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論是做什麽選擇和決定的時候,都要廣泛地搜羅資料,仔細對比思考,最終做出決定的時候,才能夠去掉不好的選項,選出壹個最優解。無論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這樣的做法都是最合適的。
每壹個名詞的解釋,每壹次決定,都是反復考量、修改後最終定下來的。賈島為了詩句中的壹個字輾轉反側,深夜推敲,才有了後來驚艷眾人的詩句。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細致認真的態度是普遍存在的。
四大名著,這個名詞應該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有壹段時間,是存在六大名著的,後來刪去了兩本才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版本。
少為人知的六大名著
如今,大家越來越重視學習,不僅僅是學習課本的知識,還十分註重擴展閱讀。尤其是現在在提倡形成終身學習的氛圍,大家都紛紛想辦法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學習。其中,閱讀是最受歡迎也最容易被人們實行的方法。
談起閱讀的書目,就不得不提到四大名著。從我們開始讀書起,就壹直被要求閱讀這四本書。即使妳沒有看完過全本的著作,妳肯定也看到過他們的影視改編作品。老版的《西遊記》陪伴著許多人度過了壹個又壹個的假期。
與現在廣為人知的四大名著比較來,六大名著十分的不顯眼。很多人都不知道曾經有過六大名著,甚至沒有聽說過這個名詞。這背後有很多原因,導致它不為人知。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民眾重視並且有條件學習的時候,是在義務教育普及以後。那個時候,六大名著已經不存在,被刪掉了兩本。於是,大部分的人壹開始接觸到的刪除後的版本,根本沒有接觸過六大名著,也就對他們沒有印象了。
同時,人們對於知識的接收渠道較為狹窄,壹般人們在選擇讀物的時候,會直接挑選那些名作。至於作品背後的稱號,作者的詳細事跡並不怎麽關註。因為大部分人只是進行略讀,不會關註著作背後的故事。這也就導致被刪掉的兩本書背後的故事少為人知。
最後,四大名著的確立也是經過各種專家、組織反復討論,最終做出來的決定。之所以在浩瀚的書海中選取了這四本書,說明它們確實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可以傲立於歷史長河的滾滾書海中。壹經確立後,便進行了廣泛地宣傳,那麽曾經存在過的版本便被拋棄了。
四大名著的最終定型凝聚了各方面的心血,我們現在所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先輩精心打磨後呈現出來的精品。
被刪掉的兩本
優秀的古籍、圖書眾多,如果讓大家去猜測刪掉的書是哪本的話,相信大家的範圍會十分的廣泛,很難鎖定目標。但肯定有人能夠關註到這兩本書,壹本是《聊齋誌異》,另壹本是《儒林外史》。對文學或者歷史稍微感興趣的朋友,肯定對這兩本書不陌生。
相比較起來,大家可能對《聊齋誌異》更加的熟悉。即使妳沒有看過原著,也壹定看過由這本書改編出來的電視劇,被各個單元的故事吸引、動情。這本書裏的故事主角不是人,而是各種妖魔鬼怪。
如果不了解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有點恐怖,其實並不是如此。主角是妖魔鬼怪,講的卻是人的故事。美好的感情、真摯的情誼、貪婪的人性,種種世間萬象都在此書中呈現,刻畫出當時的社會,讓人仿佛真切地感受到那些美好與黑暗。
這本書並不是講述壹個從頭到尾連貫的故事,它由許許多多的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的情節不同,所想表達的感情也不相同。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紓解自己的感情。
同《聊齋》壹樣,《儒林》也是講述不同人的故事。借這些人完全不相同的出身、經歷來描述當時的社會,表達作者對當時學而優則仕的制度的不滿與批判。這本書的故事主角都是人,背景均發生於成書的當下。作者既直接又隱晦地發表自己的政治看法,感情真切。
兩本書均是清代的作品,那個時候正值王朝的沒落時期,社會較為動蕩,文學百花齊放的時代曾經存在過,盛世的美好景象也留存於記載中。飽讀詩書的文人們,了解到了那些幸福的過去歲月,眼望的卻是滿目瘡痍。因此有感而發,借他人的故事表達自己的觀點,成就了這些世代流傳的著作。
即使這兩本作品被刪去,但它們仍是十分優秀的書籍,值得我們去仔細品味。只不過因為它們在當時選取四大名著時稍微有些不合適被刪去了,但這並不是對它們品質的否定。
刪去原因復雜
浩瀚文海中,選出六本名著作為代表已十分的艱難。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考量,無法統壹評價,而四大名著的成型也是進行了各種取舍,刪去《聊齋》和《儒林》背後的原因眾多。
四大名著的成型其實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選取的書目範圍也是在不斷地調整。在社會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因為文化的普及程度不同,民眾的接受程度差異,充當四大名著作用的書籍各不相同。
建國後我們所廣泛提到的四大名著,其實是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的簡稱。也就是說,在選取的過程中,篩去了不符合長篇小說條件的書籍。最終,《聊齋》和《儒林》被刪去,和它們所傳達出來的感情色彩有關,和時代背景有關,和想表達的思想情感有關。
建國後,百廢待興,思想上的落後,精神上的麻木,種種問題急需解決,而教育、讀書剛好能夠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逐漸改善整個社會的風貌,形成良好的風氣。在選取四大名著這種對民眾的思想影響程度巨大且深遠的書目的時候,考慮的就要十分的全面。書目本身的情感價值要正向積極,或是引導人們自強不息,或是引導人們反抗邪惡,要起到激勵的作用。
同時,這樣的書目應該滿足老少皆宜的要求。有些晦澀難懂,或者表達的感情十分婉轉的書目,需要人們有壹定的經歷之後再去閱讀,才能夠逐漸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受眾較窄。而被刪去的這兩本書就有這樣的特點。
同時,書目所表現的價值導向也必須有廣泛的普適性,通俗來說就是適用於每壹個人、每個時代,永不過時。這樣的要求十分的嚴苛,符合這些要求的書目並不多。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最終刪去了《聊齋》和《儒林》,四大名著的書目確立。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喜歡閱讀電子書,因為便捷、快速、通俗,且又有爽感。很少有人能夠堅持繼續讀名著、讀紙質書,反反復復閱讀同壹本名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其實在閑暇時光,捧壹本紙質名著品讀,讀的是書中的故事,也是真摯的情誼,更是流淌的歲月、閱歷的增長。
雖然《聊齋》和《儒林》被刪去,無緣四大名著的名號,但是這兩本書仍舊十分出色。其實,我們擁有浩如煙海的名著,優秀的作品並不缺乏,少的壹直是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它們的人。希望大家能有時間讀壹本名著,度悠長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