林、曹植、陳,精通音律,喜歡研讀佛經。他遊覽玉山(今山東東阿縣)時深受啟發和感動,於是模仿其音節,創作了《白凡》,成為佛教的白凡。
此後,白凡經過晉代、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不斷豐富和發展,演變成現在中國佛教廣為傳唱的白凡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