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顧易生的論文論著

顧易生的論文論著

1、《中國文學批評史》(三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齊。(合作主編,執筆宋元、明清、近代詩文詞論批評。)

2、《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七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全部出齊。(合作主編,執筆先秦兩漢卷中的“先秦文學批評”部分、宋金元卷中的“北宋詩文批評”、“宋代詞學思想和理論批評”部分。)

3、《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二卷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合作主編,執筆宋、金、元、明詩文詞批評部分。)

4、《顧易生文史論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5、《柳宗元》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6、《十大散文家》(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7、《詩詞助讀》(主編)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8、《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合作主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9、《宋詞精華》(主編) 巴蜀書社 1995  10、《宋金元文學批評史》(合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11、《韓愈散文選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7  12、《歷代詩歌淺解》(合撰)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  13、《清代文論選》(合作主編)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9 1. 《試談韓愈的尚奇及韓文與辭賦駢文的關系》,《文學遺產·增刊》第十輯,中華書局1962年

2. 《蘇軾的文藝思想》,《文學遺產》1980年第2期

3. 《司馬遷的李陵之禍與發憤著書說》,《復旦學報》1980年第2期

4. 《<莊子>的散文藝術與思想》,《復旦學報》1980年第6期

5. 《清初廖燕的異端精神與文學批評》,《復旦學報》1983年第2期

6. 《北宋婉約詞的創作思想和李清照的<詞論>》,《文藝理論研究》1982年第2期

7. 《古代文論研究管窺》,《光明日報·文學遺產》1984年1月3日

8. 《試論老子的文藝思想》,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6年第1期

9. 《孔子論<韶>考》,《學術月刊》1987年第4期

10. 《莊子的文藝思想》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87年第3期

11. 《孟子》,《中國古代文論家評傳》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12. 《先秦文學批評》,《復旦學報》1989年第5期

13. 《試論屈原的文藝思想》,《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十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14. 《深深的祝願 朦朧的遐想——<文藝理論研究>創刊十周年學術筆談(壹)》,《文藝理論研究》1990年第3期

15. 《豪傑之文論——蘇洵文學理論批評初探》,《陰山學刊》1993年第3期

16. 《英雄割據雖已矣 文采風流今尚存——曹操文學批評與曹丕、曹植文論中若幹問題新探》,《文史知識》1993年第10期

17. 《<中國文章論>中譯本序》,《中國文章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18. 《編寫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歷程與體會》,《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19. 《關於李清照<詞論>的幾點思考》,《文學遺產》2001年第3期

《“詩有別材,非關書也”中之“關”字辨——讀嚴羽<滄浪詩話>劄記》,《古代文論研究的回顧與前瞻》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1]見《顧易生文史論集·自序》,第1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2]顧易生《讀書隨感》,原載《當代百家話讀書》,廣東教育出版社、遼寧出版社1997年6月。

[3]顧易生《編寫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歷程與體會》,原載《文化的饋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4]王運熙、顧易生《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按《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在通史各卷中最早問世,這壹段文字是對通史各卷撰述追求和目的總體的說明。

[5]《讀書隨感》,原載《當代百家話讀書》,廣東教育出版社、遼寧出版社1997年。

[6]《編寫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歷程與體會》。

[7]顧易生、蔣凡《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第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8]谷平《博士生導師顧易生教授》,《復旦學報》1989年第1期。

[9]《編寫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歷程與體會》。

[10]《編寫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歷程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