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聞壹多的故事

關於聞壹多的故事

聞壹多步行入滇

1938年2月19日,長沙臨時大學的師生,在韭菜園聖經書院臨時大學召開出發誓師大會,會後即告別了三湘大地。臨時大學師生入滇的路線有三條:大多數教師、家眷及部分女同學從長沙乘火車到香港,然後由香港渡海到越南海防,乘火車入滇;經濟條件較好的男同學和少數女同學,由長沙乘火車到廣西桂林,再由桂林乘汽車途經柳州、南寧、鎮南關進入越南,轉乘火車入滇——這壹路人數最多;而最艱苦的壹路,便是由湖南出發,徒步行走到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團"了。旅行團由267名家庭貧困的男同學和11位中青年教師組成,配有4名軍事教官及隊醫等。他們將跨越湘、黔、滇三省,翻過雪峰山、武陵山、苗嶺、烏蒙山等崇山峻嶺,步行3600裏。

出發之前,每人發給軍裝壹套,綁腿、草鞋各壹雙,油布傘壹把,限帶行李八公斤——主要是路上必須的生活用品。步行團的最高軍事領

導,是由湖南省主席張治中推薦的原東北軍少將師長黃師嶽。聞壹多、曾昭掄、李繼侗、袁復禮四位教授與學校派出的指導員黃鈺生***同組成

輔導委員會。

初春陰雨綿綿,二百多名中國學子,腳踏草鞋,行進在泥濘的湘北大地。頭幾天還有人打傘,可細雨似乎永無停止地下著,為了行走方便

,大家將油布傘往背後壹擱,不撐了。棉衣濕透了,到宿營地攏壹堆火烘幹,第二天再穿。走到桃源縣小丘陵地帶時,淡淡的薄霧在壹望無際

的山丘、桃林間飄忽。學生們不由問道:"聞先生,當年陶淵明寫的那個《桃花源記》,是不是就是這裏?"聞壹多莞爾壹笑:"那是壹個古代的傳說故事,不壹定真的是作者所見所聞。不過,在陶淵明時代,這裏已經是相當偏僻的地方了;可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比這個世外桃源還遠十萬八千裏呢!"在這二百多人的行軍隊伍中,聞壹多始終是極其獨特的壹員——他不穿軍裝,不穿短襖,壹路上總是套著那件灰布長衫。無論隊伍走到什麽地方,人們始終看得見後頭跟著壹位穿長衫的教書先生。

這年聞壹多剛好四十歲。他的經歷,在他那個歲數的知識分子中間,是很有代表性的。"五四"時期他是清華的學生領袖之壹,1922年赴美國留學,回國後成了著名的"新月詩人"和大學教授。這次參加旅行團,是他自己要求的。有學生問他:"聞先生,像您這樣的大教授,怎麽放著火車、輪船不坐,和我們壹起受這份罪?"聞壹多笑笑說:"火車我坐過了,輪船我也坐過了。但對於中國的認識,其實很膚淺。今天,我要用我的腳板,去撫摸祖先經歷的滄桑。國難當頭,我們這些掉書袋的人,應該重新認識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