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圖文瑛居大雲庵[1],環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2]。亟(qì)求余作《滄浪亭記》[3],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4]。”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5],廣陵王鎮吳中[6],治南園於子城之西南[7],其外戚孫承佑亦治園於其偏[8]。迨(daì)淮海納土,此園不廢[9]。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後禪者居之,此滄浪亭為大雲庵也[10];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復子美之構於荒殘滅沒之余[11],此大雲庵為滄浪亭也。
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12]。嘗登姑蘇之臺,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闔閭、夫差之所爭,子胥、種、蠡之所經營,今皆無有矣[13]!庵與亭何為者哉[14]?雖然,錢镠(liǔ)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15]。諸子姻戚乘時奢僭,宮館苑囿極壹時之盛[16]。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所欽重如此。可以見士之欲垂名於千載之後,不與其澌(sī)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17]!
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遊,呼之為滄浪僧雲[18]。
註釋
[1]浮圖:亦浮屠,梵文音譯,這裏指僧人。文瑛:僧人名。
[2]蘇子美:即蘇舜欽(1008--1048年),字子美,北宋文學家,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出生在開封(今河南開封市)。宋景祐元年(1034)進士,官至集賢殿校理,監進奏院。慶歷四年(1044年)因參加以範仲淹為首革新派,被反對派打擊罷官,後居蘇州,慶歷五年建滄浪亭,並作文《滄浪亭記》。其著作有《蘇學士文集》。
[3]亟:屢次。滄浪亭:“滄浪亭”跟古代壹首民歌《滄浪歌》有關。《孟子?離婁上》引用這首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有政治上汙濁就退隱不仕之意,蘇子美修亭取名“滄浪亭”取此意。
[4]所以為亭者:所以修建這座亭子的原因。
[5]吳越:指吳越國,五代十國之壹。版圖今占浙江、上海、江蘇部分和福建北部,公元893年唐鎮海節度使錢镠所創建,都錢塘(今杭州),三代五主,歷72年。
[6]廣陵王:錢元璙。
[7]治:修建。子城:外城的屬城即內城。
[8]孫承佑:錢镠之孫錢弘俶納其女為妃。偏:此指側,旁邊。
[9]迨:等到。淮海納土:指公元978年吳越國最後壹個王錢弘俶降北宋。廢:廢除,毀壞。
[10]禪者:於後面的“釋子”同為僧人或和尚的意思。
[11]復:恢復、修復。
[12]夫:語氣詞。朝市改易:朝代,市鎮變化,指世事人物變化。
[13]姑蘇臺:今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又名胥臺。春秋吳王闔閭所建,越攻吳時被焚。
五湖:指太湖極其附近。《周禮?職方》:揚州“其澤藪曰具區”,“其浸五湖”。“具區”是太湖意思,“五湖”指其附近的湖。
太伯、虞仲:亦稱泰伯,《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他們是周文王的父親(古公亶父)季的兩位兄長(長子和次子),後讓位於季歷(姓姬名歷,季是排行,故稱季歷),在現江浙壹帶建立吳國。
闔閭、夫差:春秋時兩個吳國國王,夫差是闔閭之子。闔閭壹作“闔廬”,字光,與越戰爭受傷而死;夫差與越戰爭兵敗自殺。
子胥:伍員之字,楚國人,報父仇奔吳做大夫,事闔閭、夫差兩王,使吳國強大,後北夫差賜劍所殺。
種、蠡:都是楚國人,事越王勾踐做大夫,助其滅吳。種即文種,字少禽,後被勾踐賜劍所殺。蠡即範蠡,字少伯,後避禍遊太湖,經商致富。
[14]何為者哉:造起來幹什麽的呢?即算什麽呢?不會長久。
[15]雖然:雖然如此。
[16]僭:超越規則制度。
[17]澌然:像流冰壹樣迅速消失,澌是流冰。
歸有光
? 歸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漢族,蘇州府太倉州昆山縣(今江蘇昆山)宣化裏人。明代官員、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 嘉靖十九年(1540年),歸有光中舉人,之後參加會試,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亂,歸有光入城籌守禦,作《禦倭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歸有光六十歲時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稱“歸太仆”,留掌內閣制敕房,參與編修《世宗實錄》。隆慶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 歸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風格樸實,感情真摯,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稱為“今之歐陽修”,後人稱贊其散文為“明文第壹”。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又與胡友信齊名,世稱“歸、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選自百度百科
小記
出國學習已經快小半年了,對這裏我已經慢慢有壹些熟悉和了解了。前天剛剛結束語言階段學習,考試成績還算優秀,雖然我自己覺得沒有說話的天賦,多去付出才能有收獲的印證,還是給了我壹定的信心。其實,我花費學習語言的精力還是不多的,我的大部分時間是花費在完成我的其他的學習計劃上。由於出國時攜帶隨身物品受限制,我就帶了幾本書,其中壹本就是以徐北文先生為主編的《古文觀止今譯》,它在1981年編譯完成,1983年精裝印刷第壹版,我帶來的是2003年3月第9次印刷版。我是想利用這個時間階段,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進入學習文言文的狀態,找到學習文言文的途徑和方法。我雖不是中文專業或者相關專業,但是,我自己認為,對於壹個壹直在學習和想將來在某些專業方向上研究點什麽、寫些什麽的人來說,這是有必要的。
國學方面的積累應該是學習研究其他學科領域的基礎。我的國學方面的基礎很薄弱的,語文考試成績總是不好,以前沒有學習氛圍,也沒有學習的意識。但是,我對國學是有很濃厚的興趣和比較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我還是挺認真對待這方面學習的,並且我還做了壹些小的計劃,希望我能夠在這個時間階段能夠收獲些東西,入門當然是我最希望得到的。
?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由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壹部供學塾使用的文章讀本。吳楚材和吳調侯叔侄倆都是私塾教師,近代人對他們在《古文觀止》中編選的文章,不管從全面性、代表性,綜合性、包容性、難易程度是非常認可的,很多學者認為它對文言文初學者是比較適宜的。自它出現以後印刷壹直盛行不衰,印刷頻率多,使用人數多,受益者也很多。現在有很多版本出現,有繁體版的和簡體版的,有譯文註釋的和沒有譯文的,有大眾用的和學生用的。
徐北文先生在《古文觀止今譯?前言》中對附有譯文的版本有所簡述。他認為自五四提倡新語體後,上海等地上海書商出版了壹些“言文對照”的《古文觀止》版本,如上海沈鶴記書店署做肅房編譯室著的,廣益書局印行署名陸文昭譯的,之後又有署名宋晶、署名許嘯天等譯註本,都不是滿足現在讀者理想版本。
? 我查閱了壹些資料,找到了有關《古文觀止》的壹些近代版本。1933年廣益書局發行的《言文對照古文觀止》;還有1948年上海春明書店發行,姚稚翔譯註《考證古文觀止》是我找到近代最早的兩個版本。
? 從1933年廣益書局發行《言文對照古文觀止》,壹直到現在我找到上百個有關《古文觀止》的版本。其中,以1959年中華書局出版繁體豎排《古文觀止》(上、下,無譯註);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簡體橫排《古文觀止》(無譯註);1981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陰法魯主編《古文觀止譯註》;1982年嶽麓書社出版,精裝簡體橫排《古文觀止》;1983年齊魯書社發行,徐北文主編《古文觀止今譯》;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錢伯城主編《古文觀止新編》;198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楊金鼎主編《古文觀止全譯》等版本最有影響力。有現代譯文的版本大部分是從八、九十年代出版發行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華書局兩個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版本最多和較有影響力。
? 我學習文言文以徐北文先生主編《古文觀止今譯》2003年出版為主,將要參考以上版本作為輔助學習。我遵從網上壹些建議,按時間順序從後往前學習文章,第壹篇選擇歸有光《滄浪亭記》。通過資料查詢、對比,我整理出了自認為合適的註釋和標點符號。 同時我也發現了在這篇短小的散文中,不同專家學者在原文、段落、譯文和標點等有個別不同之處,我把它們整理出來,加以比較、考究,期望能更好的認識、理解和學習這篇文章。
原文
①孫承佑:“其外戚孫承佑亦治園於其偏”,“佑”字。徐北文主編《古文觀止今譯》,中華書局《名家精譯古文觀止》周先慎先生譯,上海古籍出版社《震川先生集》(1981)等版采用“佑”字;上海古籍出版社張家英著《歸有光散文選註?滄浪亭記》(1985),采用“祐”字。中華書局1959年繁體豎排《古文觀止》(上、下)是“佑”字。但是,《古文觀止今譯?滄浪亭記》譯文中變“孫承佑”為“孫承祐”。
②滅沒之余:“余”字。壹作“餘”字。中華書局周先慎譯《名家精譯古文觀止》使用“餘”字,其他版本大部分使用“余”字。
段落
? 不同版本段落的不同有兩種,壹種是分四個段落,;另壹種分三個段落,把第壹種的二、三段合為壹個段落。《震川先生集》和周先慎譯《名家精譯古文觀止?滄浪亭記》是第二種分段方法,其他版本大部分使用第壹種。
譯文
①廣陵王:對廣陵王有“錢元璙”和“錢元瓘”兩種稱謂。周先慎譯《名家精選古文觀止?滄浪亭記》和百度百科都稱“錢元瓘”,其他大部分版本稱“錢元璙”。
②子城:有外城和內城兩種說法。徐北文主編《古文觀止今譯?滄浪亭記》註釋為“外城”,其他版本大部分註釋為“內城”。
③外戚孫承佑:有認為孫承佑女兒為錢弘俶妃子,有認為孫承佑姐妹為錢弘俶妃子,兩種說法。
④姑蘇臺:有吳王闔閭所建和吳王夫差所建兩種說法。周先慎譯《名家精譯古文觀止?滄浪亭記》認為姑蘇臺為吳王夫差所建,其他版本認為姑蘇臺為吳王闔閭所建。
⑤五湖:有的版本僅指太湖地區和,有的版本指包括太湖和其它湖泊更多的地方區,兩種說法。
⑥太伯、虞仲:有認為他們是兄弟關系和父子關系,也有人認為虞仲是太伯四世孫。張家英《歸有光散文選》註釋為父子關系或虞仲是太伯四世孫。
標點
? 標點符號是所有版本最大不同之處,幾乎每個版本的標點符號都不壹樣。每個專家學者個人對文章結構的認識、理解不同,所以相應的標點也不壹樣。
排版
壹般情況下排版順序是: 解題→原文→註釋→譯文 。但是,也有些版本有不同之處,如周先慎譯《名家精選古文觀止?滄浪亭記》是按 譯文→原文→註釋 順序來排版。
魯迅是主張壹部書應容許幾種譯文***存的,村上春樹也是抱有相同觀點的。參照不同註釋和譯文能夠更好的理解和學習古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