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朝鮮的三國演義:同樣三分的局勢不壹樣的感受

朝鮮的三國演義:同樣三分的局勢不壹樣的感受

朝鮮居然有壹部講“三國”的古書,不過名子不叫《三國誌》,也不叫《三國演義》,而是叫《三國史記》,也是寫的相當於中國東漢末年以後的事情。

朝鮮的這部《三國史記》成書時間比中國陳壽的《三國誌》晚800多年,但比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早差不多300年,是朝鮮高麗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詩人金富軾(1075—1151,相當於中國南宋時期)編撰的。

這金富軾是高麗開京(今開城)人,字立之,號雷川,屬於王室高幹子弟,父兄皆為高麗官員和知名文人。在高麗肅宗時文科及第,考上了公務員,歷任寶文閣待制、翰林學士、門下侍中、平章事等職。這夥計膽子不小,居然以文官掛帥領兵,於1135年平定了妙清等人在西京(平壤)發動的叛亂。金富軾文武全行,功勞不小,自然成了高麗國的輔佐重臣。不過他沒有和張成澤壹樣遭清洗,而是奉命修史。從公元1122到1146年,金富軾費了20多年功夫,參閱朝鮮古代已失傳的《舊三國史》、《留記》等大量文獻資料和中國的《通典》、《冊府元龜》《魏書》、《三國誌》、《晉書》、《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等古籍,並吸收壹些民間傳說,終於在70多歲時編纂成了朝鮮最古老的史籍《三國史記》。

不過金富軾的《三國史記》不是講魏蜀吳的事情。歷史也真是有意思,原來,就在中國東漢末年出現三國紛爭以後,朝鮮半島也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而且維持了三百多年,比中國的三國時期長得多。要說朝鮮的歷史,他們壹直以來就與中國拉拉扯扯的。到了東漢末年至4世紀,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兼並北部的各部落國家及漢四郡。在南部,百濟消滅了馬韓54國,辰韓也由12國合並為新羅。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史稱“三國時代”。直到唐朝初年,朝鮮半島上還壹直處於三國的鼎立局面。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唐朝出兵支持新羅國,滅掉百濟國,高宗總章元年(668年),唐朝又乘高麗國內亂,把它滅掉了,這樣才結束了三國鼎立,只剩下新羅國。同時唐朝也在原來百濟國、高麗國的故地設置都督府、州、縣等行政機構。以後新羅國逐漸強大起來,他們就不買唐朝的帳了,並且迫使唐朝的勢力退出了朝鮮。新羅國終於於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統壹了朝鮮半島。

金富軾的《三國史記》就是記錄的朝鮮三國時代的歷史。他采用紀傳體,全書***50卷,計有《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誌》9卷,《列傳》10卷,比較詳盡地記述了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和新羅統壹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以及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其中有記述政治、軍事人物活動的《樸堤上傳》、《官昌傳》、《階伯傳》、《溫達傳》,有反映文人學士、藝術家事跡的《崔致遠傳》、《強首傳》、《百結先生傳》、《金生傳》等。《三國史記》還保存了他們三國時期的壹些詩歌,如崔致遠的《鄉樂雜詠》等。不過《三國史記》也有點問題,金富軾沒有把王朝的某些重大歷史醜聞寫進去,直到 不過金富軾的《三國史記》也很有特色,它雖然是壹部正史,但又具有壹定的演義性質,而且在朝鮮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富軾根據史實進行了再創作的壹些傳記,記載了軍事將領、愛國英雄、官吏、文人學士、藝術家、普通平民等50余人的事跡。其中的《金庚信傳》,描寫了對三國統壹有重大貢獻的新羅名將金庚信壹生的經歷,長達1萬余字,形象生動,語言豐富,是最有名的壹篇。而《乙支文德傳》寫高句麗名將乙支文德,也同諸葛亮壹樣足智多謀,在保衛國家的戰爭中建立了很大的功績。《都彌傳》和《薛氏傳》是根據民間傳說創作的,簡直和《三國演義》根據坊間話本差不多,而且更平民化。故事的前篇寫壹個“編戶小民”的妻子不屈於百濟國王的 *** ,偕同遭受酷刑摧殘的丈夫,機智地逃出暴君統治下的百濟;後篇寫壹個平民婦女忠於貧窮的未婚夫,最後實現了團圓的願望。所以我說這部書既是《三國誌》,也是《三國演義》。

朝鮮的《三國史記》撰成不久即刊刻問世,俗稱古印本,流傳國內外。其後有李朝太祖三年(1394)慶州府首次刊本,俗稱洪武本。但均已失傳。再後有李朝中宗七年(1512)慶州府二次刊本,俗稱正德本,為存世無多的善本。《三國史記》在問世二十五年後就傳入中國,並被藏於秘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