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 原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壹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壹白。湖上影子,惟長堤壹痕,湖心亭壹點,與余舟壹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壹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
余強飲三大白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全都消失了。這壹天晚上八點左右,我劃著壹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空與雲層,遠山與湖水,渾然壹體,白茫茫壹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壹道痕跡,湖心亭的壹點輪廓,和我的壹葉小舟,和舟中的兩三個人影罷了。
(我)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壹個童子正把酒爐裏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麽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拉著我壹同喝酒。
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名,(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我回來岸邊下船時,船夫自言自語說道:“不要說相公您癡迷,還有和您壹樣癡的人呢!” 《白洋潮》 原文 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後喧傳曰:“今年暗漲潮。”
歲歲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嶽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見潮頭壹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
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後先。
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盡力壹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濕。旋卷而右,龜山壹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半空雪舞。
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先輩言:漸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
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譯文 (按照)舊例,(我)在三江鎮看潮,其實沒有潮水可以看。午後有人喧鬧著傳道:“今年暗漲潮啊!”年年(都)像這樣。
明崇禎十三年八月,(我) 到白洋祭奠朱恒嶽少師,與陳章侯、祁世培壹起。海塘上有人呼喊著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站在岸上,遠遠地看見潮頭像壹條線,從海寧奔騰而來,壹直到岸上。(潮水)稍稍靠近了壹點,(浪花)就隱隱約約露出白色,像驅趕千百群小鵝張開翅膀拍水飛迸。
漸漸又靠近了壹點,(潮水)噴出的泡沫濺起的水花,蹦跳起來像百萬頭雪獅,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們壹樣,百萬頭雪獅攢聚在壹起,沒有壹頭敢落後,拼命爭先。又靠近了壹點,(浪潮)像颶風壹樣逼來,水勢(就像)將要拍打著岸而上。
看的人驚慌後退,跑著躲避到岸下。潮到岸上,盡力壹撞,水花沖擊射開,濺起幾丈高(的浪花),看潮人的臉都被打濕了。
(潮水)迅速向右旋轉翻滾,被白洋山壹擋,潮水好像十分憤怒,水花四激,好像大炮把雁蕩山瀑布打碎了,像漫天大雪在飛舞,看的人心驚目眩。(我)看到這樣的情景心驚目眩,坐了好長時間,神色才恢復平靜。
先輩說:“浙江潮頭,從龕、赭兩座山沖刷激蕩而起。”白洋山在這兩座山之外,(但)潮頭卻更大,這是為什麽呢? 張岱(1597年~1679年)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鑒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
張岱為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瑯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白洋潮》等絕代文學名著。 高祖天復,官至雲南按察副使,甘肅行太仆卿。
曾祖張元汴,隆慶五年(1571)狀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讀,詹事府左諭德。祖父張汝霖,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士,官至廣西參議。
父張耀芳,副榜出身,為魯藩右長史。張岱的出身,又是書香門第,家學淵源。
先輩均是飽學之儒,精通史學、經學、理學、文學、小學和輿地學。被舅父誇為“今之江淹”。
天復、元汴父子曾撰修《紹興府誌》《會稽誌》及《山陰誌》,“三誌並出,人稱談遷父子。”(《家傳》)(下引張岱詩文及評論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鹹淳點校的《張岱詩文集》者,均只註篇名。)
祖父汝霖,“幼好古學,博覽群書。”(同上)至老,手不釋卷。
曾積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韻山》,後因與《永樂大典》類同而輟筆(《陶庵夢憶韻山》)。張氏三世藏書,岱“自垂髫聚書四十年,不下三萬卷。”
(《陶庵夢憶三世藏書》)張岱的出身,還是壹個文藝之家。祖孫幾代都工詩擅文,鹹有著述。
天復有《鳴玉堂稿》,元汴有《不二齋稿》,汝霖有《石介園文集》,耀芳“善歌詩,聲出金石。”(《家傳》)張氏從汝霖起,自蓄聲伎,講究此道。
耀芳“教習小蹊,鼓。
2. 海人與山客辯其方物的文言文翻譯孫綽子曰。海人與山客辯其方物。海人曰。衡海有魚。額若華山之頂。壹吸萬頃之波。山客曰。鄧林有木。圍三萬尋。直上千裏。旁蔭數國。有人曰。東極有大人。斬木為策。短不可杖。釣魚為鮮。不足充脯。玄中記曰。百歲之樹其汁赤如血。千歲之樹精為青羊。萬歲之樹精為牛。
是這段文字嗎?我譯壹下:
孫綽子說:“海邊的人跟山裏的人爭辯各自的物產優劣。海琺礌粹啡誄獨達掃憚激邊的人說:衡海裏有條大魚,額頭像華山的頂峰那麽大,壹口能吸光萬頃海面的水波。山裏人說:鄧林有棵大樹,樹圍有三萬尋那麽粗,樹幹筆直向上有千裏高,枝葉向旁邊遮蔽了好幾個國家。有個人說:東極有個高大的人,砍了這棵大樹做拐杖,嫌太短不能拄著;釣了這條大魚做菜,不夠做肉脯的。《玄中記》說:生長百年的樹它的汁液紅得像血;千年的樹精能變化作青羊;萬年的樹精變作牛。
3. 日月溯 張岱 文言文翻譯《日月湖》是描寫清初寧波月湖風光的壹篇佳作,景中寓情,議中含情,情景交融,感情騰挪跌宕,時間上古今跨度大,空間上角度跳躍快,這壹切均源於作者內心的激蕩澎湃。
張岱將湖光水色之美、家國興衰之嘆、人生起落之悲以及濃濃的懷舊情結都匯聚在《日月湖》之中,可謂“納須彌於芥子”,方寸之中蘊蓄無限。《日月湖》是壹個消亡的時代的風華,是小品文的極致,是壹朵藏在浩瀚書頁之間、雕謝零落的花。
原文
寧波府城內,近南門,有日月湖。日湖圓,略小,故日之;月湖長,方廣,故月之。二湖連絡如環,中亙壹堤,小橋紐之。日湖有賀少監祠。季真朝服拖紳,絕無黃冠氣象。祠中勒唐玄宗《餞行》詩以榮之。季真乞鑒湖歸老,年八十余矣。其《回鄉》詩曰:“幼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孫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八十歸老,不為早矣,乃時人稱為急流勇退,今古傳之。季真曾謁壹賣藥王老,求沖舉之術,持壹珠貽之。王老見賣餅者過,取珠易餅。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王老曰:“慳吝未除,術何由得!”乃還其珠而去。則季真直壹富貴利祿中人耳。《唐書》入之《隱逸傳》,亦不倫甚矣。月湖壹泓汪洋,明瑟可愛,直抵南城。
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圍湖岸,亦間植名花果木以縈帶之。湖中櫛比者皆士夫園亭,臺榭傾圮,而松石蒼老。石上淩霄藤有鬥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縉紳,田宅及其子,園亭及其身。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園亭亦聊且為之,如傳舍衙署焉。屠赤水娑羅館亦僅存娑羅而已。所稱“雪浪”等石,在某氏園久矣。清明日,二湖遊船甚盛,但橋小船不能大。城墻下趾稍廣,桃柳爛漫,遊人席地坐,亦飲亦歌,聲存西湖壹曲。
譯文
寧波府城裏面,靠近城南門的地方,有個日月湖。日湖是圓形的,稍微小點,所以叫“日湖”;月湖是長形的,面積稍大,所以叫“月湖”。兩個湖連在壹塊就像壹個圓環,中間隔著壹道湖堤,小橋像紐帶壹樣跨在上面。日湖邊上有賀少監(賀知章,做過少監的官職)的祠堂。賀知章的塑像身著寬長的朝服,壹點都沒有黃冠(戴黃帽子的人,指詩人)的架勢。祠堂中刻著唐玄宗為他寫的《餞行》詩,表示他的榮耀。賀知章請求回鑒湖老家養老,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他的《回鄉》詩說:“幼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孫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八十才告老回家,不算早了,當時人卻稱他是急流勇退,世代相傳。賀知章曾經拜訪壹個賣藥的姓王的老者,求延年益壽的方法,拿壹個珍珠送給他。老者看見賣餅的人路過,就用珍珠換了餅吃。賀知章不好意思開口,非常懊惱悔恨。老者說:“吝嗇的毛病沒有除去,長生的辦法從哪來呢!”於是把珍珠還給他走了。這麽說賀知章只不過是壹個追求富貴利祿的人了。《隱逸傳》寫進《唐書》,也算是很不倫不類了。月湖壹湖浩蕩的湖水,明亮閃耀惹人可愛,直通南城。
城下面種植的桃樹柳樹密密麻麻,不滿在湖岸四周,中間也種植了名花果木來穿插。湖中麟次櫛比的都是官人們修的園亭,樓臺都已傾斜破敗,而松樹石頭依然蒼翠悠久。石頭上的淩霄藤有像鬥壹樣大的,大概是活了百年以上了。四明壹代的官宦世家,田宅留給後代,園亭自己享用(意思是死後埋葬於此)。噴泉樹木石頭,大多暮楚朝秦(經常變換風格),所以園亭也姑且這樣,就像驛館衙門。屠赤水娑羅館也只剩下娑羅壹個了。所謂的“雪浪”等石頭,在其中壹家的園林裏面很久了。清明時節,兩個湖裏的遊船非常多,但橋太小所以船都不大。城墻下走得稍遠壹點,桃花爛漫柳樹成蔭,遊人席地而坐,壹邊飲酒壹邊唱歌,有壹首歌被錄入《西湖》裏面。
4. 《張岱家傳》文言文閱讀答案是什麽《張岱家傳》文言文閱讀答案是:
6.B
7.D
8.(1)妳就算了,回去後教育兒子讀書,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業。
(2)朋友用經書中的考題彼此商量,(考題)壹傳入他耳中文章馬上就形成了,後來再有談到(考題)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聽了。
9.考生書法的優劣對考試成績有影響;可捐納財貨進入太學;考題出自經書;考官的喜好直接決定考試結果。
1.原文:
祖諱汝霖,號雨若。幼好古學,博覽群書。少不肯臨池學書,字醜拙,試有司,輒不利。遂輸粟入太學,淹賽二十年。文恭①捐館,家難漸至。大父讀書龍光樓,輟其梯,軸轅傳食,不下樓者三年。江西鄧文傑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郵亭,文潔對大父邑邑不樂,蓋文潔中忌者言,言大父逆開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見大父覲歇預。是日將別,顧大父曰: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獲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潔曰:有是乎?吾且面試子。乃姑六十而耳顧題,大父走筆戎,文不加點。文潔驚喜,去節曰:子文當名世,何止料名?陽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讀書鶴鳴山,書夜不輟,病目眚,下幃靜坐者三月。友人以經書題相商,入耳文立就,後有言及者,輒塞耳不敢聽。入閑,日未午,即完牘,牘落壹老教諭房。其所取牘,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牘且盡已。教諭忿恚而泣,公簡其牘少七卷,問教諭,教諭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資耳。公曰:亟取若笑資來!公壹見,撫掌稱大妙,洗卷更置丹鉛。《易經》以大父擬元,龔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進士,授清江令,調廣昌,僚案多名下士。貞父黃先生善謔弄,易大父為紈絝子。巡方下疑獄,令五縣會之,貞父語同寅曰:爰書例應屬我,我勿受,諸君亦勿受,吾將以困張廣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辭,走筆數千言,皆引經據典,斷案如老吏,貞父歙然張口,稱奇才!奇才!遂於大父定交,稱莫逆。滿六載,考卓異第壹。
2.題目: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不事文墨久已事:從事
B.病目眚病:疲憊
C.詈不佳詈:責罵
D.令五縣會鞠之鞠:審訊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3分)
A.張汝霖早年雖博覽群書,但在科舉方面並不順利,直至他父親去世都沒有考取功名。
B.鄧文浩公聽信別人的傳言,認為張汝霖已難以造就,後通過當面測試才改變了看法。
C.張汝霖參加科考時差點因老教諭的昏聵而名落孫山,幸虧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黃貞父斷案時遇到難題,無法解決,張汝霖下筆千言,精準斷案,黃稱贊他為奇才。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漢語。(8分)
(1)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
(2)友人以經書題相商,人耳文立就,後有言及者,轍塞耳不敢聽。
9.根據文中張作霖的科舉經歷,概括當時科舉考試的相關特點。(4分)
5. “方”字用古文有哪些翻譯“方”字古語釋義:
壹、〈動詞〉的解釋
1、象形。下從舟省,而上有竝頭之象。故知並船為本義。
2、等同:相當 例子:梓人為侯,廣與崇方。——《周禮·考工記》。
3、比擬 例子:贊票騎亦方此意。——《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註:“比類也。”
4、辨別 例子: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國語·楚語下》
5、占有 例子:維鵲有巢,維鳩方之。——《詩·召南·鵲巢》
6、通“放”( fàng)。依據;依托 例子:方天之休。——《左傳·哀公十六年》
7、通“仿”( fǎng)。模擬的意思,例子: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勸學》
8、通“謗”( bàng)。指責別人的過失 [vilify;defame;slander]
二、〈名詞〉
1、竹木編成的筏
2、方形
3、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4、地區;地方
5、方面
6、規律;道理
7、合成藥物的配方 ;
8、品類;類別 [sort]
9、平方米的簡稱 ;
10、方法
11、方圓
12、通“房”( fáng)
13、植物種子的外皮
14、住室
15、姓
三、〈形詞〉
1、方正(人行為、品性正直無邪);正直 [upright]
2、通“旁”( páng)。遍,廣的意思;
四、〈副詞〉
1、方才;剛才
2、表示時間、相當於“始”“才”
3、又如:如夢方醒;方當(正當,正值)
4、表示時間:正在。
5、表示時間 ,相當於“將”
6、表示情態方式,相當於“壹並”
7、表示範圍或程度,相當於“只”、“僅”
五、〈介詞〉
1、表示時間,相當於“在”、“當”
2、又 。
6. 日月溯張岱文言文翻譯寧波府城內,近南門,有日月湖。
日湖圓,略小,故日之;月湖長,方廣,故月之。二湖連絡如環,中亙壹堤,小橋紐之。
日湖有賀少監祠。季真朝服拖紳,絕無黃冠氣象。
祠中勒唐玄宗《餞行》詩以榮之。季真乞鑒湖歸老,年八十余矣。
其《回鄉》詩曰:“幼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孫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月湖壹泓汪洋,明瑟可愛,直抵南城。
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圍湖岸,亦間植名花果木以縈帶之。湖中櫛比者皆士夫園亭,臺榭傾圮,而松石蒼老。
石上淩霄藤有鬥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譯文:寧波府城裏面,靠近城南門的地方,有個日月湖。
日湖是圓形的,稍微小點,所以叫“日湖”;月湖是長形的,面積稍大,所以叫“月湖”。兩個湖連在壹塊就像壹個圓環,中間隔著壹道湖堤,小橋像紐帶壹樣跨在上面。
日湖邊上有賀少監(賀知章,做過少監的官職)的祠堂。賀知章的塑像身著寬長的朝服,壹點都沒有黃冠(戴黃帽子的人,指詩人)的架勢。
祠堂中刻著唐玄宗為他寫的《餞行》詩,表示他的榮耀。賀知章請求回鑒湖老家養老,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
他的《回鄉》詩說:“幼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孫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八十才告老回家,不算早了,當時人卻稱他是急流勇退,世代相傳。
賀知章曾經拜訪壹個賣藥的姓王的老者,求延年益壽的方法,拿壹個珍珠送給他。老者看見賣餅的人路過,就用珍珠換了餅吃。
賀知章不好意思開口,非常懊惱悔恨。老者說:“吝嗇的毛病沒有除去,長生的辦法從哪來呢!”於是把珍珠還給他走了。
這麽說賀知章只不過是壹個追求富貴利祿的人了。《隱逸傳》寫進《唐書》,也算是很不倫不類了。
月湖壹湖浩蕩的湖水,明亮閃耀惹人可愛,直通南城。城下面種植的桃樹柳樹密密麻麻,不滿在湖岸四周,中間也種植了名花果木來穿插。
湖中麟次櫛比的都是官人們修的園亭,樓臺都已傾斜破敗,而松樹石頭依然蒼翠悠久。石頭上的淩霄藤有像鬥壹樣大的,大概是活了百年以上了。
7. 張岱硚園文言文翻譯砎園,水盤繞縈回其中,而充分利用了水,但是園子的布局安排又仿佛沒有水。主建築壽花堂,以堤、小眉山、天問臺、竹徑為界。曲折悠長,這是利用了水。
內宅部分,以霞爽軒、酣漱閣、長廊、小曲橋、東籬隔離開,非常幽深,這也是利用了水。
砎園面對著龐公池,以鱸香亭、梅花禪房截斷,顯得安靜而閑遠,這又是利用了水。
砎園沿著城墻壹帶修築,以貞六居、無漏庵、菜園及鄰居小戶遮護,幽靜而安閑。對水的利用也算到極致了。而水的神色意旨還是歸於龐公池的水。龐公池,別人拋棄,我則充分利用,使之專壹地映襯砎園,仿佛眼睛再也不看別人,衷腸不為他人所牽轉,嘴不應答別人。臥龍山蜿蜒遊動,多次曲折而欲親近龐公池水,而龐公池水仿佛都不看它壹眼。人家都說砎園善於用水,而最終得水之大力。我祖父在的時候,砎園極其華麗。有壹次兩個老人在園中盤桓賞玩,其中壹個說:竟然是蓬萊仙居壹樣啊。另壹個老人啐他說:那邊哪有這樣好。
8. 方在古文裏是什麽意思“方”在古文裏的意思大部分與現代漢語字義相同。相同部分不列舉,只回答不同部分。
現代漢語不再使用的實詞意義主要有:
1、並列,並行。
如:《史記·酈食其列傳》:“蜀漢之粟,方船而下。”——方船指船只並聯,現代漢語指方形的船。
再如:兩車並排行駛稱“方軌”,並排的窗戶稱“方軒”。
2、等同,相當 。同“仿”。
如:《戰國策》:“今者,齊、韓相方,而國圍攻焉,豈有敢曰我其以三萬救是者乎哉?”——齊、韓相方,現代漢語用“相仿”。
3、表示比擬。
如:呂布使用的“方天畫戟”,其中的方天為“可與上天相比”。
4、辨別。
如:《國語·楚語下》:“民神雜糅,不可方物。”——方物即“分辨事物”。
5、指周遭,四旁。
如:陶淵明《歸園田居》:“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方宅,沿住宅周邊。
6、道理、學問。
如:《韓非子·六反》:“學道立方,離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學之士。”——立方,建立學說。
再如:“見笑於大方之家。”——被大方之家恥笑。大方之家,有大學問的人。
此外,“方”作副詞、介詞時,與現代漢語的區別主要有:
1、對應現代漢語“剛才”。
如:方才;如夢方醒。
2、對應現代漢語“正要”、“正當”、“正在”。
如:“守門卒方熟睡”;方興未艾。“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3、對應於“在”、“當”。
如:“方其盛時必毀”;“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9. 張岱的棲霞文言文翻譯翻譯:水沐浴清掉,葉喧涼吹,街道馬聲開始禁止。
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熟悉依露井,笑著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
人靜夜久憑闌,愁不歸眠,立殘更箭。人平靜夜久憑欄,愁不回家睡,立殘更箭。
嘆年華壹瞬,人今千裏,夢沈書遠。嘆年華壹瞬間,人們現在千裏,夢見沈書遠。
空見說、鬢怯瓊梳,容銷金鏡,漸懶趁時勻染。空見說、鬢膽怯瓊梳,容銷金鏡,漸漸懶惰趁時均勻染色。
梅風地溽,虹雨苔滋,壹架舞紅都變。梅風地消退,虹雨苔增多,壹架舞都變紅。
誰信無聊為伊,才減江淹,情傷荀倩。誰相信無聊為伊,才能減少江淹,情傷荀請。
但明河影下,還看稀星數點。但是銀河影下,回看稀星數點。
註釋:清蟾:指月亮。葉喧涼吹:謂涼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
更箭:古代計時器中用以計時之箭。瓊梳:梳子的美稱。
金鏡:銅鏡。勻染:打扮。
梅風:梅雨季節的風溽濕潤。舞紅:隨風飄舞的落花。
才減江淹:《南史·江淹傳》雲:“江淹少時,宿於江亭,夢人授五色筆,因而有文章。後夢郭璞取其筆,自此為詩無美句,人稱才盡。”
情傷荀倩:《世說新語·惑溺》:荀奉倩妻曹氏有艷色,妻常病熱,奉倩以冷身熨之。妻亡,未幾,奉倩亦亡。
明河: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