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沛什麽大學畢業介紹如下:
張沛是1992-1995: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本科生。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特聘教授。
人物經歷
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學士(1995),復旦大學文學碩士(1998),北京大學文學博士(2001),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後(2001-2003)。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主講課程
先後為研究生開設“20世紀西方文論”、“詩學範疇專題研究”、“歐美文學導讀”等課程。
主要貢獻
專著
《隱喻的生命》,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學術論文
1、《嫦娥與提托諾斯:兩個變形神話的比較》,載《復旦學報》1998年第1期,第127-132頁。
2、《中西戲劇楔子隅論》,載《弦歌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71-178頁。
3、《談中西戲劇中的詩與樂》,載《晉陽學刊》1999年第6期,第65-68頁。
4、《想象:遊弋於修辭與認知之間》,載《多邊文化研究》第1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4月,第440-460頁。
5、《飛躍意義之塹:“本義”與“隱喻義”的永恒追逐》,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第96-102頁。
6、《比較:作為認知基本方法的隱喻機制》,載《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第1期,第43-55頁。
7、《混沌的瞬間澄明:轉換生成的生命隱喻》,載《國外文學》2002年第2期,第12-17頁。
8、《仿真之境:文學文本的隱喻生存形態》,載《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第3-7頁。
9、《意象·象征·神話:隱喻詩學的譜系研究》,載《東方叢刊》2003年第1期,第42-56頁。
10、《轉換生成:隱喻的辯證生命形態》,載《國外文學》2003年第2期,第3-12頁。
11、《〈哈姆雷特〉與莎劇的中文翻譯》,載溫儒敏主編:《高等語文》(第二十四章),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512-518頁。
12、《隱喻》,載《跨文化對話》第12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第142-158頁。
13、《隱喻:壹個社會政治修辭學的研究》,載《多邊文化研究》第2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9月,第301-321頁。
14、《修辭與認知:隱喻詩學的認識論研究》,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第壹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7月,第288-311頁。
15、《論林語堂的語錄體創作》,載《東方叢刊》2004年第3輯,2004年8月,第184-195頁。
16、《隱喻:人與言的和解者》,載《中國比較文學》2004年第3期,第151-162頁。
書評隨筆
1、《人與位》,載《新批評文叢》第3輯,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11月,第23-33頁。
2、《隱喻:比較研究的基本方法》,載《中華讀書報》2000年5月10日第22版。
3、《林語堂的文化雙語意識》,載《中華讀書報》2000年10月25日第23版。
4、《對“壹”的信念》,載《跨文化對話》第5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第79-84頁。
5、《面向不可能的可能——德裏達在京講演述評》,載《跨文化對話》第8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3月,第34-41頁。
6、《責任:新世紀的人類倫理》,載《跨文化對話》第9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第40-45頁。
7、《與春天的絕望之約——評桑塔亞納的早期哲學名著〈理性中的生命〉》,載《跨文化對話》第11期,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3月,第162-1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