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氣厥論》:“膽熱移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不止也。”繼《黃帝內經素問》之後,歷代醫家對本病的論述也較多,並根據《黃帝內經素問》對其病機、病位、癥狀及“腦滲為涕”的論述,故又有“腦漏”、“腦滲”、“歷腦”、“控腦痧”等病名。
《外科正宗》卷四:“腦漏者,又名鼻淵。總由風寒凝入腦戶與太陽濕熱交蒸乃成。其患鼻流濁涕,或流黃水,點點滴滴,長濕無幹,久則頭眩虛暈不已。”
鼻淵與西醫的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類似。多見於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急性副鼻竇炎、慢性副鼻竇炎,亦可見於重癥慢性鼻膜炎。
鼻淵發病率高,影響工作、學習,甚至可引起嚴重並發癥,導致不良後果,故應積極防治。
詳見百科詞條:鼻淵 [ 最後修訂於2019/12/25 10:42:39 ***8537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