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泉寺及鐵塔
玉泉寺大雄寶殿位於當陽市玉泉村,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古建築。廳前有十余件隋代大型鐵器文物;大殿側面有壹幅觀音石像,傳世為唐代畫聖吳道子的手跡。現存的玉泉塔對研究中國古代冶金鑄造、金屬防腐、法國建築、建築力學、鑄造雕刻藝術、佛教歷史等具有重要價值。
2、黃陵廟
是明代的古建築。它是長江三峽地區唯壹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以王宇堂為主體建築,紀念大禹開長江。它位於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鎮,在三峽西陵峽中段長江南岸的黃牛巖腳下。
3、鳳凰山古建築群
位於秭歸縣茅坪鎮鳳凰山,是三峽庫區秭歸眾多古建築搬遷形成的建築群。鳳凰山,位於秭歸新縣城茅坪鎮東部,是河邊的壹座小山丘,距離三峽大壩直線距離不到2公裏。古建築占地378畝,建築面積10000多平方米。古建築24座,橋梁4座,城門2座,牌坊1座,古井1口,均為清代建築。
4、楊家灣老屋
位於宜昌夷陵區三鬥坪鎮東嶽廟村,也叫李永誌舊居。建於清乾隆年間的1787年,道光年間從1820年擴建至1850年。這座老房子是磚木結構的,平面布局呈長方形。有七個天井,兩個入口,十壹間房子。1939年至1945年,抗戰時期作為30軍總司令部使用。楊家灣老宅是三峽壩區唯壹就地保護的文物建築。
5、百寶寨巖屋
位於當陽市西北部,遠安縣與當陽市交界處曲水兩岸。目前,巖屋最早的發掘日期無法考證,但最晚在明朝萬歷年間(1573~1619年)已有記載。石屋重建於嘉慶、道光、鹹豐三朝(1796~1862)。白寨巖屋由付嘉巖屋、李佳巖屋、官沖巖屋和壹些零星巖屋組成。23處約250座巖宅,統稱百寶寨巖宅群。巖屋的功能有居住、宗教、屯兵、避兵火等。
6、三遊洞摩崖
,位於宜昌西北7公裏處,是西陵山北峰懸崖上的壹個巨大洞穴。洞內有3個鐘乳石。洞內有歷代碑刻,洞外懸崖上鐫刻著歷代遊客的詩詞。洞頂的吊石,發出聲音,叫‘天中’;地上凸起的石頭,發出跺腳的聲音,名為‘地鼓’,所以有‘天鐘地鼓’之說。北宋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於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曾遊覽此洞,並各在洞壁上題詩壹首。
7、楊守敬故居和墓
位於宜都市鹿城新題。楊守敬(1839-1915),清末民初寶石學家、地理學家、藏書家。1839年5月23日出生於此。故居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它是磚木結構,占地1600平方米。1987年開放為楊守敬紀念館,收藏作品、墨跡、遺物等2500余件。由楊守敬從0755到79000。
8、青山墓群
位於枝江市文安鎮。古墓群區占地15萬平方米,緊鄰姬家湖楚城。有24座大墓和密集的楚墓。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資料,青山墓群是東周時期楚國貴族墓地。出土文化
9、關陵
位於當陽市草埠湖鎮吉家湖村南,是文化遺產。現存夯土長86米,底寬13米。4m,剩余高度為1。4m。護城河距離城墻10-34米。護城河長86米,寬9.8米,深約1米。壹號平臺基地位於城址北部中部。出土了‘秦王微服傳令京平王下決心救秦容’的銅鐘、大型青銅構件、繩襯管瓦、板瓦等。城北楊家山子遺址發掘出新石器時代晚期地層與東周地層的疊加關系,有東周時期的房屋、制陶作坊、坑和墓葬。
10、季家湖城址
位於枝江市文安鎮關廟山村,是以大溪文化為主的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6000年至4000年,是長江流域同時代文化遺址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豐富、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遺址。
11、關廟山遺址
位於當陽市和龍鎮前進村東200米,和龍鎮以北約2.5公裏處。在當地是壹座高山,面積約4.4平方公裏。遺址內有大量中小型東周楚墓。屬於周代的古文化遺址,
12、磨盤山遺址
位於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西南45公裏,趙家堰下鐘家灣附近,關老山南坡。這是壹個海拔約1300米的洞穴。自1956年以來,陸續發現了人類上頜骨和牙齒化石以及***存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化石。經鑒定,人類的上頜骨和牙齒較北京人明顯進步,但也有原始特征。那是在晚更新世早期或者更晚,大約10萬年前,所以被命名為‘長陽人’。它是中國中部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化石。它屬於早期智人。
13、長陽人遺址
位於宜昌市遠安縣陽平鎮南香城村,為戰國至漢代遺址。南香城遺址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北長900米,東西寬300米,占地27萬平方米。19世紀90年代發掘出了灰陶、青銅劍和青銅箭等文物。
14、南襄城遺址
位於興山縣茅麓山區白洋寨,白洋寨村公所腳下,是李來亨三萬多軍隊駐紮屯田的營地,占地約三萬平方米。曾被朝廷封為林大人,並在此建有豪宅。後來其部隊被清軍圍捕,帥府被夷為平地,地基還在,留下了宮殿碑、炮臺等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