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開放分類: 植物、藥品、自然、中藥、蘭科
中草藥
[概述]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肉質,地上莖杏紅色,葉子呈鱗片狀,花黃紅色。塊莖入藥,治眩暈、頭痛等。
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的幹燥塊莖。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經。
功能主治平肝息風止痙。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應用
1. 用於頭暈目眩。治肝陽上亢的眩暈,可與鉤藤、石決明等配伍;如風痰為患引起之眩暈,又可以半夏、白術、茯苓等同用。
2. 用於熱病動風、驚癇抽搐。對高熱動風、驚癇抽搐、角弓反張者,常與鉤藤、全蠍等配伍同用。
3. 用於頭痛,痹痛,肢體麻木。配川芎等以治頭痛,配全蠍、乳香等以治痹痛等。此外,對於肢體麻木、手足不遂,常配當歸、牛膝等,則為臨床所常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
天麻,原名赤箭,始載《本經》,宋代《開寶本草》始收載天麻之名。明代《本草綱目》中將二者合並稱“天麻赤箭”。別名明天麻,還有神草(吳普本草)、獨搖芝(抱撲子)、定風草(藥性論)、合離草、離母(圖經本草)之稱。日本人稱之為鬼箭桿、盜人腳等。
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風的功能,常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癥。天麻是地道藥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天麻化學成分及藥理的認識不斷深入,對天麻產品的開發也不斷擴大。在古代,天麻在醫療保健中已被廣泛應用。《神農本草經》記載,天麻有“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輕身增年”的奇效;《名醫別錄》記載,天麻能“消痛腫,下支滿,寒疝下血”;《日華子本草》記載,天麻能“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開寶本草》記載,天麻能“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骨”;《本草綱目》記載,“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素問》雲:諸風掉眩,皆屬於木。故天麻入厥陰之經而治諸病。按羅天益雲:眼黑頭眩,虛風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小兒藥證直訣》、《聖濟總錄》、《普濟方》、《外科正宗》、《蘭臺軌範》等記載,天麻分別配伍相關藥物,可治療急驚風發熱、痙攣抽搐、偏正頭痛、筋骨疼痛、風濕腳氣、早衰白發、眩暈、肢體麻木、手足不遂、肝虛頭痛、中風偏癱、破傷風等癥。此外,還用於保健。《本草衍義》記載,“天麻,用根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仍須加用之。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清光緒年間,慈禧太後患面風,用天麻配伍其它祛風活絡藥,研末酒調,熱熨患部;光緒頭痛眩暈,也常用天麻配伍相關藥物煎水洗頭。在現代,天麻在醫療保健中的應用更為廣泛。《中國藥典》記載,天麻有“具平肝熄風、祛風定驚的功效,用於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高血壓,耳源性眩暈”。《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天麻“主治高血壓、眩暈、頭痛、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小兒驚厥等癥”。壹些名醫把天麻的作用歸結為“三抗、三鎮、壹補”,即抗癲癇、抗驚厥、抗風濕,鎮靜、鎮痙、鎮痛,補虛。近年來,對天麻的醫療保健作用不斷有新發現。將天麻用於高空飛行人員,作為腦保健藥物,可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日本用天麻治療老年性癡呆癥。
臨床應用
1. 用於頭暈目眩。治肝陽上亢的眩暈,可與鉤藤、石決明等配伍;如風痰為患引起之眩暈,又可以半夏、白術、茯苓等同用。
2. 用於熱病動風、驚癇抽搐。對高熱動風、驚癇抽搐、角弓反張者,常與鉤藤、全蠍等配伍同用。
3. 用於頭痛,痹痛,肢體麻木。配川芎等以治頭痛,配全蠍、乳香等以治痹痛等。此外,對於肢體麻木、手足不遂,常配當歸、牛膝等,則為臨床所常用。
天麻,又名赤箭、定風草、水洋芋等,為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幹燥塊莖入藥。天麻是著名的中藥材,早在兩幹多年前就已入藥,其性辛、溫、無毒。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天麻 (當時稱赤箭,,有醫治驚風、神誌昏迷、提氣益神的作用。能治療頭昏、頭痛、眩暈、偏頭疼、語言謇、小兒驚風、四肢痙攣、風寒濕痹、神經衰弱等癥。臨床應用證明,對血管神經性頭痛,腦震蕩後遺癥等有顯著療效。
天麻著名食譜
天麻的吃法極為豐富,是傳統藥膳的極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斷創新,本站只是收集了壹部分極為有名的吃法,以供參考
天麻燉雞
材料:母雞1只(重約1500g),天麻15g,水發凍菇 50g,雞湯 500g,調料適量。
烹制方法:將天麻洗凈切片,放入碗中,上籠蒸10min取出。雞去骨切成小塊,用油氽壹下,撈出。蔥、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雞湯和調料,倒入雞塊,用文火燜40min,加入天麻片,再燜5min,勾芡,淋上雞油。
食法、食量:佐餐或單食均可。
功能:平肝息風,養血安神。
適應範圍:用於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風濕痹之肢體麻木、酸痛,中風癱瘓,神經性偏頭痛,神經衰弱之頭昏、頭痛、失眠等癥。
天麻豬腦粥 來源於《常見病食療食補大全》。
材料:天麻10g,豬腦1個,粳米250g。
烹制方法:將豬腦洗凈,與天麻***同置入沙鍋內,再放入粳米,加清水煮粥,以粥、腦熟為度。
食法、食量:每日晨起,服用溫熱粥1次。
功能:平肝息風,行氣活血。
適應範圍:適用於高血壓、動脈硬化、美尼爾病、頭風所致的頭痛等癥。
天麻燒牛尾 來源於《食用菌飲食療法》。
材料:天麻10g,牛尾2條,母雞肉、肘子、幹貝母、調料知適量。
烹制方法:將天麻洗凈放入罐內,加清水上籠蒸透切片。用母雞、肘子肉同煮湯。將牛尾按骨節縫剁開放入鍋內,加水、蔥、姜、白酒煮開以去異味,再將已去掉異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雞、肘子湯鍋內,同時也將火腿、幹貝、調味品放入湯內,用文火煨2h。熟後將牛尾、母雞、肘子挑起,整齊地碼入盤中,然後再將天麻片鑲於盤周圍,淋上熟澱粉,澆上香油即成。
食法、食量:每天食肉、喝湯1~2次。
功能:祛風濕,止痛、行氣活血。
適應範圍:適用於頭暈、頭痛、風潮等癥。
天麻燉甲魚 來源於《膳食保健》。
材料:甲魚1只(約450g),天麻片15g,調料適量。
烹制方法:用沸水將甲魚稍燙壹下後,刮去表面泥膜,挖凈體內黃油。用甲魚膽在甲魚殼背上塗1周,腹蓋向上置於容器中,再將天麻片、蔥、姜覆蓋其上,加黃酒適量後,容器加蓋,隔水燉1.5~2h。
食法、食量:食時,根據食者的喜好,用麻油或調制蒜泥等調味汁水,蘸食新燉熟的天麻及甲魚,並喝湯。
功能:滋養肝腎,平肝潛陽,活血散瘀。
適應範圍:適用於高血壓、肝炎等癥。
天麻竹瀝粥 來源於《百病飲食自療》。
材料:天麻10g,粳米100g,竹瀝30g,白糖適量。
烹制方法:將天麻浸軟,切成薄片,與粳米加水煮粥,調入竹瀝、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內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風,清熱化痰。
適應範圍:適用於肝風痰熱的癇癥(發作前常覺眩暈頭痛、胸悶乏力、心煩易怒,發作時突然昏仆、神誌不清、抽搐吐涎,移時漸蘇,醒後壹如常人)。
天麻肉片湯 來源於《中國藥膳學》。
材料:天麻、豬肉各適量。
烹制方法:天麻浸軟切片待用。肉片做湯,加入天麻片3~6 g***煮。
食法、食量:藥、肉、湯俱食,宜常服。
功能:滋陰潛陽,平肝息風。
我推薦5種治風濕、頭疼的做法。
壹、天麻煮雞蛋
功效:治療頭痛目眩
配方制作:鮮天麻60克、雞蛋3個、水1000克。先將鮮天麻切片放鍋內加水煮30分鐘後,打入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
用法:隔日壹次食。
二、天麻、枸杞煮豬腦
功效:對頭昏頭痛有壹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配方制作:鮮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豬腦2副。將鮮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時,放入洗凈的豬腦煮熟後食用。
用法:每日壹次食,或隔日壹次也可。
三、天麻山藥燉乳鴿
功效:具有補肝益腎、健胃、健脾、補氣益肺,滋腎固精等功效。可治療病後虛弱、陽痿早泄、消渴癥、婦女血虛、月經不調和閉經、頭痛、眩暈等癥。
配方制作:鮮天麻、鮮山藥、蔥白段各100克,乳鴿4只,豬肉,豬熟肚片、豬腰子各250克,水發綠豆粉條、萵筍、藕各150克,豆腐幹200克,生姜片25克,料酒35克,精鹽1O克,雞精5克,胡椒粉3克,雞湯3000克。將高壓鍋置於火上,鍋內加入雞湯、天麻、山藥、乳鴿塊、生姜片、豬肉、藕片、豆腐幹、料酒、胡椒粉、精鹽、蔥白段,燒沸後,打去浮沫,加閥壓10分鐘,停火降溫後,加入其它原料和雞精,再燒開後,即可食用。
用法:食肉飲湯。
四、天麻鴨子
功效:滋陰潛陽,平肝息風。適用於陰虛陽亢,目眩頭暈,耳鳴頭痛,口苦咽幹等癥。
配方制作:鮮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鴨1只(約500克)。將鴨宰殺,去毛及內臟,與洗凈切片之天麻,生地***燉至鴨料熟,加食鹽、味精等調味。
用法:食肉飲湯。
五、天麻肉片湯
功效:滋補潛陽,平肝息風。適用於眩暈,頭痛等癥。現多用於高血壓、耳源性眩暈等。
配方制作:天麻豬肉各適量。天麻切薄片待用;肉切片做湯,加入鮮天麻片60克***煮。
用法:藥、湯俱食。
天麻的營養成分
天麻營養豐富,100克幹品中含海粗蛋白11.4%,脂肪5.2%,碳水化合物總量75.9%,纖維素5.8%,灰分7.5%,能量1606.6千焦。
~~~~~~~~~~~~~~~~~~~~~~~~~~~~
拉丁名 Gastrodia elata Bl.
中文名 天麻
拉丁科名 Orchidaceae
中文科名 蘭科
保護級別 3
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西藏、雲南、廣西
現狀 漸危種。天麻是壹種珍貴的藥用植物,目前雖全國各大產區均已廣為栽培。但其野生資源,由於長期采挖和森林的過度采伐,嚴重破壞了其生態環境,有的地區已瀕臨絕滅。
海拔下限(米) 400
海拔上限(米) 3300
形態特征 腐生多年生草本。無綠葉,地下塊莖肥厚,長橢圓形、卵狀長橢圓形或啞鈴形,長約10(壹20)厘米,粗3壹5(壹7)厘米,肉質,常平臥;節較密,節上輪生多數三角狀廣卵形的膜質鱗片。莖直立,高1壹1.5(壹2)米,下部疏生數枚膜質鞘。總狀花序頂生,花期顯著伸長,長30-50厘米,具花30-50(壹100);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壹1.5厘米,與子房(連花梗)近等長;花橙紅、淡黃、藍綠或黃白色,近直立;花梗長3壹5毫米;萼片與花瓣合生成花被筒,筒長約1厘米,直徑5壹7毫米,頂端5裂;萼裂片大於花冠裂片;唇瓣藏於筒內,無距,長圓狀卵圓形,長約7毫米,上部邊緣流蘇狀;蕊柱長5壹7毫米,子房倒卵圓形。蒴果直立,倒卵狀橢圓形,長1.5(-2)厘米,直徑8壹9毫米;種子細小,多數。
特性 通常生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林緣或林問空地上,郁閉度大的林下罕見。喜生於雨量適中,腐殖質層深厚的土壤上。天麻無葉綠素,是終生依靠蜜環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1.ex Franch.)Karst.提供營養並調劑其生長機能的異養蘭科植物。天麻從種子萌發到下代種子成熟壹般需要三年時間,其間植物體需經過原生塊莖,後生塊莖的充分發育,才能開花結果。從花莖芽自地面出土、開花、結實至種子散出,歷時約62-65天,而絕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地下,花期5-7月,果期7-8月。
保護價值 天麻是名貴中藥,用以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癥。天麻是壹種名貴的中藥,而蜜環菌也能藥用。它是腐寄生植物,對研究蘭科植物的系統發育有壹定的價值。
保護措施 由於不合理的采收,目前有些地區野生天麻資源枯竭。而不少地區天麻的栽培面積擴大,基本上可以滿足市場的需要。為了保護種質資源,建議有關部門及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天麻,以利其自然生長繁殖。
栽培要點 天麻必須在有蜜環菌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發育、繁衍後代。在產地栽培時,須預先準備好菌材,東北地區壹般多用柞樹培菌,在6-7月間,地溫在20-25時,在半陰半陽山坡,選擇排水透氣良好的砂土地,分層堆積菌材,每層接上蜜環菌種,用腐殖質土填滿空隙。菌種最好取自天麻產地,選取附有菌絲的樹根或天麻均可。繁殖可用塊莖和種子。
英文名 RHIZOMA GASTRODIAE
別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風草根、白龍皮
來源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的幹燥塊莖。春季4~5月間采挖為“春麻”;立冬前9~10月間采挖的為“冬麻”,質量較好。挖起後趁鮮洗去泥土,用清水或白礬水略泡,刮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切片,攤開晾幹。
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頂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嘴狀的芽或殘留莖基;另端有圓臍形疤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角質樣。氣微,味甘。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表皮有殘留,下皮由2~3列切向延長的栓化細胞組成。皮層為10數列多角形細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較老塊莖皮層與下皮相接處有2~3列橢圓形厚壁細胞,木化,紋孔明顯。中柱大,散列小型周韌維管束;薄壁細胞亦含草酸鈣針晶束。髓部細胞類圓形,具紋孔。
粉末黃白色至黃棕色。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多角形,直徑70~180μm,壁厚3~8μm,木化,紋孔明顯。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25~75(93)μm。用醋酸甘油水裝片觀察含糊化多糖類物的薄壁細胞無色,有的細胞可見長卵形、長橢圓形或類圓形顆粒,遇碘液顯棕色或淡棕紫色。螺紋、網紋及環紋導管直徑8~30μm。
(2)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漬4 小時,隨時振搖,濾過。濾液加碘試液2~4滴,顯紫紅色至酒紅色。
(3) 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另取天麻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9:1: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及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應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甲醇-磷酸鹽溶液(0.1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1mol/L磷酸氫二鈉溶液等量混合)-水(1.5:3:95.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0nm。 理論板數按天麻素峰計算應不低於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天麻素對照品(80℃幹燥1 小時)25mg,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 中含天麻素1m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經80℃幹燥後的本品粉末0.5g,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甲醇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鐘,靜置24小時,振搖後再超聲處理15分鐘,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靜置。取上清液離心,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μl 與供試品溶液5~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含天麻素(C13H18O7) 不得少於0.10%。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經。
功能主治平肝息風止痙。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用法用量 3~9g。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天麻
(壹)概述
別名赤箭、木浦、明天麻。
為蘭科天麻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Blume),以塊莖入藥。天麻性平味甘,具有熄風定驚的功效。主治小兒高熱驚厥,肢體麻木不仁,偏頭痛,眩暈、高血壓、頭暈失眠等癥。
各家論述
1.《本草衍義》:天麻,用根,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仍須加而用之,人或蜜漬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則得矣。
2.李杲:肝虛不足者,宜天麻、芎窮勞以補之。其用有四:療大人風熱頭痛,小兒風癎驚悸,諸風麻痹不仁,風熱語言不遂。
3.《綱目》: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素問》雲,諸風掉眩,皆屬於木。故天麻入厥陰之經而治諸病。按羅天益雲: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今有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
4.《藥品化義》:天麻,氣性和緩,《經》曰,肝苦急,以甘緩之。用此以緩肝氣。蓋肝屬木,膽屬風,若肝虛不足,致肝急堅勁,不能養膽,則膽腑風動,如天風之鼓蕩為風木之氣,故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由肝膽性氣之風,非外感天氣之風也,是以肝病則筋急,用此甘和緩其堅勁,乃補肝養膽,為定風神藥。若中風、風癎、驚風、頭風、眩暈,皆肝膽風證,悉以此治。若肝勁急甚,同黃連清其氣。又取其體重降下,味薄通利,能利腰膝,條達血脈,諸風熱滯於關節者,此能疏暢。凡血虛病中之神藥也。
5.《本草新編》:天麻,能止昏眩,療風去濕,治筋骨拘攣癱瘓,通血脈,開竅,余皆不足盡信。然外邪甚盛,壅塞經絡血脈之間,舍天麻又何以引經,使氣血攻補之味,直入於受病之中乎?總之,天麻最能祛外束之邪,逐內避之痰,而氣血兩虛之人,斷不可輕用之耳。
6.《本草正義》:天麻氣味,古皆稱其辛溫,蓋即因於《本草經》之赤箭,而《開寶》、甄權諸家,稱其主諸風濕痹,冷氣癱瘓等證,皆因辛溫二字而來,故視為驅風勝濕,溫通行痹之品。然潔古諸家,又謂其主虛風眩暈頭痛,則平肝息風,適與祛風行痹宣散之法相背。使其果屬辛溫宣散,則用以治虛風之眩暈頭痛,寧不助其l騰而益張其焰?何以羅天益且謂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從此知果是風寒濕邪之痹著癱瘓等癥,非天麻之所能奏效也。蓋天麻之質,厚重堅實,而明凈光潤,富於脂肪,故能平靜鎮定,養液以息內風,故有定風草之名,能治虛風,豈同誑語。今恒以治血虛眩暈,及兒童熱痰風驚,皆有捷效,故甄權以治語多恍惚,善驚失誌,東垣以治風熱,語言不遂,皆取其養陰滋液,而息內風。蓋氣味辛溫之說,本沿赤箭之舊,實則辛於何有,而溫亦虛言。
7.《本經》:主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
8.《別錄》:消癰腫,下支滿,疝,下血。
9.《藥性論》:治冷氣頑痹,癱緩不遂,語多恍惚,多驚失誌。
10.《日華子本草》: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
11.《開寶本草》:六髦罘縭裕鬧?新危,利腰膝,強筋力。
12.張元素:治風虛眩暈頭痛。
13.《本草匯言》: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癎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壹切中風,風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