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禦醫簡介

禦醫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註解 附: 1 古籍中的禦醫 1 拼音

yù yī

2 註解

禦醫,有些皇朝稱為太醫,是古代專門為皇帝及宮廷親屬治病的宮廷醫師。因此,禦醫(太醫),是早期國家體制下的醫生職務稱謂之壹,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指定的大臣、娘娘等。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封建帝國壹去不返,禦醫連同封建帝制早就被歷史文獻塵封起來,束之高閣了。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大量的影視劇穿越幹朝古代,看到禦醫的影蹤。

禦醫究竟產生於何時,如今很難說得清楚。大量的歷史資料證實,民間的醫生最早並不叫做醫生,而是叫做祭祀,或叫巫祀,開始多為部落首領兼任,他(她)們主要負責部落或宗族的祭祀,被民間視為“有法術的人”或“與神相通之人”。他(她)們在負責部落或宗族的祭祀的同時,掌握了壹些草藥知識以及民間偏方、單方,常以神靈的名義配以“靈丹妙藥”或“祖傳秘方”為人們治病療疾,所以,這些民間略懂醫術之人最早被人們稱為“巫醫”,其醫、術被稱為“巫術”。而比較正規壹點的醫生大多出現在皇宮裏,在皇宮裏有了醫生這壹職務之後,為了區男U於民間醫生,便有了禦醫這壹稱謂。

夏商周時代,有關醫生的記載很少。從現存的資料來看,醫生最先出現在宮廷中。在西周之前,醫生都是為帝王服務的禦醫,到了東周春秋以後,壹些民間醫生才開始產生。戰國時期,可以看到有關太醫、太醫令的壹些記載,從而才對宮廷禦醫和民間醫生有了壹個初步明確的劃分。因缺乏可靠的資料證實,尚難確認秦時就有太醫壹職的設置。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西漢時已有太醫的設置,這算是對禦醫正式的記載了。

雖說在古代禦醫是專門為皇帝及其宮廷親屬治病的宮廷醫師,但是,皇帝禮賢下士,特殊時期或危機時刻,比如皇親國戚、老臣、重臣或宮女生命垂危之際,會命禦醫醫治,皇帝也會將禦醫贈予功勞勛著的大臣,對其進行短期或者永久貼身保健治療。比如,晚清壹品經略督臣傅振邦,曾連連解圍邊疆吃緊戰事,救國朝於危難。由於其陣前督戰腕部受重傷後,還在肩負國家重任,皇帝便賜禦醫專門負責他的傷病及健康,後來另賜禦廚,與禦醫***同負責傅振邦的治療和保健工作。

古籍中的禦醫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三翼醫通考(上)]大明會典醫政官制

凡本院習業分十三科,自禦醫以下,與醫土醫生各專壹科。凡本院院使、院判、禦醫,日於內府禦藥局分兩班輪直...

《本草品匯精要》:進本草品匯精要表

醫院院判(臣)劉(文泰)(臣)王()修職郎太醫院禦醫(臣)高(廷和)等謹以所修本草品匯精要進呈者(臣...

《中國醫籍考》:[卷五十五]方論(三十三)

龍潭八都城。用文早承家學。尤邃於醫。初入太醫院為禦醫。永樂八年。升院判。日侍文華殿。其醫主李明之朱彥...

《中國醫籍考》:[卷七十壹]方論(四十九)

失則急於修省。夷亂華則急於攘禦。醫道內外科亦然。禦醫劉宗序已輯內科全方。詳委而核要。而外科實並有關。...

《中國醫籍考》:[卷十三]本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