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原名埠頭,又名會理,又名八店,又名臨安,現稱建水。兩漢、三國、西晉屬武舉郡,東晉、南朝屬寧州,北朝屬南寧,隋朝屬南寧總政管轄的東部地區,唐初屬劍南省戎州。唐朝南詔時期,修建會理酈城,中文翻譯為“建水”,隸屬通海都督府。宋朝大理國前期建立水軍,是巴甸侯官授予的封地,後歸秀山縣阿莎白部。元代設臨安道治建水州,明清時在此設臨安府。
古城布頭
布頭,也叫碼頭,是水邊的船站或渡口。建水古稱“步頭”,意為腳步的盡頭,即中國的最南端,是時候停下來了。可謂南之南,天之末。是唐代滇南交通線上的水陸轉運樞紐。據唐萌《支林寺鎮遠原沙石碑》記載:“布頭路是滇南最重要的開發。當唐萌寫了壹封信,布頭路被設置為壹個縣。義謀時代貞元十年(793年),唐朝廷與南詔簽訂《貞元之盟》。從此,南詔加強了與中原的文化交流,設立了我們的節度,於是布頭縣在城市裏的壹切都受益了。縣內有支林寺,始建於南詔鎮遠。”此碑曾存在於寺中,但因風化嚴重破損剝落,字跡大多模糊不清,只能根據碑中能清晰看到的壹些文字來解讀其大意。景壹的年代真的是貞元年間的石雕,千年古跡,極其難得,可惜現在已經不為人知了。根據這壹思路考證,可以肯定支林廟起源於唐、蒙時期的尋真元,而會理城建於唐、元時期,所以有“先有支林廟,後有會理城”之說。經過我國多位古建築專家的考察,綜合論證和解讀,現存的支林殿應該是壹座用土堆積而成的法式宋代建築,後在元、明、清三個朝代反復修建。前人嚴格遵守修舊如舊的古法,所以有各個朝代的痕跡和風格,很難確定大殿修建的年代,這在全國也不多見。陶冶齋先生的閑適生活:辛醜初夏包谷竹齋筆記。
唐範綽《蠻書》卷六:“通海南十四調度達埠頭,自埠頭起,船沿江航三十五日,南蠻。”岑《隋唐史》:“南方有句俗語,仍稱水步頭或上下步頭之地。”第壹步意味著碼頭。這是紅河航行的起點。唐代是從都城安南通往南詔的門戶,是西南重鎮。向東沿紅河通往安南到達大海,向南沿狹窄的山谷通往魯鎮拉(文丹)乃至大海。在西方,威遠是門戶,曼乃裏(在車上)是掩護,而它到達西方國家,陳密和昆侖國家。《新唐書·南蠻傳》:“自密鹿、升麻至南布頭,謂東關烏蠻。”卻說曰:“某聞張之仇,欲築平城,驚得眾將殺之。”據清嘉慶十六年曹編《滇南雜誌》卷三《鑒水條》載:“步頭,築水今。步,水普也是水普的頭。意思是就宜州江源而言,布頭屬於宜州郡是肯定的。”項大註舒曼是雲南鎮的第六個名字:“其實臺階就是後世的港口,臺階就是碼頭或碼頭”。任芳的“不同視角的故事”指的是水的腳步。柳宗元《河東集》,河水滿,上下者可走。蘇頌舜欽《送幾句話當年王》詩雲:“足下暖,石壁舊寒。宋範成大《虎牙灘》詩說:“足下可阻舟,夜可安眠。又稱“碼頭”。布頭,或月詠家的壹步和顧雍的壹步,在古代也被用作水邊城鎮的壹個詞。堂本海都是以人們在水邊上下船的地方命名的。據《袁誌》記載,建水州曰:“每逢夏秋,水漲如海,意為海益,為大歷,故名會理,漢語稱建水。“它建了壹座大壩,周圍都是山川河流。雨季來臨,山洪爆發,形成水鄉澤城。居民乘船來來往往的地方,都有渡船上下。它不僅是水陸交匯的地方,也是商人停泊船只的地方。這是碼頭和碼頭的別稱。它和水城的意思壹樣,叫步頭,然後在這裏建城,古代叫步頭。在建水古代,湖泊連片,人們多居住在南山腳下的湖濱和周圍的小水壩中,以現在的狗街壩為中心。溝街彜語為“齊特”,意為“步頭”,這就是建水古稱“步頭”的由來。
又名會理
會理是彜語,意思是海水和大海,中文翻譯成建水。據元代地理,臨安路上的建水州解釋為:“建水州在此路之南,近趾之交,是雲南之極邊。所以水城是唐元時期修建的,是蒙臺梭利修建的。古稱布頭,亦為八典之雲。每年秋季,夏溪如海溢,寓意海益,歷大,故名會理,中文叫建水。趙、楊、李、段都是同姓,有的還過得挺好。至元十三年,水州重修,轉臨安路。“阿拜人散入原各部,南下者居建水壹帶,稱建水為‘子短’,意為大湖,漢語音譯為會理。居住在建水城的人數增加後,彜族人也稱建水為“點高”,中文意思是壩的中間。也有人說,住在臨安古城的叫臨安人,住在四門外的叫建水人。因此,有這樣壹種說法,唐歷城因海水泛濫而形成的地貌而得名。
也被稱為巴甸
?南詔後期,居住在環文山的冼是大理國開國皇帝段思平的叔父,冼聯絡三十七部,幫助其侄征服天下,建立大理國。段四平建立大理政權之初,其叔被封為八殿侯,建水成為爨氏的封地,這就是建水的由來,又稱八殿,建水南部的那樓土司興盛為三十七部之壹。
又名臨安
?元初建水戶千戶,屬阿嬌戶。至元十三年,改稱建水郡,隸臨安道(治通海),轄曲江驛。明洪武十五年,臨安道改為臨安府,由路治改為府治,遷至建水府。洪武二十年創辦城府,擴地重修磚城,故有水城,又稱臨安城。二十七年,設立臨安警備司令部(滇南軍事指揮機關),成化十二年,設立林園警備道。萬歷十四年,設立寧遠府,太昌元年,廢定遠府。清初,臨安府和林園鎮的總兵都設在這裏,建水府隸屬臨安府。康熙六年削林為州,二十六年削新安所為州,將猛臘、孟定、孟索並入建水州,設孟定縣。雍正八年,蒙弄村總督白隸屬,屬州管轄。縣北有曲江巡檢司,南有那更巡檢司,西南有兩起關於那樓和魁榮的長官司,由臨安府主持。乾隆三十壹年,臨安府屬沂南道。乾隆三十五年,建水府改為建水縣,臨安仍由官府統治,林園鎮連長駐此。嘉慶二十四年,溪中之地被圓化。光緒九年駁回地主訴訟,十三年臨安府屬臨安開光路。十六年,孟定縣改土歸流,設府。二十壹年,孟索、萊蒙、孟母被法人占領。民國元年,臨安府所在的建水縣被撤銷,臨安府的長官也負責建水縣的行政事務。民國二年,臨安府被廢,建水復縣,改稱臨安縣;將建水縣北部劃界,設立曲江管委會,隸屬縣級行政機關,為自治道。
?關於“臨安”名稱的由來和含義,浙江杭州臨安作為南宋的帝都,意為保護環境和人民,暫時安置,有重振聲威,收復失地的總意。雲南臨安,遠離祖國邊陲,意為入安南,有統壹國際的大願。臨安之壹,北宋末年,在杭州修建南宋朝廷都城臨安的同時,還在祖國邊陲雲南建水建立臨安作為後備都城,以備朝廷急需,也為南宋後援。還有壹個大概的想法是,毗鄰沂南郡,疆域遼闊,靠近安南、南漳,漢夷森嚴,封地嚴密。元代臨安路的設立,明代臨安府、臨安安微,清代臨安府、民國臨安縣,都表現出繁榮昌盛、長治久安的含義。元代雲南建省,通海設臨安道,民國肇興建水縣改臨安縣,都是新政權剛建立時的新名稱,明顯表現出希望壹方穩定,長期統治。取這個名字的重點首先是政治意義。至於自然經濟因素,如果要興修水利,暫時媾和,說是後來者居上,實在不妥。歷代統治王朝總是希望長治久安,世世代代傳到皇位上,所以壹般都很重視命名。詔令褒美,盡可能選詞,表示吉祥如意。明永樂二十年,知府陳侯取山之材,用民之力,重建政府。由於思南改為臨安,加上朝廷“會宣堂”,他在臨安的政府終於建成了!惠宣堂的意思是“為民服務,宣天子之恩”。
建水的起源
明萬歷《雲南通誌》卷二地理誌臨安府屬州縣分區。沿革載:“建水郡,唐時為五馬蠻荒之地,在府之南,近趾,為雲南之極邊。所以建水城的規矩,古代叫布頭,也叫巴甸。元和,蒙特梭利城的開始。每到夏秋時節,溪水如大海般溢出,稱為大海為歷法,中文字為建水。還有、趙、楊、段等嘉慶《臨安縣誌》載有五條山川:以水命名者,說建水以西建水,寬五畝,今有壹大半被阻。《元史·地理誌》說:“夏秋,溪溢如海,謂海益,是大歷。漢語裏叫建水,城市就是以此命名的。碧如托蘭,住宅區。第二卷《建水圖》說是雲:郡在梁南文學壹帶,建水其實是第壹城,橫跨三江,靠近三江...今天試著按圖記錄,盤水回柱,也是城名。《景泰·雲南圖經·卷三·建水州》曰:“山環水繞。按習俗:住在水邊的袁之滿,既不是人,也不是農民。他只喜歡釣魚,所以他可以立即吃魚,以此為生,而不要求世界上的其他東西。“在《萬國通誌》上還有壹篇臨安府的風俗文章,說:兩種最盛,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建。蒙特梭利南詔建會理城,建水軍。元代出版的《雲南臨安州建水郡沿革》載:建水,蒙氏屬建水郡,名聲已失。古籍中往往籠統地提到少數民族,如蠻夷、蠻夷等。失去是漢字的音譯,意思是海水。輸了,易的意思是大海;易是水的意思,易是海水的意思。宋代陳主編的壹部重要的新編圖書《林廣記》載:建水郡古為滇南要地,推測最遲在唐代南詔時已建建水郡。這可以從元史地理記載中補充元十三年立國說。至明洪武十五年,臨安道改為臨安府,路政開始由通海向建水州遷移。”《明史地理》載:建水郡,元代,府在郡北。洪武忠,遷府治此地。《建水縣地理信息》沿革又叫:明代道改府,舊土城改磚石,為治府,建水附綱為第壹城。”《玄覽堂叢書》載:建水州、唐舞莫滿地、巴麗,附略。民國三年,因與浙江臨安縣同名,仍恢復建水縣舊名。民國七年,撤銷曲江行政委員會,由建水縣曲江縣助管理,縣助由省政府任命。民國九年,《續建水仙郡稿》中壹城欄說:漢武帝起建水為益州郡,本古、巨定為郡。從到金,從五代到唐朝,都是因為它。不過,如果是屬於興國、涼水、榮州都督府也沒什麽區別。元和與南孟之間,竊建八店會理酈城,譯為建水,故名。民國11年,劃出曲江縣為輔地,增設曲溪縣,縣政府駐新街(1929 165438+10月批準)。民國十二年,《建水縣地理信息》中的註釋也叫建水,古稱埠頭,也叫八店。元和與南孟之間,建會理城。每年秋天,夏流如海溢,意謂海益,是大歷。中文裏叫建水,也是這個名字的由來。民國十八年,滇魯壩以北地區設曲溪縣,建水、曲溪兩縣為省直管。民國31年,建水、曲溪兩縣隸屬雲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在建水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建水、曲溪兩縣隸屬雲南省第五行政監察區(位於建水縣)。
善建築水,莫向濤雲
新中國成立後,建水、曲溪兩縣在1950歸屬蒙自地區,紅河外建水舊轄的敦厚鎮、蒙弄鄉、永樂鄉、太和鄉、六合鄉、瑞雲鄉劃歸元陽縣,永平鄉劃歸紅河縣。1957年9月6日,國務院決定設立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建水、曲溪兩縣劃歸紅河州(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成立於6月1957+065438+10月18)。1958 10,紅河州委決定撤銷曲溪縣,並入建水縣,管轄紅河州。1959年,開遠縣鹽田公社劃歸建水縣。1960 9月13日,國務院撤銷曲溪縣,將原曲溪縣行政區域並入建水縣。1963因修建躍進水庫,石屏縣鐵鎖公社五大隊劃歸建水,西莊公社、姚某公社劃歸石屏縣。此後,建水縣取消了區鄉建制,建水縣建立了普雄、官廳、西莊、南莊、陳關、查克、紮拉、曲江、利民、蘇洲等10個公社。1994,經國務院批準,被定為第三批國家風景名勝區,建水古城也被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獲得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榮譽。1999,面店鄉撤鄉設鎮。2006年,查克鄉、官廳鄉、青龍鄉、東壩鄉撤鄉設鎮。2003年,撤銷臨安鎮、東壩鎮、陳官鎮,設立臨安鎮。撤銷曲江鎮、東山壩鄉,設立曲江鎮。2005年撤銷曲江鎮、利民鄉、李浩寨鄉,成立新的曲江鎮,鎮政府進駐原曲江鎮政府。2008年,建水紫陶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被稱為中國著名陶藝之鄉。2017,10,文化部發布《關於公布第壹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的通知》,建水紫陶文化產業園等10個園區獲得首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園區。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2019全國“放心農機”示範縣。2020年雲南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2020年7月10,入選2020年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名單。2020年7月29日,被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鄉(縣)。2020年7月,建水縣入選2020年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名單(第壹批)。2020年8月,入選“2020年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2020年2月25日65438,建水紫陶文化產業園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園區”。2021 3月18日,建水紫陶文化產業園被國家版權局授予“國家版權示範園區(基地)”稱號。榮獲“中國紫陶之都”稱號。2021年7月,2021年,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89位。2021,1,2026年7月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全國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發展試點名單。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市”。2021、10月入選紅河州第三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公示名單。2021 1 2月7日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2021年度農業現代化。
?建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區位獨特,資源核心。以臨安古城和建水紫陶為城市發展的兩翼,必將振翅高飛,大有作為,實現築水書畫陶的崇高城市理想。建水,壹座堪稱奇葩佛國的城市,壹座仁義禮愛之城,壹座自然道教之城;不管妳看不見,它就在這裏;來不來,就在這裏;不管妳愛不愛,它都在這裏。同壹個世界,同壹個世界,我們在這裏,在這裏等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