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於北京, 萬裏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
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裏,因此又稱作萬裏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裏,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壹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征。同時,長城於1987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萬裏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壹大奇跡。以雄峙中國北方大地的萬裏長城為中介的南北廣大地域所構成的長城帶,橫貫今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壹部分地區,也包括歷史時期處於今蒙古人民***和國和朝鮮半島的若幹地區。其範圍南北寬約數百公裏乃至上千公裏,東西長約數千公裏。長城帶自遠古至今居住著眾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關系的發展,是觀察和理解長城帶壹切事物的關鍵所在。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城帶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壹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們都與分布在長城帶的20多個民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無論已經消失的還是繼續發展的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萬裏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展的產物,但對於長城南北民族關系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尚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系發展的內在聯系,對於長城學、民族學及中國民族關系史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位置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南嶺山系的西南部,東經109°45''—104°40'',北緯24°18''—25°41'',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巖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壹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 27809 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 565 平方公裏。
桂林是壹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壹國家,統壹思想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壹直是
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裏,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余件石刻和壁書,另外,歷史還在這裏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遊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城,眾多的愛國作家、藝術家會集在這裏,譜寫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富饒的文化。千百年來,桂林壹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壹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
西湖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湖面南北長3.3公裏,東西寬2.8公裏,水面原面積5.64平方公裏,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裏,湖岸周長15公裏。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淺處不到1米,最濘處有5米多。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裏,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裏湖、外湖、嶽湖、西裏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壹年壹換變成每月壹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原為古海灣,錢塘江泥沙淤阻後形成。
西湖多數水域處於富營養狀態,小南湖和三潭內湖已接近富營養下限,主要汙染物是生活汙染,N、P過正常值6~4倍;年平均水溫17.6℃,最高10月 28.6℃,最低3月4.0℃,無湖冰;80年代初魚類有51種,分屬10目16科43屬,魚類來源有:(1)固有野雜魚;(2)錢塘江帶入魚類;(3) 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種,養殖魚類成為優勢西湖最主要的放養魚種是鰱和鱅,兩者占總放養量的75%~80%;其次是鯽、河內鯽,其他養殖魚類還有團頭魴、細鱗鯝、圓吻鯝、以及鰻鱺等,為保護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養草魚和青魚,西湖還有少量。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個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壹個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古跡遍布,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獲得榮譽
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壹;
2007年5月8日,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次大會上,“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新的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故宮的整個建築被兩道堅固的防線圍在中間,外圍是壹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裏的城墻,墻高近10米,底寬8.62米。城墻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墻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築中的傑作。
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壹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征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後居住的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壹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壽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興,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心殿,其後即為姘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建築的外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墻,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故宮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故宮“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漢白玉臺基上,臺基四周矗立著雕龍石柱。這是宮殿群中最大的建築。殿高36米,寬63米,面積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兩米高的臺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後是高雅的屏風,還有瀝粉金漆的龍柱和精致的蟠龍藻井,富麗堂皇。明清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
故宮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後,是故宮“三大殿”之壹。該殿是壹座單檐攢尖頂的方形殿。每邊21米,各三間,走廊列柱20根,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衛等的朝拜,每逢各種大禮的前壹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故宮保和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之後,是故宮“三大殿”之壹。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請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間,把三年壹次的殿試由太和殿移至這裏舉行。保和殿東西兩側的廡房現改為歷代藝術陳列館,陳列有從原始社會到清代約六千年的中華藝術瑰寶。
故宮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殿中設寶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及平日處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後搬出。每年元旦、燈節、端午、中秋、冬至、萬壽等節,按例在此舉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後欞柩停在此殿。
故宮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宮後,是明清時為皇後舉辦壽慶的地方。殿內存玉璽25塊;西側陳設乾隆年間造的自鳴鐘;東側為銅壺滴漏,清世祖順治禁止內官幹預政事的鐵牌也立於此殿。
故宮坤寧宮
坤寧宮在明朝時是皇後的寢宮,又叫中宮,順治年間仿照沈陽清寧宮重建,同時將西暖閣改為祭神的場所,經常在此舉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東暖閣則作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帝都在此舉行過大婚。
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
故宮儲秀宮
儲秀宮是明清兩代後妃居住的地方。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剛進宮被封為蘭貴人時,曾在這裏居住。鹹豐六年三月升為懿嬪的慈禧,在這裏生下同治皇帝。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長春宮的慈禧太後,為慶祝五十歲生日,移居此宮,並重修宮室,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
故宮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
故宮禦花園
禦花園原名宮後苑,今俗稱禦花園,占地壹萬二千平方米,有建築二十余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采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疊砌而成,上築禦景亭,每年重陽節帝後在此登高。
黃山
黃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東經118°1'度,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裏,東西寬約30公裏,面積約1200平方公裏,其中精粹風景區154平方公裏。黃山山脈東起績溪縣的大嶂山,西接黟縣的羊棧嶺,北起太平湖,南臨徽州山區。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壹,世界遊覽勝地。
景區特點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蕩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
黃山自然環境條件復雜,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還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壹處,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其中屬國家壹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0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藥“黃山靈芝”馳名中外。 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蘇門羚、長尾雉等14種中國國家級保護的野生動物。
獲得榮譽
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
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壹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
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位於河北省承德市,距離北京230公裏。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中心區以北,武烈河西岸壹帶狹長的谷地上,它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89年建成。山莊的建築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余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始建於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避暑山莊占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蜿蜒起伏的宮墻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於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麽大。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壹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同時又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這是清帝處理民族關系重要舉措之壹。由於存在眾多群體的歷史文化遺產,使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名勝、和四十四處風景名勝保護區之壹,承德也因此成為全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
獲得榮譽
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曾用名熱河行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避暑山莊與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這四座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裏面的園林壹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位於陜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裏處的驪山北麓,是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之壹。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在兵馬俑壹號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廳,設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向中外廣大旅遊者開放。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帝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采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仲山、峻峨山下死屍成片,側面顯示了整個工程的殘酷。
1961年,中華人民***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