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數字化的古籍數字化的現狀

古籍數字化的古籍數字化的現狀

古籍的數字化最早是從計算機技術發達的美國開始的。20 世紀 70 年代末,OCLC 和RLIN 先後推出了《朱熹大學章句索引》、 《王陽明傳習錄索引》、《戴震原善索引》等數據庫,到 20 世紀 80 年代以後,中國的臺灣、香港和大陸才相繼開始了中文古籍數字化項目。 從 20 世紀 80 年代起,大陸地區開始出現了古籍數字化的工作,但是研究和成果少。直至進入 90 年代以後,隨著我國計算機的普及網絡技術的介入,才有了古籍數字化的雛形。90 年代中期以後,國家圖書館制訂了壹個龐大的古籍特藏文獻數字化計劃 ,如碑砧菁華、西夏碎金、敦煌遺珍、數字方誌以及甲骨文、永樂大典等。北京大學《中國基本古籍光盤庫》,計劃收錄古籍1萬種 。迪誌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文淵閣《四庫全書》全文檢索版。書同文數字化技術有限公司推出了《四部叢刊》的全文檢索版。國學公司推出了《國學寶典》等系列產品。截止 2004 年底,網上可見的中文古籍數據庫約 70 多個。北京大學主持的 CALIS 項目及南京大學圖書館 CANAL項目古籍子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