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
黃帝:
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黃帝以統壹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壹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顓頊(zhuān xū):
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壹,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顓頊生子窮蟬是虞舜的天祖。後來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孫。
顓頊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並列兩系中的壹系,成為中華民族人文***祖之壹。在流傳下來神話傳說中,顓頊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帝嚳(kù):
高辛氏,名俊(壹作夋,夔),出生於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據說是黃帝的曾孫,中華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壹,是《山海經》裏天帝帝俊的原型。
春秋戰國後,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嚳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是華夏民族的***同人文始祖,商、周兩朝先祖,帝摯、棄、契、帝堯之父。
堯:
姓伊祁,號放勛,古唐國人(今河北省保定市唐縣)。
中國上古時期方國聯盟首領、“五帝”之壹。堯為帝嚳之子,母為堯母慶都。十三歲封於陶(山西襄汾縣陶寺鄉),輔佐摯。十五歲,改封於平陽(今山西臨汾),號為陶唐氏。
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後,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葬於谷林(山東省鄄城縣)。堯從兄長帝摯那裏繼承帝位,並禪讓於舜。
主要成就:完善政治,治理水患,制定歷法
舜:
三皇五帝之壹。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故號為“有虞氏帝舜”,後世以舜簡稱之,中華民族的***同始祖。
舜禪讓王位給大禹傳了十六字心傳,即中華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壹,允執厥中。”中華心法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論。
他不僅是中華道德的創始人之壹,而且是華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擴展資料:五種五帝:
1、《五帝德》所說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人。其說根據《國語·魯語》對他們的贊譽而定。《帝系》為其編造了以黃帝為始祖的世系。《呂氏春秋》及《史記·五帝本紀》承用了此說。
2、《戰國策·趙策》與《易·系辭》提出的宓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五人。《莊子》、《淮南子·淑真訓》及《三統歷》亦承此說。《通鑒外紀》反對三皇五帝說,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3、《呂氏春秋·十二紀》所載的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禮記·月令》亦同此說。王符《潛夫論》並將古代各帝王部分別納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統之下。
4、《世經》所編排的古史系統依《十二紀》與《月令》,在黃帝與顓頊之間有少昊,鄭玄註《中侯敕省圖》即加少昊於第壹個五帝說,謂五帝有六人,俱合於五帝座星。
然東漢以來《稽命徵》等之說,把黃帝升為三皇之壹,皇甫謐《帝王世紀》從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為五帝。於是偽《尚書序》即據以將《世經》前面三名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接著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壹“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5、《通鑒外紀》及《路史發揮》引梁武帝蕭衍畫像碑述,以黃帝、少昊、顓頊、嚳、堯為五帝,似是最晚的壹說。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余卷,據陳立《白虎通疏證》,以為畫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畫像碑述》之訛,則此說仍出自漢人。
至於神話中的天神,《山海經》中皆稱帝,其後亦有“五帝”之稱。
參考資料:
三皇五帝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