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的拼音是chà nà。
佛教經典《仁王經》中提到:“壹彈指六十剎那,壹剎那九百生滅”,算得事相的生成消滅率為每秒216,000次,或說每次生滅約4.6微秒。
和科技所能達的飛秒時間尺度相比,或者和物理理論上真空漲落的時間尺度相比,也算是相當大的。壹些佛教界人士認為《仁王經》的說法是釋迦牟尼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
古籍中
(壹)據俱舍論卷十二載, 壹百二十剎那為壹怛剎那(梵tat -ks!an!a ),六十怛剎那為壹臘縛(梵lava ,又作羅預),三十臘縛為壹牟呼栗多(梵muhu^rta ,譯作須臾),三十牟呼栗多為壹晝夜。壹剎那約當於今之零點零壹三秒。
(二)據摩訶僧祇律卷十七載,二十念為壹瞬,二十瞬為壹彈指,二十彈指為壹羅豫(臘縛),二十羅豫為壹須臾,三十須臾為壹晝夜。壹念約今之零點零壹八秒。
(三)或謂壹剎那與壹念相異。據仁王經卷上觀空品(鳩摩羅什譯)載,九十剎那為壹念;據往生論註卷上載,六十剎那為壹念。
(四)據大智度論卷三十、卷八十三載,六十念為壹彈指;據俱舍論卷十二載,六十五剎那為壹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