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天腳步臨近,許多人發現身上有股寒氣,身體發冷等現象,及時祛除寒氣才能更健康。下面是我分享的驅寒祛濕的正確方法,壹起來看看吧。
驅寒祛濕的正確方法
壹、艾葉泡澡除濕
艾葉泡腳具有驅寒的作用。艾屬於極陽的藥物,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祛虛火、寒火,可以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疾病。對於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壹次用艾葉水泡腳是可以的,但用艾葉水泡腳的同時,必須停吃寒涼的食物。不要再讓寒濕侵入,慢慢地妳就會發現再吃補益的食物身體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體質在慢慢地增強。
在夏季,用艾草泡腳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長期吹空調導致的感冒、發燒等癥狀。但專家提醒,艾葉屬於苦性物質,壹般都有涼性的作用,有降火尤其是降肝火的作用,?體虛、氣血不足的人,建議在泡腳前喝壹碗紅棗桂圓湯或茶,以補充體內可能損耗的元氣?。艾葉泡腳對身體有好處,但也不能經常泡。據了解,艾葉泡腳能將虛火、寒火往下引,就會引起頭面部的氣血兩虧,供血不足,反而會引起頭暈、頭痛,及情緒上的變化等。
可取生姜、菖蒲、藿香各50克,艾葉100克,放入大鍋,加滿水,煮開後再熬10分鐘;用紗布濾去藥渣,加入適量的熱水,泡澡15-30分鐘,有助於全身的化濕滅菌。
二、喝薏米紅小豆粥
薏米,在中藥裏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裏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濕外也濕,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壹個養血、祛濕的作用。實踐證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既能減肥,又不傷身體。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三、北風起時保持室內通風
其實,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壹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專家提醒市民,在潮濕天氣裏,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在外面,否則室內的家具和家電很容易吸濕。另外,別穿潮濕不幹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水分,吹幹頭發。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如果地板濕了,還得立即拖幹,免得濕氣滯留。
壹旦吹北風時,或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就應該及時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四、熱水泡腳
對付濕邪的壹個很好的辦法就是用熱水泡腳。進入伏天後,大部分人就會把熱水泡腳這個好習慣給忽略了,其實天氣越熱,濕邪越重,熱水泡腳就顯得更有必要。張世卿醫生解釋說,伏天陽氣最盛,熱水泡腳可以通過刺激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等足部的六條經絡,從而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
對於大部分人,伏天用40℃左右的熱水泡腳就可以。出現四肢乏力、發困、食欲減退的人來講,可以在熱水中加上威靈仙(祛濕)20克、蒼術(通經)15克、白術(健脾)15克,效果會更好。在泡腳水裏加入杜仲20克、川斷15克、伸筋草30克,可以補益精氣、強筋壯骨,適合患有骨質疏松的中老年朋友。
容易雙腳冰涼的人,可以在水裏加桂枝15克,可以溫通經絡。高血壓適合加夏枯草30克、澤瀉15克,夏枯草有清肝火、澤瀉有利水除濕的作用。靜脈曲張的人則可加當歸20克、牛膝25克,這兩味藥可以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五、多運動也除濕
別怕流汗!平時多動動,即使目前沒有運動習慣,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體能活動,盡量為身體制造活動的機會!流汗,就能讓淤滯在體內的水分,加速循環代謝後,排出體外!運動可以讓體內多余水份循著正常途徑排出,每天扭壹扭、動壹動,養成流汗運動的習慣是必須的唷!跑步、打球、騎腳踏車,甚至簡單的伸展操或局部運動,不但能消除濕毒,同時還達到減肥效果呢!
白天(尤其是晨間)進行運動能夠較有效地加強新陳代謝,不過,若朝九晚五的妳只能在晚上運動,也無可厚非啦!即使早上再忙,花5分鐘,做個短短的伸展操也有幫助喔!總之,有運動就是好事!
驅寒除濕中藥有哪些驅寒中藥1:生姜
生姜是我們最常見的配料了,它也屬於中藥必備的配料,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等作用,特別對於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後,急以姜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驅寒中藥2:香薷
香薷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及石香薷的幹燥地上部分。主產於廣西、湖南、河北等地。夏、秋二季采割,曬幹,切段,生用。傳統認為香薷有發汗解表驅寒、化濕和中、利水消腫等功效。
驅寒中藥3:蓽澄茄
蓽澄茄屬溫裏性中藥,用於胸腹疼痛,嘔吐反胃,食欲不佳,寒疝腹痛,寒濕郁滯引起的小便混濁。
驅寒中藥4:羌活
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肩背酸痛。
驅寒中藥5:蒼耳子
蒼耳子屬祛風濕中藥,主治:發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
驅寒中藥6:附子
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大辛大熱,溫陽逐寒。
驅寒中藥7:肉桂
適宜平素畏寒怕冷,四肢手腳發涼、胃寒冷痛、食欲不振、嘔吐清水、腹部隱痛喜暖、腸鳴泄瀉者食用、
用什麽中藥泡澡驅寒1艾草泡澡:艾草裏有種芳香物質,可以活血通絡,有壹定的驅蟲殺毒滅菌作用,煎水洗澡,可殺菌治皮膚病,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毛囊炎、濕疹有壹定的療效。取新鮮艾葉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鐘,取出艾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沐浴。
2菊花泡澡:菊花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之功能,能防治頭暈、眼花等癥狀,還可使肌膚細嫩潔白。用鮮菊花500~800克,加水放入鍋內,煎成汁倒入浴盆待其降至適宜的溫度即可浴用。
3葛根泡澡:葛根具有鎮痛、降壓、降血糖、清除皮膚老年斑和汗斑的功能,使關節更靈活,肌肉收縮力更強,不易疲勞,中老年人及膚色較黑的人適用此浴法。壹般每次用葛根50~100克,加水熬汁,倒入浴盆,待其變溫即可用。
4桑葉泡澡:經過霜雪的桑葉,性味甘苦而寒,具有散風清熱、明目等功能,用它熬水洗澡,護膚而不脫脂,特別是皮膚粗糙者,浴後可使皮膚變嫩。將幹桑葉100克左右放入鍋內,熬10~15分鐘後,倒入浴盆,待水變溫即可洗用。
5薄荷泡澡:薄荷葉有散風熱、止癢的作用,對外感風熱、皮膚發癢、咽喉腫痛、眼結膜充血等病癥特別有效。取鮮薄荷200克或幹薄荷50克放入鍋內,加水熬取藥液,倒入浴盆即可。
6浮萍泡澡:浮萍為浮萍科植物紫浮萍的全草,性寒,有發汗解表、透疹等功效,用浮萍來泡澡,可治療熱感冒、發熱無汗、風熱癮疹、各種皮膚病,還能泄熱利水,適合水腫而有表熱者。將1斤浮萍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泡澡時用1至2碗量倒入澡盆中攪勻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