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繁體字的來歷

繁體字的來歷

繁體字的起源:

繁體中文即小篆演變為隸書後產生的中文書寫體系,已有二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20世紀壹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書寫標準。

1950年代開始中華人民***和國官方在繁體中文的基礎上所做的簡化形成了新的中文書寫標準,即簡體中文。

中文主要由傳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後中華人民***和國政府開始推行的簡化字所組成。簡體中文主要在中國內地以及東南亞使用,繁體中文主要在中國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使用。

擴展資料:

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除了漢字字形本身的差異外,還存在詞匯的差異。例如簡體中文中多用的“圓珠筆,在繁體中文中稱原子筆,簡體中文裏的斯大林在繁體中文裏被稱為史達林。

簡體中文裏的朝鮮在繁體中文裏被稱為北韓,等。由於有這種差異,“繁體用語”這種說法隨之產生。

不過其實這並非繁簡中文本身的差異,而主要是由於使用兩者的人群,尤其是中國大陸和臺灣在20世紀中葉由於政治原因分隔後交流較少,造成了用詞習慣的差異。

這種現象在1980年代以來由於科技術語的不同而更加明顯。而且,在同樣使用繁體中文的臺灣、香港等地也存在壹些用詞習慣的不同。因此,有人指出正確的說法應為臺灣用語、香港用語等,而非繁體用語。

百度百科—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