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杏屬於什麽類別?

杏屬於什麽類別?

薔薇科李屬,多年生落葉果樹,喬木或灌木,又名普通杏。學名Prunus armeniaca L。

起源與分布

杏原產中國。《夏小正》有“正月,梅杏杝桃則華”,“四月,囿有見杏”。說明遠在2600年前已有杏的栽培。其後,古籍《廣群芳譜》、《齊民要術》、《農政全書》等有關於杏大面積栽培以及品種和栽培技術的記述。

中國的杏約於公元前2世紀通過“絲綢之路”傳至伊朗、亞美尼亞、希臘、羅馬及地中海沿岸各國,10世紀傳至日本,18世紀以後傳入歐洲、美洲等地。1988年世界杏總產量為211.2萬噸,以亞洲為主。

中國杏的栽培範圍很廣,東北、華北、西北各地均有栽培。以黃河流域各省最為集中。秦嶺淮河以南分布較少,長江流域有零星栽植。

特征與特性

杏品種不同,但形態特征、結果習性等有其***同特點。

形態特征

樹高6~8米,最大樹高10米以上,為核果類果樹最大的壹種。樹冠開張或半開張,呈自然圓頭形。主幹樹皮不規則縱裂,暗灰褐色或黑褐色。1年生枝紅褐色或暗紫色,直立、斜生、有光澤,具多數皮孔;多年生枝灰褐色。葉片大,近圓形或闊卵圓形,先端漸尖或突尖,葉基圓形或近心臟形,葉緣鋸齒鈍圓,葉色深綠,新梢先端新生葉為紅色。花單生,兩性花,花冠直徑2~4厘米;萼片卵圓形或橢圓形,花謝後反折,花瓣白色或粉紅色;雄蕊20~40,雌蕊1,子房被柔毛。果實圓形、扁圓形至長圓形,重20~80克,最大可達180克以上;成熟時果皮橙黃、黃、淡黃、綠白色,陽面具紅暈或無;果肉綠白、淡黃、橙黃色,味酸甜或甜酸。粘核、離核、半離核,核扁圓或扁橢圓形;核仁扁圓形,味苦或甜(見圖)。

生長結果習性

杏樹結果早,壽命長,定植後2~3年開花結果,在適宜條件下,6~8年進入盛果期,經濟壽命可達100年以上。杏樹根系強大,能深入土壤深層,水平分布可超過冠徑2倍。生長勢很強,幼樹期生長快,結果以後明顯減弱。芽具有早熟性,當年形成後,條件適宜仍可萌發,形成2~3次分枝,成枝力弱,潛伏芽壽命可達20~30年。杏芽分為純花芽和葉芽兩種,單生或2~3芽並生成復芽,瘦小的為葉芽,肥大的為花芽,枝條頂端以及徒長枝上的芽多為葉芽。杏花有發育不完全的敗育花,不能受精結果。結果以短果枝及花束狀果枝為主,短果枝壽命3~5年。

物候期

以北京為例,3月下旬花芽開始膨大,4月上旬始花,花期5~7天,4月中旬新梢開始生長,5月上旬第壹次生長停止,5月中旬再次生長,有的還有第三次生長,7月上旬生長停止。花謝後,果實迅速膨大時開始大量落果,5月上旬杏核硬化,5月下旬果實陸續成熟。生育期180~210天,果實發育期50~90天。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杏可耐-30℃或更低的溫度,但花期遇-2~-5℃持續3小時就易遭凍害;耐高溫,如新疆阿克蘇、喀什等地,夏季最高氣溫43.4℃,仍能正常生長結果。

杏為喜光樹種,在光照充足條件下,生長結果良好,枝條充實,開花結果正常,果實色澤鮮艷,含糖量高。

杏樹耐旱力強。但在枝葉迅速生長和果實膨大期,土壤缺水,影響樹勢和果實的產量、質量;開花期和果實成熟期陰雨過多,有礙授粉和降低果實的品質,容易裂果、落果和早期落葉。

杏對土壤要求不嚴,不論平原、高山、丘陵、沙荒、輕鹽堿土均能正常生長,但宜於排水良好、較肥沃的沙壤土或礫質壤土。

主要品種

世界各地的栽培品種依形態和生物學特性分為6個品種群:①中亞細亞品種群。分布於中亞細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中國西部。新疆大多數品種屬於本品種群。生長旺盛,豐產,小枝細,果實和葉片較小,果面無毛或少茸毛,含糖量高,含酸量低,多甜仁,果實成熟後在樹上長時間不脫落,多用於制幹。②歐洲品種群。分布於西歐、南歐、蘇聯西部、澳大利亞、北美等地。枝條粗壯,葉、花、果多大型,果實含酸量高,含糖量低,成熟期集中,成熟後脫落,苦仁,少數甜仁,用於鮮食。③伊朗-高加索品種群。為上述兩個品種群的中間類型,分布於小亞細亞、伊朗、外高加索等地。枝條粗,葉片大,果中等大,含糖量高,甜仁,成熟期長。④準噶爾-外伊犁品種群。分布在蘇聯潘非洛夫、塔爾迪-庫爾幹、阿拉木圖,中國新疆伊犁地區。抗寒力強,果型小,亦可生食和加工。⑤華北品種群。分布在中國華北、東北南部、西北等地。樹勢中等,抗寒,耐旱,壽命長,果實品質優良,大部鮮食。中國許多著名品種多在此群。⑥華東品種群,多分布中國江淮流域及東南沿海各省。對溫暖、濕潤氣候有較強的適應性。

中國杏的主要栽培品種,按果實用途可分為鮮用、仁用和仁肉兼用3類。主要品種有:①蘭州大接杏。產甘肅蘭州。樹勢強健,大樹株產200~300千克,1年生枝粗壯。果圓形,平均重79克,最大200克左右;果頂圓,縫合線顯著;果皮底色黃色,陽面具少量紅暈;果肉黃色,肉質軟,多汁,味酸甜,有芳香,品質上;離核,甜仁。在蘭州4月上旬開花,6月下旬果實成熟,是最優良的鮮食品種之壹。②華縣大接杏。產陜西華縣。樹勢強健,有150年大樹仍生長旺盛,株產300千克以上。1年生枝粗壯,芽基部有明顯突起。果扁圓形,平均重84克,最大150克左右,果頂平,柱頭殘存,縫合線顯著,兩側片肉對稱;果皮底色淡黃,陽面少量紅暈,有紫紅色斑點;果肉橙黃色,柔軟多汁,味甜、甜仁,品質上。4月上旬開花,6月上中旬果實成熟,是著名鮮食品種。③三原曹杏。產陜西三原。樹勢強健,樹冠直立,豐產,連續結果能力強,大樹株產400千克以上。果近圓形,平均重70克,果頂平,柱頭殘存,縫合線顯著,兩側片肉對稱;果皮黃色,陽面鮮紅暈;果肉橙黃色,味甜多汁,有芳香,品質上;離核,甜仁。6月上旬果實成熟,為鮮食品種。④大香白杏。產河北薊縣,是當地的古老品種。樹勢強健,樹冠開張。果扁圓形,平均重76克,縫合線淺,兩側片肉對稱,果頂平;果皮黃白色,陽面少量紅暈,有紅色斑點;果肉黃白色,肉厚汁多,纖維少,味香甜,含糖量13.4%,含酸量1.36%,品質上;離核。6月下旬成熟,為優良鮮食品種。⑤串枝紅杏。產河北邢臺、巨鹿。生長旺盛,抗性強,為當地主栽品種。果長圓形,平均重54克,最大80克,果頂圓,縫合線顯著,兩側片肉稍不對稱;果皮橙黃色,陽面深紅暈;果肉橙黃色,肉厚質細而硬,纖維少,汁中多,酸甜適度,含糖12.6%,含酸1.21%,品質上;離核,苦仁。6月中旬果實成熟,為鮮食、加工兼用品種。⑥紅玉杏。又名大峪杏。產山東歷城、長清。樹高大強健,樹冠半開張。1年生枝粗壯,紫褐色。果長圓形,平均重70~80克,最大125克,果頂平,縫合線顯著;果皮橙紅色,陽面片狀深紅暈;肉質硬,有芳香,酸甜適中,品質上;離核,苦仁。6月上旬果實成熟,豐產,為鮮食、加工兼用品種。⑦雞蛋杏。產河南澠池。樹勢旺,豐產,連續結果能力強,大樹株產150~200千克。1年生枝粗壯,紅褐色。果卵圓形,平均重70克,最大109克,果頂圓,縫合線淺,兩側片肉稍不對稱;果皮黃色,陽面有紅暈;果肉黃色,肉質細,有芳香,酸甜適中,含糖9.6%,含酸1.2%,離核。6月上旬果實成熟。耐貯運,抗性強,加工耐煮,是制罐品種。⑧沙金紅杏。產山西清徐。樹高大,直立,呈圓頭形。1年生枝紫紅色。果扁圓形,平均重58克,最大100克,果頂平,縫合線顯著,兩側片肉稍不對稱;果皮橙黃色,陽面深紅暈;果肉橙黃色,肉質緊密,酸甜適度,稍有香氣,含糖11.4%,含酸1.01%,品質上;離核或半粘核,苦仁。6月下旬果實成熟,為當地鮮食、加工品種。⑨克孜爾苦曼提。產新疆庫車。樹勢強健,枝條密生,豐產。果長圓形,平均重27.8克,果頂圓,縫合線顯著;果皮橙黃色,光滑無毛,陽面深紅暈;果肉橙黃色,肉厚質細,味甜;離核,仁肥大而甜。6月下旬果實成熟,主要用於制作“包仁杏”。⑩龍王帽。又名大扁。產河北涿鹿,淶水。耐旱、耐寒、耐瘠薄。豐產,樹勢強健,生長旺盛。果扁圓形,平均重20克,縫合線顯著,兩側片肉對稱,梗窪淺,兩側有2~3條溝紋;果皮橘黃色;果肉橘黃色,肉薄,味酸,纖維多,不宜生食;仁肥大香甜,出仁率30%,含粗脂肪52.8%,蛋白質24%。在涿鹿4月中旬開花,7月上中旬果實成熟,主要用於取仁。

白杏山黃杏、駱駝黃、串鈴、玉巴達、香白杏、蜜坨羅、水晶杏、大昌平、平谷房山、海澱、門頭溝、延慶、懷柔、京北阿克西米西.克孜爾達拉斯、克孜爾西米西、阿克胡安娜.阿克達拉斯庫車.輪臺.葉城.哈密、阿克蘇、喀什、和田軀新甜仁杏、胭脂紅、大接杏、海東杏、梅子杏貴德、民和、樂都、循化、化隆海青銀杏、張公圓、廣杏、白沙杏、早甜核、銀白杏、遲梆子、克拉拉、葫蘆杏、紅臉接杏大荔、華縣,臨潼、三原、乾縣、禮泉、商縣、淳化、綏德西陜唐河川大接杏、大偏頭杏、豬皮水杏、金媽媽杏、荷包杏、青皮杏、李光杏蘭州、慶陽、張掖、敦煌、平涼、東鄉肅甘白水杏、三月黃、軟京條杏、白梅、紅海棠杏、紅梅、棗杏、大白甜杏、接杏、硬京條杏永濟、萬榮、運城、聞喜、淸徐、廣靈、大同、汾陽西山白水杏、香月杏澠池、中牟、宜陽南河嶗山紅杏、大紅杏、紅榛杏、黃皮長、拳杏、楊繼元杏、水蜜杏、蜜香杏、油榛杏、嘉祥銀杏濟南、青島、曲阜、招遠、菏澤.曹縣.歷城東山石片黃、水晶杏、銀白杏、香白杏、柿子杏、蘋果白杏、次扁、大黃杏、大紅杏邢臺、張家口、邯鄲、石家莊、保定、承德、涿鹿、淶水、懷來、昌黎、遷西北河大紅杏、麻真核、銀白杏、大杏梅、大白杏、軟核杏錦西、義縣、北鎮、東溝、淩縣寧遼主要品種主要產地省(自治區)、市名

中國杏的主要產地及主要品種見表。

栽培技術要點

繁殖

栽培杏用嫁接繁殖,砧木有杏實生種、山杏(P.armeniaca var.ansu Maxim.)、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李、梅等。中國北部幹旱地區多用***砧或山杏、親合力強,嫁接苗生長快,結果早,耐旱,抗寒力強。嫁接方法有芽接法、帶木質芽接、舌接、插皮接、根皮接等,可因地制宜。

建園

宜選背風向陽坡地。花期易受凍害的地區,選擇開花晚的品種,也要註意選用授粉品種,以提高產量和質量。北部寒地,幼苗易遭越冬凍害抽條,宜春栽。株行距為4×6米,山地或土壤稍差的地方,可適當密植;平地建園,為獲得早期豐產也可加密栽植。

整形修剪

杏如任其自然生長,壹般形成自然圓頭形樹冠。根據杏的生長特性,盡可能減少修剪量,力求快成形,早結果,保持樹勢均衡、產量穩定和延長結果年限,宜采用自然開心形。幹高40厘米左右,最高不可超過50~80厘米。

修剪方法因樹而異。幼樹期間,主要對各級主側枝的延長枝進行合理短截,不能緩放,以增加枝量,擴大樹冠,盡快成形;對其他1年生枝、中等枝可以緩放,促生短枝,逐步培養結果枝組;過密的細長弱枝,可適當疏除。進入盛果期,結果量逐漸增多,樹勢變弱,結果能力減退,出現結果部位外移,下部枝條開始光禿,為恢復樹勢對延長枝仍應適當短截,對樹冠上部和外圍過密的花束狀結果枝可適當疏除,內膛徒長枝應註意選留和培養;對明顯衰弱的多年生結果枝組有計劃地輕度回縮,使在2~3年部位萌發出新枝,重新培養結果枝組。盛果期之後的衰老樹,生長和結果能力明顯衰退,應行強剪,有計劃地回縮主側枝,重新培養樹冠,並加強水肥管理,否則易造成全株死亡。

土壤管理

杏對水肥反應很敏感。水肥充足,樹勢旺盛,退化花少,產量高,品質好,可延長結果壽命。結合秋耕施基肥,幼果期追肥;結果樹下壓綠肥進行土壤深耕熟化和水土保持。有條件地區在落葉後灌壹次凍水,開花前灌壹次春水,有利於越冬、春梢生長和結果。

采收

鮮食杏不耐貯運,要隨熟隨采。仁用杏需完全成熟時采收,並及時揀出杏核晾曬,幹後包裝,貯存在陰涼、幹燥、通風的地方,避免潮濕和高溫。

病蟲害防治

①食心蟲。危害果實,蛀食果肉。常見的有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噴藥防治。②食葉害蟲。有天幕毛蟲、柿毛蟲、刺蛾,桃斑蛾、象鼻蟲等。幼蟲期噴藥。③杏仁蜂、危害杏仁,造成大量落果。揀拾落果深埋或幼蟲期噴殺蟲劑。④紅頸天牛。蛀食樹幹。人工捕殺成蟲或蛀孔施藥。⑤杏疔病。受害新梢節間短而粗,最後黃化幹縮,夏秋變黑懸於枝上。春季發芽前噴石硫合劑或早期摘除病葉深埋。

經濟價值

杏果營養豐富,每100克果肉含糖10克,蛋白質0.9克,胡蘿蔔素1.79毫克,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03毫克,維生素P0.6毫克,維生素C7毫克,鈣2.6毫克,磷2.4毫克。除鮮食外,可制杏幹、杏脯、杏醬、糖水杏、杏丹皮、杏酒、杏醋、杏汁飲料等。甜杏仁香甜爽脆,含蛋白質23%,粗脂肪50~60%,碳水化合物10%左右以及磷、鐵、鈣、鉀礦物質。可生食或炒食,又可制成杏仁霜、杏仁茶、杏仁糖、杏仁酪、杏仁糕點、巧克力等食品。苦杏仁可入藥,具有止咳、潤肺、祛痰、通便等功效,常用以治療支氣管炎、神經衰弱。苦杏仁含杏仁甙,能分解出氫氰酸,對人畜有毒,必須用水反復浸泡,排出氫氰酸,方可食用。杏仁可榨油,出油率45%,油可食用,也可做高級潤滑油以及配制生產油漆、高級香皂、醫藥軟膏、潤膚護發劑的原料。核殼是制造活性炭的原料。

杏種質資源

具有壹定的遺傳物質,在杏生產和育種止有利用價值植物的總稱。杏起源於中國北部和西部山地。新疆伊犁河北岸,科古爾琴山南坡,向西延伸至新源縣,向東延伸至霍城縣,以及四川西部海拔2700米的山地都有大片野生杏林發現。除了中國是杏樹的原生起源中心外,還有中亞和西亞兩個次生起源中心。由於這些地帶地形復雜,氣候寒冷,幹旱多風,晝夜溫差大,促成杏耐寒、耐旱和耐瘠薄特性的形成。在長期復雜的自然雜交下,產生了不少種和類型。

世界杏***有7個種,在中國分布最多,主要有以下幾個種:

杏(普通杏)

原產中國的華北和西北地區。世界各國的栽培杏品種大多屬於本種。果實的經濟價值高,用於鮮食和加工。本種有若幹個變種,其中藏杏(P.armeniaca var.holoseric-ea Batal.),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南部和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區。其果實不能食用,很少栽培,但極抗旱,耐寒,可用作砧木和育種材料。

根據起源和進化,生態地理分布和生物學特性,栽培杏可以劃分為6個品種群。①中亞細亞品種群。主要分布在蘇聯中亞地區、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新疆。壹般生長旺盛,豐產。果實含糖量高,含酸量低,少芳香。種仁較甜,適宜加工幹制和鮮食。抗真菌性病害能力弱。代表品種有Ахрори、Арзами、Мир-санджали等。②歐洲品種群。主要分布於西歐、東歐、南歐、北美、南美、大洋洲等地。花、葉、果實多大型。果實含酸量較高。有香氣。種仁味苦。代表品種有Huizet、Ananas Paviot、Cea Mai Buna de Ungaria等。③伊朗高加索品種群。主要分布在蘇聯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伊朗、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北非等地。果實中等大小,略有芳香。種仁味甜。亦為上述兩品種群的中間類型。代表品種有Спитак、Щалах等。④準噶爾-外伊犁品種群。主要分布在蘇聯潘非洛夫、塔爾迪-庫爾幹、阿拉木圖,中國新疆伊犁地區。代表品種有貝景納爾杏、五月杏。⑤中國華北品種群。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西北。多為杏與東北杏、西伯利亞杏等雜交而來,耐寒力特強。代表品種有蘭州大接杏、華縣大接杏、香白杏、紅玉杏等。⑥中國華東品種群。主要分布在中國江淮流域及東南沿海各地。代表品種有香梅杏、蜜芳杏、絲東杏等。

東北杏(遼杏)

分布於蘇聯遠東部分、中國東北、朝鮮北部。主要特征是樹皮木栓質,果柄較長,約1厘米左右。抗寒性強,可用作砧木及抗寒育種原始材料,亦可供觀賞,極少栽培。

山杏

也有學者將本種歸為杏的壹個變種(P.armeniaca var.ansu Maxim)。分布於中國華東濕潤地區和朝鮮、日本。本種抗真菌性病害能力較強。對濕潤氣候適應性強。可作為南方杏的砧木,也是暖地杏的育種原始材料。

西伯利亞杏

分布在蘇聯的西伯利亞、蒙古東部、中國的東北和華北。本種極耐旱、耐寒,能忍受-50℃的低溫。果實酸澀,不能食用。極少栽培,壹般用於砧木或作為抗寒育種的原始材料。本種很容易和杏的其他種雜交,因而具有多型性(見圖)。

此外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的杏的近緣植物梅(P.mume Sieb.et Zucc.),在中國和日本廣泛栽培作為果樹和觀賞樹木。梅與杏極易雜交。日本梅的栽培品種中多有杏的血緣。梅喜溫暖濕潤氣候,抗根線蟲病和根癌病,是潮濕溫暖地區發展核果類的重要砧木,也是杏抗濕熱育種極有用的原始材料。

西伯利亞杏

蘇聯對杏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利用的研究最早,從世界各地收集、保存了杏的栽培品種和野生類型。1981年開始,遼寧果樹研究所開展了廣泛的調查,整理了杏的種質資源,在遼寧省蓋縣熊嶽城建立了壹個占地13.3公頃的國家杏種質資源圃。收集保存了全國杏的5個種,460多個品種和類型。

杏的種質資源的研究為杏的育種工作提供了所需要的育種材料。蘇聯、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和美國相繼開展了杏的抗寒育種工作,用休眠期長,開花期晚的新品種來取代現有品種。廣泛采用了中亞和中國華北品種群的品種作為育種的原始材料。歐洲南部和美國東部地區提出了選育耐濕、抗熱品種及抗病育種的計劃。據認為中國的梅是最理想的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