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潘達於的家族藏品

潘達於的家族藏品

潘家是蘇州彭、宋、潘、韓四大望族之壹。潘氏祖籍在安徽歙縣,其中壹支遷到蘇州定居後,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年僅24歲的潘家子弟潘世恩進京趕考,壹舉奪魁中了狀元,以後在京師官運亨通達50余載。先後當過學政、尚書、左都禦史、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壹生受皇帝恩寵,賞賜甚多。潘世恩***有五個兒子,嫡系孫輩中有壹支為潘祖蔭、潘祖年兩兄弟。潘丁達於就是潘祖年的孫媳婦。

潘祖蔭自幼極富天賦,又勤奮刻苦,涉獵百家,精通經史,鹹豐二年(1852年)壬子科23歲殿試得第三名探花,歷任工部尚書、軍機大臣。精通金石書畫的潘祖蔭以“滂喜齋”的古籍善本和“攀古樓”的銅器收藏聞名於世,由於他本人沒有子女,1890年他去世,特別是6年後他的夫人也在北京去世後,潘祖蔭所有的遺產就由比他小了整整40歲的弟弟潘祖年全權處理。

據潘達於在其《自傳》中回憶,當潘祖年得悉嫂子去世後趕赴京師料理已逾壹月,潘祖蔭位於北京米市胡同內的大宅中,已經出現文物、藏書被偷盜的事情了,光是宋版古籍缺首卷者已不在少數。潘祖年將長兄的青銅器和書畫典籍足足裝了4船運回蘇州,其中就有著名的國寶——大克鼎和大盂鼎;而另有銅鐘和銅鼓兩大件,因又大又重無法搬運,只得就地送了人。文物書畫典籍運到蘇州,由於當時潘祖年借住在臨頓路南石子街老二房的舊宅裏,他就將運回的文物字畫典籍存放其內,青銅器放滿了壹大間加壹隔廂,字畫卷軸典籍堆放在另外壹間壹隔廂內。這是潘氏後人第壹次在蘇州得以檢視潘祖蔭的藏品全貌。

1933年,潘家女婿顧廷龍在《吳縣潘氏攀古樓吳氏愙齋兩家藏器目敘》中,對潘祖蔭的青銅器收藏作了壹個比較精確的統計,“潘氏器,未有人編其目,余亦就所見拓本而鈐有其藏印者,錄為壹冊,計四百數十器,秦、漢物及其雜器則尚未在焉,洵足為藏家之冠。至所藏總數,未由訪悉,惟褚禮堂嘗謂藏六百余品,則余所輯錄者三之二耳,余者得非即秦、漢物及其他雜器也耶?”潘祖蔭的“攀古樓”銅器在1933年左右,約有600余件。上海博物館前館長、青銅器研究專家馬承源曾經對潘家表示,“妳們的青銅器收藏,僅次於故宮”。而其“滂喜齋”藏書則壹直未見有研究統計結果公之世。

藏品大盂鼎與大克鼎大盂鼎,鼎高101.9厘米,重153.5公斤,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陜西省岐山縣禮村,是目前出土的形制最大的西周青銅器,距今已有3000年左右。腹內側鑄有銘文19行,分2段,***291個字,記載了周康王對大貴族盂的訓誥和賞賜。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大克鼎,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出土於陜西扶風法門寺任村。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徑75.6厘米,是僅次於淳化大鼎、大盂鼎的西周第三大青銅器。它是周孝王時大貴族克為頌揚國君、祭祀祖父所鑄,距今有2800多年。鼎腹內壁亦鑄有銘文2段,***28行,290字,其內容壹是歌頌祖父佐助周室的功績,記述自己由此蒙受余蔭,被周孝王任命為大臣;二是記載其受賞賜的物品,其中有服飾、田地和大量的奴隸。現藏上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