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是如何刪定六經的

孔子是如何刪定六經的

壹、孔子把他當時所能見到的夏書、商書、周書,——涉及從唐堯壹直到秦繆公的壹千六百年間的大事(繆公到孔子有壹百年)——進行了篡選而得到百篇,是為《書經》,漢代以後稱《尚書》。孔子對這些官方文告的系統編纂和整理,被人們叫做“孔子刪書”。

孔子刪書的原則是:內容重復的僅取其壹,其他的不取;他覺得不必流傳後世的也不取;

而那些未被選入的,其後是作為《逸周書》留存傳世,《逸周書》亦有百篇之數,在秦始皇以前並沒有任何散佚,時至今日也還能讀到其多半,只不過《尚書》被孔子作為“教材”而傳播得更廣。

二、孔子的刪定《詩經》。孔子將從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余年間的詩——包括官方的、貴族的和民間的,***三千余篇,篩選、精編成了《詩經》。

其中包含了三百零五篇詩,分作風、雅、頌三大部分。《詩經》朗朗上口,便於人們記誦,秦始皇下令“焚書”以後,尚有很多人能背誦出來,到漢朝建立,治《詩》者有齊、魯、毛、韓四家。我們現代人讀《詩經》,應該以壹個叫《毛詩詁訓傳》的版本為主。

如果說這部《毛傳》裏的“詩序”距離孔子原話還有點距離,那麽1994年由上海博物館從香港收購入藏的楚簡裏有壹篇《詩傳》,則乃孔子向弟子講《詩》的原話。

三、關於“禮經”。現在我們說的“禮經”,包括《周禮》、《儀禮》、《禮記》三部書。

《周禮》、《儀禮》是周公所作(後世有增減)。《周禮》講周代的官職制度,其文體是駢體。《儀禮》講起居跪拜之禮,文體是散體。《禮記》是漢代人所輯,但主要是戰國時文存,是壹些關於禮的闡述。

孔子追跡三代之禮,對殘存篇什悉心整理以傳弟子。他在向弟子傳授殘存的《周禮》、《儀禮》時,多有闡述,戰國、漢代儒者或記之,或自己再闡述,以成《禮記》。

四、《樂經》成書的情況,要從《詩經》說起了。孔子編定了《詩經》以後,他把其中的所有詩篇,都加以重新配樂,“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所謂《樂經》,大略應該就是這些樂譜為主體吧,另外應該還有《韶》、《武》、《雅》、《頌》之譜。總之《樂經》的編定和成書,大約也是出自孔子之手。此書作為六經之壹,當然很珍貴,可惜遠在“秦火”之前,就散佚了。

五、孔子晚年對《周易》很感興趣,經常翻閱,以至於“韋編三絕”。《易》壹類的書,在孔子之前原本遠不止我們今人所見的傳本《周易》那麽多,比如有《連山》、《歸藏》,都是,到了孔子贊《易》,乃專取文王所演的,而成《周易》之書,並且孔子還為上、下經文作了註解說明性質的“十翼”,即“彖傳”、“象傳”、“文言”、“系辭”、“說卦”等。孔子生前於《易》有不盡之意,司馬遷在《孔子世家》裏說他晚年“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六、關於孔子的修《春秋》。孔子“適周問禮”期間,也曾觀覽周史之書(列國史記都須上呈周室,所以孔子所見,囊括列國之史書也),與他們討論史記舊聞,這也就為他日後修《春秋》奠定了基礎。(當時與孔子同往周室的,有魯國史官左丘明,他也翻閱那些豐富的史記內容,也參與關於史事原委的討論。

擴展資料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六部儒家經典。始見於《莊子--天運篇》。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這六部經典著作的全名依次為《詩經》《書經》(即《尚書》)《禮經》《易經》(即《周易》)《樂經》《春秋》。

這六部古籍並非孔子所作,而是在孔子之前早已存在。孔子僅僅是對它們做了壹些整理工作。

這六部古書,從遠古留存下來,在孔子之前,為王室貴族所有,深為歷代統治者所寶重。《國語·楚語上》記載申叔時談到教育王室公子時所開列的教材即包含了這六部古書。

百度百科—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