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霸王別姬》觀後感

《霸王別姬》觀後感

 當觀看完壹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妳心中有什麽感想呢?不能光會看哦,寫壹篇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霸王別姬》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霸王別姬》觀後感1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看這部電影了,每次我都會被觸動。看完之後腦海裏會出現那樣壹個溫婉細膩,重情重義,滿腔柔情的人。那樣壹個以戲為命,“不瘋魔不成活”的人,演了壹輩子的虞姬,自己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楚霸王。把自己壹生的心血都付與了戲,壹生癡情都給了師哥。可是他的師哥卻只是個凡俗之人,又怎能理解的了。愛情從來都不是壹個人的事,壹個人動心,壹個人努力,壹個人付出,壹個人惆悵,有個人煩悶,壹個人患得患失,壹個人撕心裂肺。可那又能怎樣了?就像《白馬嘯西風》結尾中寫的那樣“如果妳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麽法子?” 這將是人類永恒的悲哀,無論妳有多麽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是無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妳有錢、妳有權、妳可以去殺人,但是人家就是不喜歡妳,妳有什麽辦法?妳應該是什麽辦法都沒有的,任何人遇到這個都是壹種悲哀,這是壹切文化都不能解決的問題。

 妳愛的人不愛妳,甚至於他都不會理解妳,更沒有凡俗之人能夠理解的。妳付出了壹切,付出壹生,卻原來發現妳愛的那個人,他就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為了凡塵中的那壹絲安穩,利益與名利,他可以放棄任何人,他可以傷害任何人。他已不是妳當年愛著的那個人了,他變得汙穢不堪了。妳是那樣的失望,絕望啊!可是那又能怎麽辦呢?妳愛了他那麽多年,那已然成了壹種習慣,怎能停止不去愛他呢?

 “小尼姑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思凡》的這段戲文貫穿始終,故事的最後,程蝶衣發現自己”我本是男兒郎“時,最終從戲文中醒了過來。是啊,”不瘋魔不成活”,終究自己瘋魔了那麽多年了,也該清醒了。“大王請將劍賜予賤妾吧。”最後還是死在霸王的劍下,死都要為了霸王呀。或許,那壹刻程蝶衣的生命才算是完美的吧。

 電影就是這樣結尾了,什麽都沒有說,卻也什麽都告訴妳了。看完之後,我就開始失眠了,我的腦子裏久久浮現這樣壹個程蝶衣,他壹次又壹次為師哥出頭的場景。為了救師哥去唱堂會,因為師哥小時候喜歡過壹把寶劍,甘願忍受袁某人的欺辱,以換取寶劍。但當師哥接下劍後,只說了句是把好劍,卻什麽都不記得了,他失望了,或許也應該是死心了吧。故事中,壹撥又壹撥的執政者,他們來了去,去了來。壹個視戲如命的人,壹個凡俗人,在大時代洪流中,俗世中的生活點點滴滴,都是那樣的無奈啊......

 劇終人散後,我的心裏難以釋懷啊,心裏仿佛某壹角被深深觸動了。人這壹生能在自己最美麗的年齡裏遇見自己心愛的人,也是壹種美好,即使結局不圓滿,那段驚艷到自己的時光,會溫暖著今後平淡索然的生活。以後的生活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眼睛像他,有的人聲音像他,有的人的看著妳的某個眼神像他,有的人背影像他。妳會在看到這些時突然安靜下來,不說話。內心絞痛翻滾的疼痛,久久不能平息。那個人就像封存在妳內心深處的.壹枚種子,某個相似的場景,某首歌,某句話,甚至某個沈默的時間段裏。那枚種子就肆意瘋長起來,盤根錯節地纏繞著妳的心,封鎖的嚴密又緊實。甚至於妳會心痛到難以呼吸,壹呼壹吸之間都帶著綿遠又悠長的酸楚。多少個夜深人靜時妳在心裏百轉千回,那些思念似錯亂糾纏的藤蔓,好似長在妳心上傷疤,不觸碰它會慢慢愈合,壹碰還會隱隱地痛在那裏。偏偏那顆讓妳痛到窒息的種子,卻是最美麗的花結出來的果實。那花的名字叫愛,果實卻叫不愛!

 世人大多喜歡歌頌愛情的美好,殊不知愛情也會成為這世界上最大的災難。感情最易傷人,特別是愛而不得,那是件無奈又悲涼的事情。安然轉身的背後刻著的是深深淺淺的情傷,真正的喜歡壹個人是做不到死纏爛打的,因為生而為人的自尊與驕傲是不允許自己那般卑微的。妳在愛他的過程中會丟失了自我,妳的心,妳的壹切仿佛都是為他而存在的。可他不愛妳,也就否定了妳,否定了妳的壹切付出與等待。那當然是場災難,妳的精神與身體再也承受不了這般的煎熬與折磨。妳的精神世界在那壹瞬間全線垮塌,轟然壹下心臟驟停。劇烈的難言的酸楚和悲傷襲來。這是需要到少個難眠的深夜,多少個無語對黃昏,多少次淚眼婆娑恨相逢。可是愛情來的時候像陽光驅散陰影壹樣,那份光明與美好,引的妳像撲火的飛蛾那般奮不顧身。 他的壹切妳都在乎妳都介意,可是壹切也都可以原諒。因為那是妳珍愛若生命的人,即使他視妳為草芥,那又怎樣呢?妳還是愛他呀!這像個難解的死局,就像蝶衣壹樣,或許死在他的懷裏這壹切才是個了斷,才會是最完美的結局吧。 最後凝成壹句話吧: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霸王別姬》觀後感2

 大約壹周前,看到宗老師“重看影片《霸王別姬》”的博文,閱讀之下,***鳴甚多,勾起了我腦海深處點滴回憶,更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的感傷。

 1994年,尚在念高中的我,曾在父親的陪伴下,觀看了影片《霸王別姬》,當年,恰逢母校東陽二中50周年校慶,全校師生在慶典之後,又集體觀看了壹遍。以當時的閱歷和經驗,雖然看了兩遍,我亦無法理解此中之深刻內涵。倒是和父親的這番看電影經歷卻成了我回憶中的難忘壹幕,之後,20xx年元旦,那段時間,父親病重臥床,鮮有外出,那天父親興致很高,我即陪父親到翠苑電影大世界看了兩場電影《滿城盡是黃金甲》和《傷城》,當時邁步走在陽光下,我突然發覺父親蠟黃的臉龐,壹種不祥的預感開始在心頭蔓延,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多次瞥見,即使在非常精彩的情節下,我父親仍然耷拉著腦袋,顯得非常疲憊,兩天後,他入住浙江腫瘤醫院,兩周後,進入重癥監護室,三周後的1月31日下午,溘然離世。這就是為什麽20xx年的某壹天,我偶然重看《霸王別姬》,壹下子看明白時,再也無法控制內心情感的爆發。“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當年聽戲的外婆和父親都不在了,只剩我獨自面對銀幕欣賞,無法隱忍的眼淚,嘩嘩地流下來,滿面啊!

 說道《霸王別姬》,不得不提中學語文老師張尚水,當年印象中,他胖乎乎的,很可愛,煙不離手,牙齒沒剩幾顆,說話漏口風,據說他的鼻子可以聞出是什麽品牌的香煙。是他教會我寫文章不能記流水賬,要有矛盾的情節,是文章的看點。因為當年,張老師是老教師,回校參加校慶的很多知名校友都是他教過的學生,所以,那天他很興奮,教書壹輩子無非就是為了享受桃李滿天下的成就感。張老師本來打算不去看《霸王別姬》,他想當然地以為這是壹部楚漢爭霸的電影,在我的提醒下,他的眼神中閃出期待的光彩。次日,我們壹起分享了觀後感,無非是什麽“同性戀”之類。20xx年的夏天,我又見到了75歲高齡的張老師,行動明顯老邁,唯有那雙眼睛仍然保持著睿智和鮮活,很多細節,我記得,他已經不記得了,也許他的學生太多了,未必記得我,而對我而言,語文老師就他壹個,當然記得。

 20xx年的9月,我已經參加工作,偶然的機會,我到浙江日報社,看望我的壹位朋友,筆名孫劼人,他是工交部的記者,他的辦公室窗戶正對浙江體育館的大操場,大操場上正在搭臺布置壹場晚會,孫劼人告訴我,是張國榮演唱會,當時,我對張國榮的歌並不熟悉,對演唱會也不熱衷,當然囊中也羞澀,所以,壓根就沒有去參加演唱會。卻是宗老師文中所寫的張國榮泛舟西湖的情節,時空相吻合了。迄今為止,我只看過壹場演唱會,也是別人(徐波)贈票給我,僅有的壹次,是beyond樂隊,我最喜歡的黃家駒的歌曲。

 其實我壹直喜歡唱卡拉ok,記得有那麽壹段時間,我和工大的夏穎翀,天天去唱歌,上癮了似的。大多會去凡人和藍雨歌廳,印象中是在文壹路和教工路岔路口,靠杭電這邊的文壹路馬路邊上,現在已經拆光了。記得有壹天(應該是20xx年,不是4月1日就是4月2日),整個歌廳的人都在點唱張國榮的歌,當時很奇怪,後來才知悉,張國榮在非典盛行的愚人節跳樓離世,我當時沒有特別的感覺,只是發現有很多人懷念他。之後,同樣是在卡拉ok,當張國榮的名曲《風繼續吹》音樂開始播放,伴隨著銀幕上帥氣的張國榮出現的時候,歌廳裏壹下子興奮起來,歌廳裏面無論是少男還是少女們,看到自己的偶像情不自禁的發出尖叫聲,讓我突然好奇,為什麽大家都稱呼張國榮為“哥哥”,是少女對他的昵稱呢?還是少男對他的昵稱呢?不得而知。這種困惑,壹直到20xx年重看《霸王別姬》,全明白了。“雌雄同體“是壹種境界,是用男兒軀體,從裏到外,從內心到形體,去體驗女人,這是壹種藝術的巔峰。張國榮的表演絕對是爐火純青,京劇中的青衣角色本來就是。張國榮的爭議,不在戲內,而在戲外。伴隨著他的離世,各種非議也就漸漸消散。高尚的藝術可以戰勝世俗、道德和倫理,他贏得了異性的懷念,也得到了同性的熱愛,這是壹種奇妙的景象。不是嗎?

 閱讀宗老師的博文,為什麽會有如此的***鳴?無他,唯生離死別耳!宗老師,想到了旅居澳洲的兒子;而我,想到了離開多年的父親。

 清明時節,未必都是感傷的,連綿的密雨浸潤和洗刷了飄浮的霧霾,也澄明了心中的積郁;明前的西湖龍井茶入口淡淡的苦澀,沁人心脾;美味的清明螺螄浸泡在菠菜湯裏,飄散出誘人的香氣。

《霸王別姬》觀後感3

 又壹次看《霸王別姬》了,盡管對這部影片熟稔至及,可是當那昏黃的銀幕壹出現,我又再壹次陷入影片情節去了,並深深沈溺其中,以至於當最後的那壹束燈光壹收,我還是難以從中回過神來。

 《霸王別姬》呈現給我們的是另壹個是時空的的故事,但它給人無比的真實的感覺,刺激著人們發出對人性的感嘆。我很喜歡《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在我看來,不管是電影裏燈光的設置、場景的交換、情節的曲折、人物的錯雜、情感的糾結等等,都給了留下了無以言及的震撼,我把《霸王別姬》當做壹部傳奇,壹部不朽的傳奇。

 在這部傳奇裏,有兩個人不得不提,壹個是電影中心人物程蝶衣的扮演者——張國榮,他讓虞姬這個角色深入人心,讓觀眾分不清戲裏戲外;另壹個是導演陳凱歌,他拍出了從清末到文革後的百態人生,讓觀眾引發對人性的不同思考。

 看過《霸王別姬》的人都說,哥哥成就了《霸王別姬》,甚至還有人說:“沒有張國榮,就沒有《霸王別姬》”。陳凱歌也曾經評價張國榮在霸王別姬的表演時,說了壹句意味深長的話:“張國榮是壹件銀器,而我要做的,只是把它擦亮。”無疑是說,哥哥在其中的表演可以說是可圈可點、無可挑剔的。如果電影像電視劇壹樣,不斷翻拍,估計也沒有人敢叫板哥哥,挑戰程蝶衣的角色。所以,這個傳奇很大程度上是哥哥成就的。程蝶衣是劇中的靈魂,哥哥演活了這個靈魂。程蝶衣在臺上臺下分不清自己,他始終記得自己永遠是虞姬,這是因為少時的殘酷,早就使他死亡了現實,不記得或者說刻意忘卻了“我本是男兒郎”,漸漸地,他只願成了虞姬,所以,只願與師兄唱壹輩子的霸王別姬,不願意少壹年,壹個月,壹天,甚至壹個時辰,因為即便少了壹個時辰,都不再算是壹輩子。隱藏在唱戲背後的,卻是程蝶衣對段小樓扭曲卻執著的愛。他希望臺上臺下,他都是虞姬,師兄都是霸王。所以我們看到,電影裏程蝶衣憎恨著菊香,並不是因為她是“風塵女子”,而是他壹廂情願地認為菊香搶走了屬於他的霸王。可悲的是,霸王卻始終都沒有把自己當成霸王。戲,對於段小樓來說,僅僅是壹個謀生的手段,他不像程蝶衣般可以不顧壹切,將戲淩駕於壹切家仇國恨之上。他看的最重的還是自己,他,只是壹個正常人,有正常人的感情與欲望。他不理解和他壹起成長的師弟蝶衣對戲到底有多沈湎,他認為那是蝶衣的無理取鬧,甚至當著蝶衣的面憤怒地訓斥道“妳還真是不瘋魔,不成活”。他瘋魔了,真的成了戲癡,戲瘋子,只要是懂戲的,哪怕是四爺、青木那種被人鄙視的人,也要為盡心地為他們唱。是的,哥哥將蝶衣那種對戲劇的瘋狂癡愛表現的淋漓盡致。以至於多年後,哥哥墜樓自殺時,很多人將之與影片中蝶衣聯系壹起。哥哥成了現實版的程蝶衣,“不瘋魔不成活”。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當壹個人的壹生都獻給了藝術時,他,是幸運,還是悲哀?張國榮和程蝶衣,兩個都為戲而生,是戲中的精靈,也為戲而亡,演繹了淒美的戲殤。或許,這樣才能成就了蝶衣的傳奇人生,他是悲哀的,因為他的壹生都活在自己不可能的欲望裏。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的壹生,都已與藝術糾纏打滾,水乳交融。他的壹生,可以令男人迷醉,女人艷羨。他,用自己悲哀而幸運的壹生,成全了戲裏戲外的絕代妖嬈。而張國榮呢,他又如何?顛倒眾生,最終顛倒了自己!成全了壹個絕代妖嬈,卻終究不能成全這人生,渡了別人,卻終究不能渡自己。哥哥演活了程蝶衣,他更是把自己當成了現實版的蝶衣。沒有哥哥的完美闡釋,霸王別姬無疑將遜色許多,也極有可能湎於平庸。

 當然,壹部優秀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賴於導演的導演能力。沒有陳凱歌,霸王別姬也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張國榮是壹件銀器,他演活了蝶衣,而陳凱歌擦亮了這件銀器,他讓哥哥在戲裏能遊刃有余地發揮,同時也很好講述了這個故事。霸王別姬是從民國唱到文革,時間跨度很長,但在陳凱歌導演的處理下,民國到文革結束的幾十年的故事卻在兩個小時的影片裏,壹點也不顯得冗長。它是那麽自然而然地盤脫出這幾十年蝶衣的經歷,像流水註入大海那般,有經過懸崖峭壁的急湍,也有平地淌過的和緩,但沒有中斷。另外,陳凱歌對影片人物的處理也別有特色,他不像其他影片樣過分地醜化或美化人物,好像這個世界非善即惡,壹點也不真實。霸王別姬裏的每個人物都有他們可愛的地方,段小樓不介意世人眼光娶“風塵女子”菊香為妻;日本侵略分子頭頭卻是個懂戲的人,尊重中國的戲曲文化;四爺也愛戲,懂戲,可為蝶衣出頭,只是因為他尊重蝶衣是個真正的戲子。而主角蝶衣和小樓也有不可愛的地方,蝶衣的過分瘋癲,小樓在中的人情世故,都讓這部影片人物真實而飽滿。我喜歡這部影片,還有壹個因素是陳凱歌給這部影片增添的社會思考,尤其是文革時期蝶衣和小樓的遭遇以及影片結束呈現的那段場景-----文革結束了,蝶衣和小樓相見泯恩仇,擯棄了文革時期相互出賣的仇恨,在最後壹次演霸王別姬中,蝶衣自刎於舞臺,結束了他坎坷的壹生。結局的意味深長,也頗引人深思。影片將兩個伶人的悲歡故事摻合了半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發展,兼具史詩格局與細膩的男性情誼,都無疑讓這部影片成為不朽的傳奇。

 “人生就是在熬壹碗稀粥,在歲月裏鬧哄哄壹場,然後煙消雲散,只留下壹聲嘆息。”《霸王別姬》留給了我們這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