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虎思斡耳朵的鄂爾多斯市的來歷

虎思斡耳朵的鄂爾多斯市的來歷

鄂爾多斯建市前為伊克昭盟,盟公署駐東勝市(縣級)。“伊克”,亦作“也客”、“也可”、“壹克”、“伊和”、“益和”、“宜合”、“伊賀”,系蒙古語,意為“大”(清人錢大昕所著《十駕齋養新錄》卷九“譯音無定字”條曰:“《李成梁傳》前稱大委正,後稱壹克灰正,亦是壹人。蒙古語大為伊克,亦曰壹克。‘委’、‘灰’音相似也。”原註:“《王崇古傳》俺答妻壹克哈屯,蓋其大妻也。《元史》作也可,《兵誌》作也可怯薛,謂第壹怯薛也。”參見《嘉定錢大昕全集》第七冊,江蘇古籍出版社壹九九七年十二月版,第二百六十五頁);而“昭”(亦作“召”)則是蒙古語裏的借詞,源於藏語,本義為“佛、佛像”,故“伊克昭”則意為“大佛殿”。久而久之,“昭(召)”這個詞的外延擴大了,泛指“寺、廟”,因此才說“伊克昭”意為“大廟”。“伊克昭”壹名是因今達拉特旗境內的廣慧寺(俗稱“王愛召”)大殿內供奉釋迦牟尼身像而得名。二〇〇壹年,經國務院批準,撤銷伊克昭盟,設立鄂爾多斯市(地級);原東勝市更名為東勝區,作為鄂爾多斯市的中心城區。1133年耶律大石以此為西遼國都,在今吉爾吉斯坦托克馬克以東楚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