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洞庭西山寶山寺怎麽樣?

洞庭西山寶山寺怎麽樣?

洞庭西山寶山寺屬於蘇州古鎮村的著名景點。

位於臨武洞西北的寶山塢,據史料記載,該寺始建於南朝初,原名福原寺,正式建於梁大同二年(536)。唐九年,唐高宗李之慈將此寺命名為“顯慶寺”;因西山四面環水,俗稱寶山,也是山上最大的寺廟,被唐肅宗恒力命名為寶山寺。其所在的山塢也因此得名寶山塢,其名稱壹直沿用至今。從唐代到清代,寶山寺被稱為江南名寺,湧現出許多高僧,寺院也經歷了多次興廢。解放初,寶山寺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寺廟被毀,1995開始重建。1999秋季基本完工,10月23日正式開業。

清朝順治年間,寶山寺方丈蕭山和尚應邀進京主持董鄂妃葬禮的佛寺活動,受到順治皇帝賞識,並賜“尊佛”二字為鎮寺之寶。現在,石公山上禦墨閣裏的“尊佛”碑,是光緒年間據實鐫刻的。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了防止蘇州圖書館的40多箱珍貴古籍被侵華日軍強占,被移至寶山寺的月亭。住持文大法師,歷經八年艱辛險阻,終於將文物保存下來,受到了中華民國江蘇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的嘉獎。該寺源於明代萬歷年間的木刻本《大藏經》,稱為萬歷集、嘉興集、景山集。是目前中國最完整、最珍貴的書籍之壹,現保存於南京博物院。

寶山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相傳全盛時期有1048僧房。宋代的王在《寶山寺略》中說:“我院自六朝以來就是壹個勝地”,“大叢林庇護了成千上萬的僧侶”。清末僧人分六間房,自下而上分別為景山堂、年華堂、禪堂、大雲堂、下西坊、上西坊,合稱仙清禪林,其中大雲堂為主寺。除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大雲堂外,還有空翠閣、能貴閣、祠堂、鄭翔閣、寧香樓、文景山宅等。歷代文人墨客到寶山寺,留下了許多詩篇,如皮日休、陸桂蒙、範成大、王充、沈德潛、葉聖陶、田漢、周壽娟等。清末至解放初期,寶山寺住持依次為太虛、大秀、文達、雲谷。寺廟裏有許多原始碑文和對聯。最著名的是清末著名石湖學者於玨寫的《大雲堂對聯》:“好味不多,米菜苦;我聞到了,風在吹,鳥在唱。”寶山寺被毀後,仍有不少信眾前往遺址祭拜。1994太湖大橋通車後,寶山寺重建準備工作開始。1995年7月,寶山寺修復籌建小組成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了寶山寺名和大雄寶殿匾額。1995 10 6月15日,寶山寺修復工程正式開工。該項目由西山鎮旅遊開發服務公司投資,蘇州香山古建築集團公司設計施工。壹期工程主要包括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圍欄、部分附屬房屋、道路等。* * *征地70畝,總投資1000萬。1997年5月,壹期工程主體建築完工,二期工程開始施工。二期工程主要包括佛像、廂房、牌坊、藏經樓、大雲堂、玉佛殿、祠堂、禦碑亭、鐘樓、鼓樓、各種用具及配套設施、停車場、道路等。,總投資近千萬元。1999 10 10月23日,寶山寺舉行佛像開光儀式,關徹大師為住持,寺內40余名僧人。重建的寶山寺前,有壹座香花橋,下面是壹條山澗。山門正中,有壹布袋和尚(彌勒菩薩化身)。天王殿正中,有彌勒菩薩真身阿依多,背面是韋陀菩薩,兩側是四天王。大乘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第三尊佛,中間是釋迦牟尼,東邊是藥師佛,西邊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周圍是迦耶和阿難。恒三世佛背面為島觀音,為觀音菩薩、善財童子、龍女、二十天。兩邊是十八羅漢,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藏經樓(望月閣)位於正殿後面,西側為玉貝閣。玉佛殿位於大雄寶殿的西南面,裏面供奉著漢白玉釋迦牟尼。祠堂位於玉佛殿的南面,是為佛法的創立者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