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在家居士應註意的威儀

在家居士應註意的威儀

什麽是居士?

答:是指虔誠信仰佛教,並且受了三歸五戒的,優婆塞(男)優婆夷(女)的統稱。在習慣上(不管妳有沒有受過五戒),對所有男女在家信眾,都稱為居士或者護法。而實際上,只受了歸依,沒有受五戒的男女在家信眾,只能稱為信士。

什麽是威儀?

答:戒律守得清凈後,所有的德行自然就顯現,所以令人可畏佩服,並不是勢力的「威」。攝受別人,主要是由於心具備戒德,容止和雅,所以令人可敬,不是詐現的「儀」。所謂「詐」現威儀,就是為了得到信眾的信仰,從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名和利。實際上,佛門的威儀,就是佛教徒日常生活言行的規範。

居士如何稱呼出家人?

答:對寺院的方丈或者住持,應該叫大和尚;對受過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應該叫長老、老法師、法師、師父,還有按照寺院執事叫,比喻:當家師、知客師、僧值師等等,或者統壹叫法師也可以;對沙彌(沙彌尼),也應該叫師父。各位千萬要註意,不要叫出家人什麽師兄師弟,否則罪過很大。背後或者書信,應該稱上某下某大和尚、上某下某法師、上某下某師父等。

看到出家人應該怎樣?

答:應該見須起立,坐須讓位,如果在路上碰到了出家人,應該在下道合掌側立,等待出家人走過去了,自己才走。

什麽時候看到出家人不用招呼?

答:有五種時候,暫時不用招呼出家人:a正在讀經的時候;b生病的時候;c理發的時候;d吃飯的時候;e工作的時候。

在寺院中如何拜見師父?

答:想進房間拜見師父,必須約兩個居士以上(如果是女居士),首先應該先在門外三彈指,為何先要三彈指呢?主要是怕驚擾師父參禪打坐,先要讓師父知道。如果房間內師父答話可以進,就進去,如果師父沒有答話,就在門外安靜等候。進去後,先向佛菩像問訊頂禮;次向師父頂禮,師說「壹拜」答「依教奉行」就拜壹拜,千萬不要自認為虔誠,尊重師父,師說「壹拜」,還要拜三拜,這樣不但不是尊重師父,而且還是藐視——不聽師父的話,也就是不依教奉行了;然後才向師父請益。實際上,在寺院中,是不準出家人隨便在房間內,接待信眾,而客堂才是會客的地方,否則,就違反了「長住規約」,會被「遷單」的。應該先通過客堂,只要客堂知客師同意,就可以。壹般情況下,居士應該先到客堂,拜見知狂師,說我求見上某下某法師,知客師會吩咐招客師去叫某某法師到客堂來,接見信眾。

信眾到寺院中如何「掛單」?

答:首先到客堂,從右邊進入,右腳先入,把包裹放在門邊,頂禮佛菩薩像三拜,然後說頂禮知客師,再然後到登記的地方,拿出歸依證(五戒證、菩薩戒證)和身份證登記,如實回答知客師的問話,並且仔細聽知客師講寺院裏的規矩和吃飯休息的時間,再然後招客師就會送信眾到某某房間住下。

在哪些時候不能向師父頂禮?

答:壹,師父參禪打坐時;二,師父行走時;三,師父吃飯時;四,師父講經說法時;五,師父洗臉刷牙時;六,師父洗澡時;七,師父休息或者睡覺時。另外,師父關著門,不能在門外禮拜,到房間去禮拜,首先彈指三遍,師父沒有應聲,應該離去,應聲則進禮拜。

為什麽方丈大和尚很難見,是不是我沒有緣分?

答:不是的,大和尚都是很慈悲的。主要是由於日常事務太多,應接不暇,不能壹壹接待信眾是可以理解的,見到了自然好,沒有見著也不要生煩惱,不可勉強。拜見方丈時,應該事先拜見衣缽師(負責方丈日常起的師父),衣缽師會與妳預定好某某時間來拜見大和尚,到時候,應提前十至五分鐘,到方丈室去等待接見,這是比較如法的。

持戒有哪兩種清凈?

答:壹,受戒之後,嚴守戒律,寧願死也不違犯,這個就是上品清凈;二,遇不得已,犯中下品可悔罪,應該趕快到師父或者在佛菩薩形像前,哀求懺悔,盡情發露,精誠悔改,還得清凈。

什麽是覆藏和發露?

答:犯了戒,想辦法不讓人知道,叫覆藏;和盤向別人說出,這個就叫發露。

於師父說話要註意什麽?

答:凡是向師父問經問話,應該仔細聽師父講話,如果有聽不明白的地方,應當等師父講完了話,然後再問。不能待師父還沒有講完話,就急忙發問,擾亂了師父的思路,很不禮貌。如果師父訓誡,自己確實有過錯,應該改正,沒有過錯,也不要講話,不能與師父爭辯,我們修行人,應該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然而,現在的居士,都是很了不得的,很難有這樣虔誠的了。

貪睡有哪些過錯?

答:佛說多睡有五過:壹,多惡夢;二,諸天不喜;三,心不入法;四,不思維名相;五,喜出不凈。

什麽是地獄五條根?

答:財、色、名、利、睡,就是地獄五條根。

親近師父有哪些好處?

答:a、信心堅固;b、其心覓進;c、身無諸病;d、精進;e、具念心;f、心不憍慢;g、能成定慧;h、具足聞智。

我聽別的居士講不能多使用水對嗎?

答:是的。洗臉洗腳用水,以水覆蓋毛巾少許為宜。多使用水,浪費成常住物(在家則浪費財物),最損福報。另外水中還有許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多使用水,就會傷害更多的生命,會給自己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殺生因果。

在寺院中能隨地吐痰嗎?

答:不能,應該要註意衛生在僻靜的地方,用衛生紙包好棄到垃圾箱。古代有壹個僧人晚上坐在佛塔,偶爾吐痰,月光下見護法神伸手來接,這個僧人很害怕終身註意。

我很好奇喜歡笑,是不懂規矩嗎?

答:多笑失正念,大笑失威儀,哈欠是疲倦懈怠的樣子,都是應該戒的。氣有兩種:a、上氣;b、下氣(放屁)。上氣如果要出時,不要當人張口令出,要回避無人處。如果下氣要出時,不能在大眾中出,應該作方便外出,到無人處放出,然後才入群,不要擾亂眾念。另外還要註意幾點:a、入塔殿時,不能出口氣;b、和尚大德上座前,不能放屁出聲;c、如果下氣來時,應當忍,萬壹不能忍時,應該在下道在下風放之。居士聽到這裏可能感到很奇怪,為什麽佛教會這麽嚴格,俗話說「拉尿放屁,皇帝老子都管不著。」須知殿堂等都是神聖的地方,稍微有修養的人,都會有所克制的。

供佛用的香、花、燈、燭的遺留物如何處理?

答:這些遺留物,先用塑料袋裝好,放在幹凈的地方,因這些都是供佛用過的物品,等積聚多了,到野外用土掩埋起來。

師父叫我們應該怎麽答?

答:師父的呼喚,應該立即答應。但是不能答「哦」或者「呵」,應該答「阿彌陀佛」。為什麽要這樣呢?這個表示不忘本。父母生我色身,如來長我慧命,永出苦海,所以我們應當常念佛恩。

到寺院中要註意哪些問題?

答:壹,不要隨便與出家人拉關系;二,不要穿得妖艷要幹凈莊重;三,不要不洗手就穿海青等衣服;四,凡是上殿要衣裳整潔;五,不要隨便亂走,也不要多言;六,不要坐看大眾勞動而偷懶;七,不要私自拿常住的東西;八,不要談論政治及居士家的長短好惡;九,不要因為小事情而爭執,如果大事情難以忍受,也應該心平氣和,以理論辯,不可不辭而別,或者打架鬧事。總之,壹切聽客堂招呼。

供養師父應該怎樣?

答:首先應該跪在地上,把紅包用雙手舉過眉頭,說供養師父就行了。為什麽要這樣呢?因為師父並不壹定要妳的錢財,而是妳非要供養師父,師父拿了妳的錢財,就要給妳消災植福,這是「虧本」的買賣。所以壹定要恭敬,希望師父年給我們消災植福。供養並不壹定是錢財,只要是出家人辦道所需要的資身用物,都是可以供養的。

隨眾食有哪些好處?

答:1、聽到板聲立即就去——不懈怠;2、供養現成——省力;3、作平等觀——無人我;4、息諸戲論——存正念;5、如法觀想——深入理;6、不偏眾食——絕疑謗;7、甘苦同受——無選擇;8起止威儀——不放逸。故居士入寺,應該隨眾食,感受出家人的生活,與大眾師父結同齋供的緣分。

為什麽有些寺院的齋堂不叫齋堂而叫五觀堂呢?

答:因為出家人吃飯的時候,要作五種觀想: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思量每壹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如果不好好修行,粒米難消;

2、秤己德行,全缺應供——思量自己的德行,如果不持戒、坐禪、誦經、營三寶事,便不能受此食;

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修行人須防三過;上味食起貪心、下味食起嗔心、中味食起癡心,如此的思量預防,受食才沒有過錯;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思量如果不吃飯,就不能生存,也就不能辦道,所以飲食不求美好,只要能養活色身就行了,不必好惡;

5,為成道故,方受此食——飲食可以營養身體,資益道業,身體每天消耗熱量,新陳代謝,行住坐臥都需要熱量,如果沒有飲食供給營養,就會饑渴病生,怎麽能辦道,現在為了成就道業,所以飲食,應該作此觀想,生慚愧心。

吃飯時應該怎樣?

答:吃飯時應該口口作念,第壹口默念「願斷壹切惡」;第二口默念「願修壹切善」;第三口默念「願所修善根,回向眾生,***成佛道。」若能長期堅持這樣做,其功德是很大的。

在齋堂吃飯要註意哪些問題?

答:1、不能呵斥食物的好壞;2、不能私自拿常住食物過乞丐或者餵養其它動物;3、加菜加飯要用手勢,不能講話(齋堂有很多規矩,以後再講。);4、不能用手抓頭,怕贓物落入別人碗中;5、不能含食語,不能笑談雜話;6、不能吃飯有聲音,如果挑牙,以衣袖掩口;7、如果食物中有蟲蟻,應該默默掩藏起來,不要讓鄰坐看到生疑心;8、吃完了飯就默默坐在座位上,不能隨便走動;9、不能用手指或者舌頭添碗;10、吃飯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與大眾基本保持壹致;11、行堂遲遲未到,不要生煩惱;12、如果需要什麽,默默地用手勢,不能高聲喊叫;13、不能敲碗作聲;14、不能吃完飯就走;15、如果違犯了齋堂規矩,處罰時,不能抗拒不服;16、如果飯中有稻谷,去皮食之;17、不能看到自己喜歡吃的,就起貪心大吃;18、不能私自帶食物到齋堂,自己單獨吃;19、出家人還沒有吃,不要先吃等等。這些對於到寺院裏來求福報的信眾,壹定要註意。

禮拜要註意哪些問題?

答:1、禮拜時不能站在大殿的中央,因為這是方丈或住持的位置;2、有人禮佛菩薩,不能從其頭前經過;3、凡是合掌,不能十指參差、不能中虛、不能將手指插鼻中,但是也不能太底,應該平胸,離嘴唇大約四、五寸遠即可;4、不能非時禮,比喻在上殿中、佛事中、講經說法中等等;5、師父禮佛,不能與師父並排禮拜,應該隨著師父的後面遠拜;6、師父拜長輩,不能與師父壹起拜,應該等師父拜過之後,再向彼禮拜;7、師父在跟前,不能與同類互相作禮;8、師父在跟前,不能受別人禮;9、如果手持佛像,不能給長輩作禮,應該手持佛像齊眉壹舉,就足夠了。

為什麽不能從禮佛者頭前經過?

答:從禮佛人的頭前直過,壹是自失尊敬;二是亂他觀法,罪過很大。應該遠繞而過,這樣彼此都不會幹擾。

禮佛有哪些種類?

答:壹,我慢驕心禮——自認為自己了不起,身雖然禮拜,心裏沒有恭敬,表面看來很恭敬,實際內懷我慢;

二,唱和求名禮——但求名利,詐現威儀,口裏唱著佛號,心不知想到那裏去了,不是真供養;

三,身心恭敬禮——口裏唱佛號,心內念佛身,相好光明,好像就在眼前,身心恭敬,沒有散心雜念,供養禮拜,情無厭足;

四,發智清凈禮——所謂慧心明了,達到佛的境界,內外清凈,虛通無礙,禮壹佛,就是禮壹切佛,禮壹切諸佛,就是禮壹佛,因為諸佛法身,體本都是融通的,禮法禮僧,亦都是這樣的;

五,遍入法界禮——所謂自觀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諸佛不離我心,我心不離諸佛,性相平等,本無增減,今禮壹佛,就是禮徧法界壹切諸佛,就好像壹室千燈,燈燈相照,如果這樣觀想,那麽功歸法界,德用無邊;

六,正觀修誠禮——所謂攝心正念,恭對佛身,禮自佛不緣他佛,為什麽呢?壹切眾生都有佛性,平等正覺,壹念無明,迷於本性,造成許多罪惡,如果能返照本覺,那麽解脫的時間就不遠了;

七,實相平等禮——有禮有觀,自他兩異,用此壹禮,無自無他,凡聖壹如,體用不二,能禮所禮,其性空寂。上面的禮佛,有是非深淺的不同。壹至三是事禮,後四個是理禮。事禮中,前兩個是錯誤的,第三個是正確的。所以我們禮佛,應該要學習後五種,千萬不要學前面兩種。

什麽情況下不能禮佛?

答:律制有染不能禮佛。染有兩種:壹是不凈染,就是上廁所後未洗凈;二是飲食染,就是吃飯後沒有漱口。(有些人亂說女人來了月經,汙穢不能禮佛,那是錯誤的。)

聽法要註意什麽?

答:壹,要提前進入講堂,方可免得臨時倉促,身心煩躁,不入法理;二,整衣平視直進,目不邪視,這個就是意業肅敬;三,坐必端正,這是身業肅敬;四,不亂語,是口業肅敬;五,凡是聽法,必須聞而思,思而修,不能專計名言,也資談柄;六,不能沒有懂說懂;七,不能自己還沒有領會,就在別處亂講佛法。

?

看經要註意哪些問題?

答:壹,凡是想要看某某經,必須事先告訴師父,能看不能看,應該看什麽經;

二,不能用口吹經書上的灰塵;

三,不能在經桌上放置雜物;

四,不能把非佛教的書放在佛教的書上,也不能把帽子以及衣服放在經典上;

五,別人正在看經,不能在案前走來走去,擾亂病人心念;

六,如果經書年久損壞,應該馬上修補;

七,如果居士三歸五戒及菩薩戒還沒有領會,不能學習別的經典;

八,不能看偽造的經典,比喻壽生經、北鬥經、血盆經、血湖懺等等;

九,不能學習看相算命的書、醫書、兵書、天文地理書、神鬼符水等書;

十,不能不洗手就執經書,對經如對佛,不能戲笑;

十壹,不能把經書放得亂七八糟,也不能高聲誦讀,擾亂他人;

十二,不能借別人的經書不還,或者不愛惜,導致破損。經是佛語,是佛開示修行法門的慈航,所以對經如對佛。受持佛經壹句壹偈,智的當下悟道,愚的亦可永為菩提種子。

進寺院要註意什麽?

答:凡是進入寺門,不能從中央進,必須從左右兩邊進,如果從左邊進左腳先入,從右邊進右腳先入。不能無故登大殿遊行;不能無故登塔;不能殿塔中涕唾。入殿塔應當右繞,不能左轉,按照順時針方向繞,繞三匝或者七匝,甚至十百匝,必須是單數,應該知道遍數。不能把雨具或者枴杖帶進大殿,應該放在門外,或者放在寺裏統壹規定放東西的地方,那裏有信眾為妳看守,不要帶著包袱進大殿禮佛(壹切東西都應該放在門外)。

發心幫寺院做事要註意哪些問題?

答:壹,要愛惜常住的東西;二,要服從客堂的吩咐,不要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三,如果洗菜、米,應當三易水;四,如果燒竈,不能燃腐爛的木材;五,如果倒贓水,不能倒在路中,不能高手揚潑,應當離地四五寸,慢慢到倒掉;六,如果掃地,不能逆風掃地,不能把垃圾放在門後;七,洗衣被,須男女的衣被分開洗;八,不能把熱水直接倒在地上,須冷卻了才倒;九,壹切米面等,不能隨便浪費,須愛惜;十,要有平等心,執事、清眾壹視同仁地看待,不分貴賤。

洗澡有哪些好處?

答:律制修行人,半月半月洗澡壹次,除了生病或沒有時間。洗澡有五種好處:1、除塵垢;2、治皮膚令壹色;3、破寒熱;4、下風氣調;5、少病痛。

在寺院上廁所要註意哪些問題?

答:壹,想要大小便,有關就去,不要等到內逼來不及,才匆忙失措,有失威儀;二,應該換鞋去廁所,不能穿上殿用的鞋;三,須三彈指,提醒坑中啖穢鬼,及時回避,這樣就不會觸怒它們,彼此都不騷擾,並且心裏默念:「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瞋癡,燭去罪法。」;四,不能低頭看 *** 、不能持草劃不能努氣作聲、不能隔壁與別人說話、不能吐痰到墻壁上;五,碰到師父不能作禮,應該側身避開;六,不能邊走邊系褲帶,應當在廁所內整理好;七,大小便後要洗手,沒有洗手不能拿東西,洗手應該默念:「以水洗掌,當願眾生,得清凈手,受持佛法。俺,主迦羅耶娑可。」(偈壹遍,咒三遍。)

什麽是吉祥臥?

答:睡覺之前,應該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無常六念。修行人應該這種睡法——右肋而臥,兩腿自然屈起、合口、舌抵上顎,右手枕在頭底下,左手自然放在身體上,這個就叫吉祥臥。因為這種睡法,能令身得安穩,心無動亂,睡不昏沈,夜無惡夢。須知,仰臥是阿修羅;覆臥是餓鬼;左臥是貪欲人。

?

請問有幾種人問法不用回答?

答:律制有五種人問法不用回答:壹,試問;二,無疑問;三,不為悔所犯故問;四,不受語故問;五,故意刁難而問。學人曾經碰到這些問題,說了不如法,不說又怕違道,後來學人查了許多佛經,才知道是不能回答的。

出家人到居士家要註意哪些問題?

答:本來這個問題學人不回答,這不是居士要關心的問題。但是又想到現在是末法時期,居士難以識別真偽,所以就簡單地講講。出家人到居士家要註意:壹,有上座才能做,不能胡亂坐;二,不能多笑,不要夜晚到居士家;三,主人設食供養,雖然不是法會,亦不要失儀規,主人設食供養,不論大小都是福田,出家人到了,就是法會,主人信心,就是道場,所以吃飯前,要合十念供養偈咒,出食,作五觀想,吃後要結齋;四,男女之間要保持距離,不能單獨在壹起;五,如果由於天氣或者身體方面原因住在居士家,應該獨自睡壹室,多坐少臥,壹心念佛;六,不能左右邪視,不能雜語;七,不能詐現威儀,假裝老修行或者老禪師的樣子,求得居士的恭敬;八,不能妄說佛法,亂答他問,顯得自己見識淵博,求得恭敬;九,不能像俗人壹樣,互相送禮;十,不能管在家人的家務事情,不能雜坐酒席;十壹,不能結拜在家人為幹父、母、兄、弟、姊、妹;十二,不能講說出家人內部事情。

為什麽必須尊重僧人?

答:僧人以釋迦為姓氏,以如來為歸宿,以如來的教法為資養色身,以佛慧為生命,以修禪定所得到的快樂為精神食糧。所以不仰仗世俗之人,不經營世俗家庭,不追求肉體長生,不貪戀生命,不畏懼死亡,不貪求美味。他有戒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有禪定來收攝身心,有佛慧來分辨事物。所謂戒律,指清除貪瞋癡三種迷惑,終身不受其汙染;所謂禪定,指恬靜思考,整肅精神,終日不昏亂;所謂佛慧,指崇尚德行,辨明迷惑,使自己合於道理。以此修行叫做因,以此成就叫做果。他不說假話,所以最受人相信;他提倡無我,所以真誠謙讓。他有威嚴可以警戒,有規矩可以遵守。他給世人帶來福址,能化導世人。僧人,他是人中最高貴的;他心胸廣闊,他德行周備,他所行的道是偉大的。他是賢人,但是他不是世俗的賢人;他是聖人,但是他不是世俗的聖人。他是出世的最高的聖賢,僧人這樣能不尊敬他嗎?

我守戒律但不懂威儀(規矩)行嗎?

答:戒律是「體」,就是止持;威儀(規矩)是「用」,就是作持。如果有戒律沒有威儀,那麽戒律就是虛設,亦沒有得到戒律的體;如果有威儀不守戒律,那麽持犯無從依據,亦沒有達成威儀的用。有戒律有威儀,內外壹如,才是修行人。這才是佛的真正弟子,也就是有資格當眾生依止的規範,就能得到眾生的恭敬。

在家燒香拜佛,要註意哪些問題?

答:首先要做到三個不妨礙:壹是不妨礙社會秩序;

二是不妨礙生產秩序;

三是不妨礙生活秩序。前面兩條比較容易做到,最難的就是不妨礙生活秩序,生活秩序包括個人的生活、家庭的生活、鄰裏的生活、社區的生活,還有精神、物質、飲食、起居等都是生活。不要只想到自己燒香念佛的重要性,而對家裏其它成員和隔壁鄰居想得太少,不管是早上四點,晚上十二點鐘,把木魚敲得響響的,把念佛聲音念得大大的,把香燒得旺旺的,想我在念佛,妳們還在睡覺,妳們這些地獄種子,我念得大大的,敲得響響的,讓妳們種種善根。卻不去想想他們是不是難受,心裏是不是罵妳,妳這樣做是違反宗教政策的。宗教政策裏規定,公民有信仰的自由,也有不信仰的自由。因此希望在家信眾,壹定要註意不妨礙生活秩序,應該順其自然,千萬不要勉強。

師父每次走我都哭,很想師父對嗎?

答:是不對的,應該用聚散隨緣的心情來看待。我們修行人,壹定要破掉這個情執,才能了生死。但是反過來講,在壹起相處久了,彼此想念,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畢竟是有情眾生,有情就是有感情,有感情就會想念。所以要多想想無常,就會克服這個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