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合舌脈象及癥狀體征,投予“小柴胡湯”,予柴胡24g、黃芩9g、黨參10g、白芍20g、半夏12g、大棗10g、生姜6g、炙甘草6g,3劑,壹日壹劑,分三次溫服。第二日查房,患者訴大便已解,壹日兩次,有些腹瀉。我知道他們此刻是不相信我的,詳細追問,以前大便秘結,甚至壹周壹次,現大便壹日兩次,量多,質稀,穢臭難聞。我還是考慮藥物瞑眩反應,壹味攻下藥未用,卻大便量多,味臭,是濁邪由大便而出的表現,與家屬溝通後,繼續服藥。
? 三劑盡,患者主動要求繼續服藥。訴口幹口苦完全消失,這幾日雖大便壹日兩次,卻不見任何不適,越拉越舒服,好吧,她執著的認為她在拉肚子,舌淡紅,苔薄微黃,脈弦,效不更方,繼續予上方三劑,又三劑盡。
? ***六劑盡,患者訴大便已經規律壹日壹次,自覺胸中舒暢,頭目昏痛也好了大半,只天熱時會偶有頭痛,左側副乳壓痛消失,自覺觸摸包塊消失。飲食較前大為改善,要求出院帶藥,在上方基礎上加白術18g,五劑,帶藥出院。
7.16日前來復診,訴癥狀明顯改善,上訴癥狀未再發,只覺近幾日睡後易醒,夢多,易驚醒,夜間汗出,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和“小柴胡湯”之間猶豫了,最後還在在上方基礎上減去白術6g,加白芍10g,加佛手6g、制遠誌6g,五劑,分三次溫服。
? 今日再次前來復診,訴服藥後睡眠改善,未再汗出,壹周內僅兩晚出現睡後易醒,面色明潤,舌淡紅,苔薄白,舌尖微紅,脈象按之應指,測血壓110/85mmHg,結合患者前癥狀,仍取小柴胡之意合上酸棗仁湯,予柴胡24g、白芍10g、大棗10g、生姜3g,半夏12g,酸棗仁10g,黨參10g,茯神10g,佛手12g、白術18g、制遠誌12g,五劑,分三次溫服。(美中不足的是藥房黃芩缺藥,該用黃連代替的,結果沒有用)
結語:小柴胡作為和解少陽第壹方在臨床運用廣泛,結合患者入院癥狀,本想投予大柴胡,但患者舌脈象又有虛的表現,以《傷寒論》101條“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壹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熱汗出而解。”遂改為以小柴胡投石問路,壹劑見效我確實信心倍增,然卻未見發熱汗出,結合舌脈象及患者整體情況,仍取小柴胡之意加減,確有成效,然在患者睡眠壹事上我猶豫了,最終我違背了我的用方原則,選擇了更適合她的方藥加減。雖有成效,但我還是覺得成效太慢,直到此刻,我也再想,若我當時直接投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會不會更好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