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來解酒精中毒,是人們早已熟悉並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常識。這在我國歷代醫學文獻中多有記載。在《本草綱目拾遺》《仁齋直指方》等古典醫書中,都稱為“解酒”。清代汪?庵在《本草備要》中,就有“茶有解酒食、油膩、燒炙之毒,利大小便”的記載,而特別提出飲白茶能解酒毒卻是很少見的。
這是因為白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堿、黃嘌呤、咖啡堿、茶甙、黃酮類有機酸、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等物質,相互配伍,使茶湯如同壹副藥味齊全的“醒酒劑”。它的主要作用是:興奮中樞神經,對抗和緩解酒精的抑制作用;擴張血管,利於血液循環;提高肝臟代謝能力;利尿、促進酒精從體內迅速排出。實驗表明,白茶的利尿作用抑制了腎小管對酒精的再吸收,可以加強腎臟局部免疫能力和泌尿系統的抗感染力。
中國許多著名中西醫學者和茶葉界專家,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茶能解酒毒,而且無副作用的道理。醫學專家多閃實驗表明:服鎮靜、安眠藥物過量或喝酒過區,可用濃茶治療。中國古代的醫書也提到:白茶含有茶鞣質,能解煙堿,並能解酒精中毒。白茶的利尿作用,本身就有助於醒酒和解除酒精毒害,使毒素從小便中排出體外。
白茶在解酒過程中,既不抑制神經系統,也不會損害性功能。所以酒後飲白茶等茶葉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方面看,都是有益無害的。 “生津止渴、清熱解暑”這是飲白茶最基本的功能。特別是當酷暑盛夏之際,口渴難忍之時,飲上壹杯清香醇爽的熱茶,妳會全身冒汗,滿口生津,頓覺涼爽解渴;就是喝壹杯涼茶,止渴效果也不錯。醫療專家曾經做過試測,飲壹杯熱茶9分鐘後,體溫可下降1~2℃。
產生口渴的原因是由於口中唾液分泌減少時對咽喉部產生的壹種感覺。飲茶後,壹方面為人體補充了水分,另壹方面茶湯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維生素C和皂甙化合物與口中唾液反應,產生清涼之感,並促進唾液的分泌;同時,咖啡堿從內部控制體溫中樞,調節體溫,並刺激腎臟,促進排泄,從而有利於熱量的散失,達到新的生理平衡。所以,白茶(葉)的生津止渴作用與壹般含糖飲料是根本不同的。飲白茶既治表(標),又治本,從而根本上起著清熱止渴的作用。
中醫研究的理論表明,茶性寒,能降火,特別是白茶,是壹種清熱的涼性飲料,中老年人飲茶清熱,最為適宜。因此,在廣大白茶產區夏季必備壹些白毫銀針、白牡丹和新工藝白茶,並在長達五、六個月的酷暑中泡飲,以提高人的生津止渴、清熱解暑之功能。 飲茶能助消化,古人早已了解,元代忽思慧在《飲膳正要》等的20種古籍中曾有記述。中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以肉食為主,為了解釋油膩,幫助消化,他們將茶作為生活必需品。“寧可三日不食,不可壹日無茶”,就是當地人民生活中迫切需要茶葉的真實寫照。過去逢年過節,人們飽食壹頓葷菜後,也常常泡飲壹杯熱茶以助消化。現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結構已經發生變化,肉食比例增加。當妳吃了油膩的魚、肉、雞、鴨之後,如不及時飲茶,腸胃便不舒服。
大白茶
茶助消化的機制主要是:茶葉中的咖啡堿能促進胃液的分泌,黃烷醇類化合物能增強消化系統的蠕動,因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其次,茶湯中肌醇、葉酸等維生素物質以及蛋氨酸、胱氨酸和卵磷脂等多種化合物,都能調節脂肪代謝的功能。醫療專家做過試驗,把10個分成兩組,其中壹組每天給200克茶湯喝,另壹組,每天每人給500克的菜湯喝,進行對照,結果表明飲茶水的人,其消化油膩功能比飲菜湯強2—3倍。據研究發現,在各類茶中,白茶和烏龍茶具有最強的分解脂肪的能力,有良好的減肥效果。所以,在日本多次掀起“烏龍茶熱”。又在美國等起白茶的消費熱潮,都是因為白茶具有消食及其他多方面的保健功效。上海市烏龍茶飲料年銷售量也在大幅度增長。日本人正在開發白茶飲料,相信白茶美妙的口感及清涼、解毒等多方面作用,其銷路也肯定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