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紅棗有1300多年的大棗栽培歷史和傳統,早在隋唐時期就有栽培記載。據《博物誌》中記載:“隋末,(公元615-618年)秦瓊東征至東海縣,攜帶棗苗植於此地而來,名為長紅棗”。山亭長紅棗的栽培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山東省林業誌》中還記載:“宋時,山東棗樹栽培已相當盛行。”在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撰寫的《打棗譜》內有滕縣的“長紅棗敘述,表明在山東省棗中的優良品種——長紅棗,在宋代已培育成為比引種原產地果形大、果肉厚、品質佳的生態型主栽品種。據《滕縣誌》記載,宋朝時期當地人就有以棗作為男女訂婚信物的習俗,在結婚典禮時,將棗栗子向新娘身上拋撒,取其諧音,以示“早立子”或“早生子”。 據歷史記載,在明萬歷年間,張居正巡視滕縣,品長紅棗口感甚好,逐撥大量資金鼓勵滕縣發展棗樹。並將滕縣長紅棗上貢皇帝,萬歷贊譽道:滕縣長紅棗可謂天下第壹棗,百果之王。《滕縣誌》記載,據明萬歷13年(1585年)這裏已有“山地之民千樹棗”、“山地之民皆仰食”之景象。明朝租稅中規定,每年須交納棗果鈔六十七錠五貫四百二十文,1941年版的《滕縣誌》載:“棗梨東山隨地種植,土人購之,轉售江南”。五六十年代,當地曾出現“店子的大棗、水泉的梨、徐莊的柿子上滿集”的豐產景象。
“冠世棗園”東西綿延20多華裏,長紅棗集中連片,遊覽棗園,春可見萬樹勁發綻生機,夏可納棗花簇放逸蜜香,秋可賞果實累枝射雲紅,冬可攬雪壓虬枝呈奇景,春有景、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韻的四季農業景觀吸引著國內外眾多遊客前來觀賞。目前長紅棗栽培面積已達20余萬畝,年總產長紅棗8.6萬噸,總產值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