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北京故宮已經看過了,現在想去臺灣看看臺北故宮,在我去之前,有人能給我介紹介紹臺北故宮的大致情況嗎?

北京故宮已經看過了,現在想去臺灣看看臺北故宮,在我去之前,有人能給我介紹介紹臺北故宮的大致情況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為中國宮殿式建築,***4層,白墻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內設有20余間展覽室,文化瑰寶不勝枚舉。院內收藏有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沈陽故宮、熱河行宮、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余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壹次展品。臺北故宮博物院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墻,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博物院的主體建築分為四層,正院呈梅花形

名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英文名稱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地址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成立時間1962年

藏品數量60萬件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墻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臺北故宮博物院(8張)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清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約60萬件,分為古籍、文獻、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書畫、織繡等易損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臺北故宮博物院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墻,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博物院的主體建築分為四層,正院呈梅花形,第壹層是辦公室、圖書館、演講廳;第二層是展覽書畫、銅器、瓷器、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層陳列書畫、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織繡等;第四層為各種專題特展。在第三層後面建有壹座26米長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離地面50米,內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長180米,高、寬均為3.6米,分隔成許多小庫房,中間為通道,分類收藏著各種文物。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2013年2月6日在嘉義縣舉行動工儀式,預計將於2015年8月完工,同年12月開館試營運。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選址於嘉義縣太保市,占地70公頃,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以收藏亞洲各地文物為主,並發揮文物研究、維護、教育及展示等功能,其主體建築是壹座融合藝術和文化的環保綠建築[1]。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面積1.03萬平方米。中國宮殿式建築,***4層,白墻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內設有20余間展覽室,現代化的空氣調節、防火、防潮、防盜等設施,以維護珍貴的文化瑰寶。文物庫房恒溫、恒濕,防火、防盜,並采用現代化技術自動控制,可保文物安全無虞。繼承、利用傳統工藝技術和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院內收藏有自北平故宮博物館及沈陽故宮,熱河行宮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余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壹次展品

展出種類及件數:銅器-6,044件

繪畫-5,287件

瓷器-25,423件

書法-3,046件

玉器-12,104件

法帖-474件

漆器-707件

絲繡-306件

琺瑯器-2,510件

成扇-1,651件

雕刻-651件

善本書籍-198,459冊

文具-2,379件

清宮檔案文獻-386,729冊件

錢幣-6,953件

滿蒙藏文文獻-11,501件

雜項-12,347件

拓片-895件

織品-13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