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七錄 全文 及譯文 註釋

七錄 全文 及譯文 註釋

原文: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壹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譯文:張溥從小就酷愛學習,凡是所讀的書壹定要親手抄寫,抄寫後朗誦壹遍,就把它燒掉,又要重新抄寫,像這樣反復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裏洗好幾次,後來他把讀書的房間題名為“七錄”。

註釋:嗜:酷愛;名:命名;就:完成;湯:熱水;已:完;沃:浸泡;握:握筆。

《明史.張溥傳》中的張溥(1602-1641),字天如,號西銘。江蘇太倉人。明崇禎進士,選庶吉士,文學家。自幼發奮讀書,明史上記有他“七錄七焚”的佳話。張溥壹生著作宏豐,編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經學各個學科,精通詩詞,尤擅散文、時論。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清兵入關後,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壹日),禦史趙繼鼎奏請纂修《明史》(註:趙繼鼎奏請纂修《明史》的記載,見於《清世祖實錄》卷15,何冠彪《順治朝〈明史〉編纂考》壹文首揭此事。但清廷何時決議纂修,尚無確切史料證實。

清代官書中亦不見有關纂修《明史》的詔令,《清世祖實錄》中僅見幾位總裁於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欽奉聖諭,總裁《明史》”,並提出副總裁及纂修人員名單。這種“欽奉聖諭”,很可能僅是早朝時的口頭指示而已。

以往論著稱順治二年五月“詔修《明史》”,表述確實有所不當,準確言之為:順治二年五月,清廷組成《明史》的纂修人員。)得到了清朝廷的認可。?

其後,大學士馮銓、李建泰、範文程、剛林、祁充格為總裁,操辦此事。是年五月,由總裁提名副總裁和纂修官,並設收掌官七員,滿字謄錄十員,漢字謄錄三十六員, 揭開了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序幕。

康熙四年(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纂修《清世祖實錄》而停止。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纂修明史。於乾隆四年(1739年)最後定稿,進呈刊刻。《明史》是我國歷史上官修史書中纂修時間最長的壹部。

如果從清順治二年(1645年)開設明史館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進呈,前後歷時九十四年。假如從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組織班子編寫起至呈稿止,為時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百度百科—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