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名字的:字輩

什麽是名字的:字輩

字輩,是宗族內規定族人取名統壹使用的表明輩(代、世)次用字(偏旁)聯綴的成語、對聯或詩句。各族譜中對字輩的稱謂不統壹。稱呼“字輩”的有資中《陳譜》;稱呼“字派”的有《羅譜》、《馬譜》、《王譜》、內江《鐘譜》;稱呼“班次”的有《朱譜》、《馬譜》、內江《鐘譜》、《鄧譜》、《周譜》;稱呼“班行”、“班排”的有內江《鐘譜》;稱呼“班派”的有《王譜》;稱呼“班輩”的有跳墩壩《張譜》;稱呼“班位”的有資陽《葉譜》;稱呼“輩數”的有染坊壩《張譜》;稱呼“派名”的有《周譜》、《李譜》;稱呼“派弟”的有內江《鐘譜》;稱呼“派行”的有簡陽河東《鐘譜》;稱呼“名次”的有簡陽城《鐘譜》等等。有的同譜內也稱謂不壹,《馬譜》不同稱謂有三種,內江《鐘譜》不同稱謂達五種。這是無規範統壹的名稱或同譜多修等原因造成的。我國按照字輩取名起源較早,稱為“排行”,即“兄弟雙名,其上壹字或下壹字相同”,“單名以偏旁為排行” 。《左傳》中有長狄兄弟四人,名為僑如、焚如、榮如、簡如,“這是排行之始。”漢末的劉琦、劉琮兄弟,三國魏的應璩、應玚兄弟,都是用“玉”作偏旁(《中國文化史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李譜》“派名”中說:“命名之誼詳於中(申)繻,班次則肇始羲和。成周八士,分伯、仲、叔、季,後世昆季,以壹字聯綴,誼實本此。秦、漢以來,二名特少,如元方、季方,其僅見也。新莽禁二名,迄於魏、晉,此風少歇。右軍、大令父子同派,斯實紊矣。”其中關於命名問題,提及了魯桓公的嫡長子出生後,曾經問名於大夫申繻的典故(《左傳·桓公六年》),但認為“班次則肇始羲和”是不可信的,羲和是神話人物,在屈原《離騷》和《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有記載;同時講了先秦已經有了“以壹字聯綴”昆季的命名,但在秦至魏、晉間,“二名特少”,有王莽禁止二名的原因。至於認為王羲之和王獻之因為“之”字而是同輩“實紊矣” ,則是不知道晉至南朝間的人,取名喜用“之”字綴後,父子間也如此,非以字輩取名。字輩在宗族中維護宗族制度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簡陽河東《鐘譜》“命名派行” 裏有壹段話,高度概括了字輩的作用。“世系源流,國史賴以序始終,而家乘則賴以序昭穆。乃近世之宗支混淆,昭穆亦因之失序者,果世系之不明與,亦派行之未立故耳。故茲者公同酌定……預派五十六字,……挨行命名。且命名不得犯此五十六字,混淆派行,庶幾歸於畫壹。雖錯處九州,而行列相符,甫壹問名,而即知尊卑,別親疏也。尚何有昭穆之失序乎?”我們從具體作用講,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字輩可以明確宗族內世系。宗族內族人通過字輩取名,確保宗族世系清楚明確,“壹脈所流班次可據”。字輩未立,世系不明,宗支混淆,昭穆失序,這就關系著宗族制度的維護問題。《李譜》說:我族“子孫蕃衍,有名以辨之,派以統之,則伯霜仲雪,秩序厘然。於以永敦和睦,綿綿延延,傳之無窮,不其偉歟!”

其次,字輩可以規範宗族內族人取名。依據字輩取名,使宗族內族人名字具有統壹、整齊特點,有規可尋,“歸於畫壹”。同輩間字輩相同,雙名的姓名同輩就有兩個字相同,單名字輩偏旁相同;不同輩間字輩不相同。客家人,民俗風情,文化研究,民居建築,客家話,美食,山歌音樂,影視文藝,hakka,kejiaren4N4H8N(w9f0D

再次,字輩在宗族內可以分辯尊卑。字輩中每字的先後順序依序反映了宗族內不同的輩次,字輩某字的前壹字高壹輩,依序前推高兩、三、四等輩;某字的後壹字低壹輩,依序後推低兩、三、四等輩。依照字輩取名,可以知道宗族內族人輩份高低。輩份高為尊,輩份低為卑。輩份低的要尊重、尊敬輩份高的,“列以尊卑,綱紀正焉”。在修譜時,字輩還可以對不詳的族人依照所屬字輩排序。《馬譜》中規定:“舊譜有序其名而不詳者,為何人之子者,仍依班次序於其後而已,何敢妄加註解。”實際也是按照字輩分辯尊卑。

第四,字輩在宗族內可以區別親疏。字輩通常是以每壹個宗族為單位制訂的,同姓之間能夠區別不同的宗族。同姓同字輩就同宗族,自然就親;雖然同姓,但字輩不同,壹般就不同宗族,當然就疏。《馬譜》“馬氏祠規”要求,“凡老譜所未載,來歷不清,班排不合,不敢竄入,庶非妄拜汾陽。”以避免亂攀、妄攀而亂宗族。亂攀望族是修譜歷史上的通病,雖然經過蘇洵、歐陽修等創立族譜編修新方法的沖擊,但其風未絕。因而,各族譜中對此都努力杜絕,確難以完全克服。依靠字輩尋得同宗的事在內江《鐘譜》裏有記載:邑南“長峰鎮鐘氏壹支,其祖正文公系逃遵義回內江者,與吾祖正良公同屬壹派弟,不識為兄為弟,親疏何若耳。先是其祖常言,欲識宗親,須向破堰尋覓。乾隆年間(1736—1795),其孫成璉、成瑞來訪,見有正良公、正乾公字派,不禁躍然曰得之矣!”並於嘉慶四年(1799)合族捐資在破堰橋同修祖祠。這個字輩尋宗事中,同時還反映出壹個“同屬壹派弟”,“親疏何若”的問題,也就是同宗族同輩也有親疏之分。同宗同支(派、房)的相對親,同宗不同支的相對疏。還有同宗內不同支各自制訂字輩的情況,又在同宗內支與支之間通過字輩同否區別親疏。壹般輩數越遠的越疏,而輩數越近的越親。這是由於封建宗法制度決定的。以自己上、下四世內計算,即從高祖至玄孫縱向為九族,九族內為親,出九族相對疏;其中祖父的兄或弟稱為從祖父,從祖父的子開始稱為族父,族父的子稱為族兄弟,而族兄弟的子就已經稱為親同姓了,這從橫向表明不同支的親疏關系。跳墩壩《張譜》有“譜之遠祖則略,近祖則詳,以先後之勢然也。本支加詳,他支從略,以親疏傳聞異也”的修譜原則,也可以幫助我們深刻理解親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