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探索月球奧秘知識競賽的活動步驟

探索月球奧秘知識競賽的活動步驟

1,明月當夜照

明月當夜照,促織唱東墻。

玉衡指孟冬,群星傳神。

千年染雜草,季節驟變。

在秋蟬的樹林中,這只神秘的鳥平靜地死去了。

昨天還是壹個同家的朋友,高舉搖六檁。

如果妳不想聯手,妳會像拋棄遺物壹樣拋棄我。

南北有鬥,牽牛花不負軛。

沒有堅石的虛名有什麽用?

2.聽月亮詩

聽月太清,樓邊聽月最清。

摩天無聲冰轉,藥叮當響。

樂音寬冷,斧聲叮叮。

偶爾壹陣香吹走了嫦娥的笑聲。

3.明月是什麽?

月亮多亮啊,照著我的床。

悲傷得睡不著,穿著衣服四處遊蕩。

客人雖喜,不如早點回頭。

當妳壹個人離開家,妳應該起訴誰?

回到房間,淚水弄臟了衣服。

4.抱怨歌曲

新裂的,清新幹凈如霜雪。

切成相思扇,圓圓的像明月。

進出妳的懷抱,搖動微風。

常常害怕秋節來臨,涼意奪熱。

棄捐,善心盡失。

二、唐宋詩詞

十五夜望明月(王建)

中庭有白樹的烏鴉,冷露的桂花。

今晚,月亮充滿了希望,我不知道秋思會落入誰的手中。

關山月(李白)

壹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過茫茫雲海。

浩蕩風吹萬裏,過玉門關。

當年,漢兵直指山路,吐蕃覬覦青海廣闊的領土。

這是歷代戰亂之地,很少有士兵能活下來。

守軍士兵望向偏僻的邊城,他的家鄉不禁壹片愁容。

士兵的妻子望著高塔,哀嘆何時才能見到遠方的親人。

獨飲明月(李白)

花兒在下壹壺酒,沒有朋友,獨飲。

舉起我的杯子,我邀請明月,明月帶給我它的影子,讓我們成為三個人。

明月不知飲酒,身前影子在後。

我不得不和他們打成壹片,享受春天的快樂。

我唱的歌是光明而流浪的,我舞的是漂泊前的影子。

醒來壹起開心,醉後各自散去。

我願意和他們永遠在壹起,忘記友誼的傷害,就像銀河的銀河。

夜思(李白)

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已經有霜凍了嗎?

我擡起頭凝視月亮,低下頭,懷舊之情油然而生。

月夜(劉·)

月色更深半戶,北鬥枯南斜。

今夜,透過綠色的紗窗,我知道春天是溫暖的,昆蟲的聲音是清新的。

嫦娥(李商隱)

雲母屏被粗燭染紅,銀河漸漸傾斜晨星。

嫦娥我壹定後悔當初吃了仙丹,現在壹個人,藍天,夜夜笙歌。

八月十五日夜月(唐·杜甫)

滿月鏡中飛,歸心折劍。

轉篷遠行,攀桂登天。

水道疑霜雪,林披羽。

這個時候,我期待大白兔,我想數秋分。

月夜憶兄弟(杜甫)

守軍的鼓聲截斷了人們的來往,邊疆的秋天壹只孤雁在歌唱。

今夜起露變霜,家中月色多明!

兄弟皆散,無壹家可打聽生死。

發往洛陽城的信件經常無法送到,戰爭也經常沒有停止。

望著月亮想壹個遠方(張九齡)

月亮,此時已在海上,天涯* * *上空。

帶給分離的心,夜晚長久的體貼!

熄滅蠟燭去愛這灑滿月光的房間,我穿著衣服徘徊在深深的夜露寒中。

妳不能擁有美麗的月光,只希望在夢境中遇見妳。

雙月(李商隱)

當我第壹次聽說沒有蟬的時候,

壹百英尺高的水與天空相遇。

年輕女子素娥耐寒。

月中霜戰。

秋夜月下有懷(孟浩然)

秋月掛天,光華濕。

驚鵲棲息未定,飛螢滾滾而來。

庭院冷影疏,鄰夜聲急。

儀式是什麽?看著天空,站著。

八月十五夜,桃園戲月(劉唐玉溪)

塵中見月也閑,情在清秋仙府間。

凝長而冷,此時立在最高的山上。

藍色虛無不起馮雲,松山長在水中。

壹群人悠閑地移動,高地平在千裏之外。

邵軍帶我到玉壇,並邀請真正的仙官從遠處。

雲想在星空下移動,天空因喜悅而寒冷。

晉歆漸往東,車輪之影猶升騰。

絕對美好的時候很難復合,這壹天他應該很失望。

中秋之月(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今夕是寂寞壹隅。

素娥未必沒有失望和仇恨。

中秋之月(蘇軾)

暮雲漫寒,銀發人默默轉玉盤。

此生不遇良宵,何處見明年明月。

八月十五夜亭中望月(唐·白居易)

去年8月15日晚,曲江池畔杏園旁。

今年8月15日夜,松浦沙頭水廳前。

西北何處是故鄉,東南何處是月圓。

昨天,風吹來,誰也不肯見面。今晚,光線和往年壹樣清晰。

中秋待月(陸桂夢)

轉到霜降不足,轉到後期,好風似乎是好時候。

簾倚樹,情無限。

愛聽笙調聲,漸看星宿失南筐。

誰願意為了學校的降溫力量減少第壹輪和中午?

八月十五夜天竺寺的桂子(唐丕日秀)

玉星姍姍下了月輪,拾起殿前露珠。

到目前為止,天是不存在的,但是嫦娥應該是扔給人的。

宋·蘇軾的《中秋之月》與《子遊》

明月不高於山,紅光千尺。

壹杯銀子未滿,雲開霧散。

為上帝洗眼的人應該歡迎來自費明河的水。

然後對世界上的人做出冷漠的樣子,就像我對湛然不起壹樣。

西南面的火星像壹顆彈丸,它的角和尾巴又亮又蒼白。

今晚看不到,但連螢火蟲都在為寒冷而戰。

昨天誰在劃船?這是壹千個日夜。

波折無心追浪,低著頭隨歌板去祭。

在綠色熒光消失轉山之前,浪與風還會回到事務所嗎?

明月易落人易散,回來更要看。

堂前月色越清越好,寒喉中草露。

百葉窗推門無聲,窗無聲舊。

杜南從事的是羞貧,寫月亮詩的人也有幾個。

明朝人事同朝霞,忽然夢見姚臺語。

中秋登樓望月(費)

與淮海的眼睛壹樣,漫長的大海像銀壹樣白,百萬道彩虹般的光,孕育著珍珠的牡蠣。

天若無人工,桂樹之長,將破月。

第二

第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傳說

中國關於月亮的神話最早記載在《山海經》、《楚辭》、《淮南子》等古籍中。

有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和童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有朱元璋反元起義的故事。

傳說月亮上有壹棵500英尺高的月桂樹。漢朝有個叫吳剛的人,癡迷於童話,不專心讀書。他被貶到月亮上去砍月桂,但是月桂是和它壹起砍的,所以後人可以看到吳剛在月中無休止地砍月桂的形象。

4.中國古代關於月亮的幻想詩。

●夜光有什麽好處?死了就再生孩子。覺立威有什麽用,而顧兔在腹?(屈原《楚辭·田文》)

月亮有什麽特點?它會死去,然後再次生長。懷裏養只兔子有什麽好處?)

●在月亮的中間,應該會有更清晰的光線。(杜甫《對月壹百五十夜》)

低老兔寒蛤蟆哭天,雲樓半開墻斜白。玉輪卷著露水打濕了四周的光影,桂花巷莫言曾與六安的仙女——娥相遇。(李賀《天夢》)

可憐的今天晚上,去哪裏,去悠閑?別問了,我們那兒見,光影之東?是不是外面天空空汗流,風卻浩浩蕩蕩送中秋?它就像壹面飛上天的鏡子,卻不會掉下來,是誰用壹根看不見的長繩把它拴住的?月宮裏的嫦娥到現在還沒結婚,誰把她留住了?聽說月亮遊過海底,但是沒辦法看原因。這是壹件不可預測的事情,也是壹件令人擔憂的可怕事情。我怕海中長鯨撞上月宮玉殿瓊樓。月從海底,水不會擔心水,但兔子曾經學會遊泳嗎?如果道是完好的,為什麽雲漸漸像鉤了?(辛棄疾《白玉蘭慢》)

第五,賞月。

●月明,八月特別亮;山山秀,巫山秀秀很。

●中秋賞月,天滿月缺;遊子想家,家鄉卻甜。

●天上滿月,地上半個月亮,每個月亮都有半個月亮;今晚是壹年的結束,明天是壹年,年復壹年是壹年的結束。

●北鬥七星,水到14點;南樓有雁,月中有影壹對蠅。

●樓雖高但任雲菲已過;小池可寄明月。

●到處都是花和影;壹座山、山、色、月的亭子窺視著人們。

●水冷暖,何處尋溪間源,曲在斜照,湖光可鑒人;由於月圓,亭子旁的莫問將在年初拍下第壹張照片,並在今晚舉杯相邀。天上的嫦娥認得我嗎?

第六,月亮的名聲和綽號

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輪、玉蟾、鬼婆、蟾蜍、古兔、單鵑、玉弓、玉圭、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玉羊等

第三名

中秋節,又稱月亮節、秋天節、中秋節、八月節、八月節、追月節、中秋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中國許多民族流行的傳統文化節日,在農歷八月十五日。因為它的價值只是三秋的壹半,因此得名。據說這壹夜月亮離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自古就有飲酒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將來回婆家,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幸福和好運。在壹些地方,如寧波、臺州和舟山,中秋節定在8月16日,這與為了防止元朝官兵和朱的襲擊,改為“正月十四元宵節,八月十六中秋節”有關。此外,在香港,中秋節後,我們將在十六夜舉行另壹個嘉年華會,叫做“追月”。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是古代天體崇拜的遺跡——尊重月亮的習俗。據李周·官純介紹,周朝就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好衣”、“秋分晚月(拜月)”等活動。在漢代,在中秋節或立秋的日子裏,老年人受到尊重,並被提供男性粗餅。晉代也有中秋節,但不是很普遍。直到唐代,中秋節才與楚娥飛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逛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在壹起,充滿了浪漫,戲月之風盛行。

北宋時,正式將八月十五日定為中秋節,出現了“小餅如嚼月,內有酥、餡”等時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記》說:“中秋之夜,妳家裝飾露臺,民爭酒樓戲月”;而且“弦滿熱情,貼近居民。夜晚,它像壹朵雲。房間裏的孩子,甚至晚上的婚禮大戲;至於夜市,至於熟悉。”吳夢曰:“此際,金鳳凰沁人心脾,玉露清涼,桂花飄香,銀蟾滿光。太子孫的兒子,壹個擁有巨室的富戶,無時無刻不在爬危樓,在廊下玩月,或開廣亭,大擺宴席,用琴瑟高聲歌唱,以此來預言晚上的歡樂。即使是帶墊子的房子,妳也可以登上壹個小平臺,安排家庭晚餐,聚集在妳的孩子周圍,獎勵節日。雖然窮鄉僻壤的窮人懂得在農貿市場上喝酒,但他勉強歡迎這種歡樂,並拒絕浪費它。這壹夜,街上賣買直到五鼓,月上玩遊人,丈母娘在城裏,直到火燒不盡。”更有意思的是,新編輯的《醉翁筆記》描述了的風俗:“青城家的孩子,能自己長到十二三歲,不分貧富,都用大人的眼光裝飾,到樓上或中庭燒香,各有所向;男人願意早早去蟾宮,爬仙女月桂樹。...女人希望自己長得像嫦娥,像明月壹樣圓。"

明清時期的賞月活動非常流行。“它的水果蛋糕壹定是圓的”;每個家庭都要設立壹個“月光陣地”,朝著月亮的方向“拜月”。魯《京華年》載:“中秋之夜,人各有月宮之象徵,象徵自在如人而立;陳瓜果在庭,餅面畫月宮蟾免;男女拜香燒之。”田汝澄《西湖遊記》雲:“黃昏,人筵賞月,或與白湖同船,沿江而遊。蘇堤之上,攜手唱和白日無異”;“人們用月餅互相邀請,取團圓之意”。夫差敦沖的《燕京年譜》說:“中秋月餅京都第壹,別處糧食不足。到處都是月餅。大的壹尺多,上面畫著月宮蠟兔的形狀。”“每年中秋節,宅邸朱門都會贈送月餅和水果。到了五月滿月,陳瓜國當庭為月,祭毛豆、雞冠花。正是時候,彩雲初散,孩童喧嘩。這真的叫做節日。只有月亮獻上,男人才不拜。”與此同時,500年來,燒香、走月、放天燈、栽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拖石頭、賣男妓等節日相繼展開。其中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的習俗流傳至今。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

在古代,漢族人的中秋宴會習俗是宮廷中最高雅的。比如吃螃蟹,在明朝的宮廷裏很流行。用香蒲蒸過螃蟹後,大家圍坐在壹起品嘗,配上酒和醋。吃完後喝蘇葉湯並用它洗手。宴會桌區擺滿了鮮花、石榴等時尚的東西,上演著中秋神話劇。清宮裏,某院向東擺了個屏風,屏風兩邊放了雞冠花、黃豆工藝、芋頭、花生、蘿蔔、鮮藕。屏幕前有壹張方桌,上面放著壹個特大號的月餅,四周是蛋糕和水果。中秋節後,月餅按皇家人口數切成若幹塊,每人象征性品嘗,稱為“吃團圓餅”。清宮月餅之大,不可想象。例如,末代皇帝溥儀送給內政大臣應劭的月餅“直徑約兩英尺,重約二十磅”。

中國有20多個少數民族也慶祝中秋節,但節日和習俗不同。壯族人習慣在江裏的竹筏上用年糕和拜月,姑娘們把燈籠放在水面上衡量壹生的幸福,唱著優美的民歌《請月亮顧》。韓國人用木桿和松枝搭起“賞月架”。先請老人到架上探月,然後點亮觀月架,打長鼓,打窯洞,壹起跳“農家舞”。節日前的“虎日”,仡佬族在全村宰殺壹頭公牛,留下公牛的心臟,供中秋之夜祭祖迎新谷。他們稱之為“八月節”。侗族人在這個時候讓年輕人郊遊、聚會,稱為“甘平節”。第壹天是蘆笙會,第二天是二人轉。年輕人應該化妝來表達他們對心上人的愛意。傣族人對著空氣放了火,然後圍坐在壹起喝酒,品嘗狗肉湯鍋,豬肉幹,鹹蛋和鱔魚幹,笑著看月亮。黎族人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聲調節”。屆時,各集鎮將舉行歌舞晚會,各村由壹名“調頭”(即領隊)帶領參加。到了姜奇之後,大家互送月餅、香餅、甜餅、花巾、彩扇、馬甲,絡繹不絕。晚上,他們聚在火堆旁,烤野味,喝米酒,唱大曲,於是未婚的年輕人趁機尋找未來的伴侶。

中秋節和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最早見於蘇東坡的壹句“小餅如嚼月,內有酥糯”。唐五代只有“把玩月湯”之類的,沒有月餅。月餅,作為壹種食物的名稱,與中秋節賞月聯系在壹起,最早出現在南宋武林舊事中。從明朝開始,關於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記述就多了起來。《萬部雜記》說,每逢中秋,人們做蛋糕互贈,大小不壹,稱為“月餅”。市場商店裏賣的月餅裏經常會裝滿水果,這些水果的名稱各不相同。壹些月餅的價格高達數百美元。《Xi潮之樂》中還說,8月15日被稱為中秋節,人們互相贈送月餅作為禮物,以獲得團圓的意義。這壹夜,家家戶戶都舉行盛宴賞月,或者帶著裝著月餅的箱子和酒壺到湖邊通宵遊玩。西湖的蘇堤上,人們三五成群,載歌載舞。和白天壹樣。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杭州秋夜賞月的盛況。

長期以來,中國人積累了豐富的月餅制作經驗,月餅的種類越來越多,工藝也越來越精湛。鹹的、甜的、肉的、素的都有異味;光面和蕾絲各有特色。明末彭在《幽州風土誌》中寫道:“月宮餅作銀蟾紫影,壹對兔遍地。後悔內內偷藥的那壹年。我回不去寒冷,待在晏丹也很累。”這表明,這位別出心裁的廚師在月餅上再現了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成為食品藝術圖案的形象。清代夫差敦沖《燕京年間》>:也有“月餅遍地,最大者有壹尺余長,繪月宮嫁兔之形”的描述。說明古代月餅從內容到形式都已經開花結果。

第四名

中秋節是中國人對世界文化的壹大貢獻。這種貢獻不僅在於吃月餅、賞月、團圓,而且構成了壹門文化內涵極其豐富的月亮文化學。

壹般來說,關於月球的知識涉及兩個部分:月學和月學。月球學的重點是研究月球的組成、結構、運動(包括月球地震)、月球外觀以及月球的形成過程。月球學的重點是研究月球與地球的關系,特別是月球對地球生命和人類文化的作用和影響。

具體來說,月球學可分為月球地貌學、月球生物學和月球文化學。

所謂月球地貌學,主要研究月球的存在對地球地形(包括氣象氣候)的影響和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是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現象,此外還有地殼潮汐現象、大氣潮汐現象等等。

所謂月球生物學,主要研究月球對地球生命的作用和影響,其中突出的現象是地球上許多生命的生命周期(包括生理周期),明顯受到月球引力及其效應(包括潮汐現象)的影響。比如海洋生物,尤其是近海生物,對潮汐、人類女性的月經周期(需要進壹步證明)非常敏感,有些鳥類根據月亮導航。

所謂月球文化學,主要研究人類文化與月球的關系。這是壹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它涉及到人類文化生活的許多方面。

1.月球的存在,應該算是大自然對人類的特殊依戀。這是因為像地球這麽大的行星有壹顆像月球這麽大的衛星,這在太陽系中是獨壹無二的,在銀河系中可能非常罕見。更巧的是,從地球的角度來看,月亮的視角和太陽的視角幾乎是壹致的,即月亮和太陽壹樣大,月亮、太陽和地球基本上在同壹運動平面上,所以會有日食、月食和月亮的盈虧的周期性變化。有鑒於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月球的存在是促進人腦思維發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說,人類智慧啟蒙的壹半來自月球。中秋節,這應該是要月亮的重要內容之壹。

2.月球圍繞地球的周期性運動和月球表面明暗的周期性變化,直接推動了人類歷法和相應的星象文化的形成和應用(見《神秘的星象文化與遊戲》,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以月亮的運動和周期變化為基礎的歷法稱為陰歷(月亮在中國陰陽文化中代表陰),以太陽的周期運動為基礎的歷法稱為陽歷(太陽在中國陰陽文化中代表陽),陰歷和陽歷相結合的歷法稱為陰陽歷。中國農歷叫陰陽歷(比如閏月屬於陰歷,二十四節氣屬於陽歷)。

中國人制定或使用農歷。至少在殷商時期,甲骨文中就有文字記載,詳細描述了月亮的周期性變化。同時,殷商時期的地理文獻《山海經》、《四野經》也有明確記載:“有壹女子浴月,帝君之妻常,十個月生二胎,此為浴始。”狄君是殷商民族的祖先。所謂“長喜浴月”實際上是指長喜發明或制定了壹年十二個月的歷法,“浴月”是這種歷法的壹種演示(屬於天文巫術性質)。詳見《讀圖經典山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3.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關於這個故事的科學信息解讀(包括相關的古代神話傳說),請參考作者的《嫦娥:災難巫術的犧牲品,我們遠古先民經歷的天地碰撞留下的不朽印記》。此外還有月宮、月桂樹、月精、月桂樹、月兔和癩蛤蟆、吳剛的故事等等。

4.關於月亮的民間節日及其民間活動,如中秋節、吃月餅、家庭團聚,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婚姻由月下老人牽著走的習俗。此外,還包括以“月”字命名等文化內容。在古代,壹些民族的農耕和收割活動往往是在有月亮的夜晚進行的;相比之下,很多軍事活動往往是在沒有月亮的夜晚進行的。

5.關於月亮的文學作品可以說是鋪天蓋地。其中,古詩詞中對月亮的描寫,見月思月的聯想和情感宣泄更為突出。

6.關於月亮的景點,有北京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避暑山莊的月光江生殿(康熙前後根據蘇軾的《赤壁賦》寫的標題),還有湖南道縣的月巖,廣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肅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第五名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天的中間,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中國古代歷法把秋天中間的八月稱為“中秋節”,所以中秋節也叫“中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滿月視為團圓的象征,所以8月15日也被稱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經常用“月圓”和“缺月”來形容“悲歡離合”,而在外地生活的遊子們也是靠月來表達自己的深情。唐代李白的“舉頭望去,發現是月色,再沈回去,我忽然想起了家”等詩句,“他知道今夜的露珠將是霜,家裏的月色是多麽明亮!”杜甫寫的,還有“江南岸春風綠,明月幾時照我?”宋代王安石寫的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壹個古老的節日,祭祀賞月是壹個重要的習俗。古代帝王有春日祭月的社會制度,民間也有中秋祭月的風尚。後來賞月比祭月更重要,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娛樂。中秋節賞月的習俗盛行於唐代。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在拜月,在宮廷中和民間的賞月活動在宋、明、清時期更為廣泛。到目前為止,中國有許多歷史古跡,如拜月祭壇,月亮亭和月亮塔。北京的“月壇”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用於皇家祭祀月亮。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時,就在露天搭起壹個箱子,桌案上擺著月餅、石榴、棗等水果。拜月之後,壹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邊吃邊聊,欣賞明月。現在,拜月的祭月活動已被群眾大規模、豐富多彩的賞月活動所取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壹種習俗,象征著團圓。自唐代以來,對月餅制作的研究越來越多。蘇東坡在壹首詩中寫道:“小餅如嚼月,酥中有漿”,清代楊光復寫道:“月餅餡為桃肉,冰淇淋為糖膏”。好像當時的月餅和現在還挺接近的。

據歷史記載,“中秋節”壹詞最早出現在《李周》壹書中。到了魏晉,就有了“告尚書鎮牛惑,中秋夕與左右微服過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壹個固定的節日。《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代,到明清時期,它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8月15日是中秋節,人們互相送月餅以示團聚。《帝京風光略》也說:“八月十五,祭月,餅圓,瓜錯分,瓣刻蓮花。.....那些結了婚的,省親的,將來都會回到婆家,這就是所謂的團圓節。中秋之夜,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團圓”的習俗,即烙壹個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餅內有糖、芝麻、桂花、蔬菜,外面壓著月亮、桂花樹、兔子。中秋節過後,家裏的長輩會根據人數把蛋糕分成塊,每人壹份,如果有人不在家,留壹份給他們,以示家人團聚。

中秋節時,雲少霧多,月色皎潔明亮。除了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許願團圓等壹系列活動外,壹些地方還有舞草龍、造佛塔等活動。除了月餅,各種時令鮮果、幹果也是中秋節的美味。

中秋節起源的另壹種解釋是,農歷八月十五恰好是水稻成熟的時刻,所有家庭都崇拜土地神。中秋節可能是秋報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