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母親節。這個節日起源於古希臘,而現代的母親節來自美國,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人們通常在這壹天向他們的母親表達感激和敬意。但是很多人可能會奇怪,為什麽中國這個禮儀之邦沒有母親節?事實上,雖然曾經有人主張設立中國人的母親節,但按照易迅的話說,傳統孝道貫穿於每壹個傳統節日。對我們來說,每天都應該是母親節和父親節。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單獨設立母親節,反而會讓人覺得只在這壹天善待父母就足夠了。
回到正題,來說說我們的祖先,女媧。她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世女神,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相傳她用黃土按照自己的形象虛構了壹個人類,在島嶼坍塌後用融化的石頭補天,就像壹位母親呵護著自己的孩子,保護著人類。
在古代,許多文物遺址和彩陶裝飾都有史前人類抗洪鬥爭和生殖崇拜的信息。探究這些思想信息的文化根源,在於原始母系社會女性崇拜觀念的傳承。
很多先秦古籍,包括秦漢以來的史料都有。
我們可以說對女媧的童話故事很熟悉,這裏就不多說了,但是有壹點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女媧也是創造者。很多地方都有女媧在正月初壹、初二、初七造雞、狗、豬、羊、牛、馬、人的傳說。有些活著的神話還說女媧的身體變成了土地,她的骨頭變成了山脈,她的頭發變成了植被,她的血液變成了河流,就像創造世界的大神盤古壹樣。這些活的神話傳說是今天人們古老信仰的延續,值得特別關註。
況且女媧和伏羲雖然是血親,但是他們結婚了,建立了婚姻制度和規則。而且伏羲死後,女媧壹直在管理她的族人,並創造了壹種樂器叫笙棒,所以人們也把女媧當作音樂的祖先之壹。後人常說的“笙”,是中國古代的壹種傳統樂器。
此外,秦始皇以“皇帝”的稱號來證明他對三皇五帝都有很大的貢獻。雖然對“黃三”有不同的看法,但只有少數人,包括女媧。還有說女媧真的存在過,女媧部落的活動區域古籍中有很多記載,向北可以到達太行山南麓和濟源孟縣。
女媧的陵墓在古籍中也有記載,但說法不壹致。傳說女媧活躍在黃土高原,她的陵墓位於山西。女媧陵墓可能已經存在了三四千年。和黃帝陵壹樣,它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紀念性寺廟。
從這個角度來看,女媧對中華民族和文明真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以她為祖母,既是對她的尊重,也是對古文化的尊重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