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0942國立貴州大學建校之初,有文理學院。文理學院下設中國文學系和歷史系,是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和文史的前身。抗戰時期,大批學校內遷,許多優秀知識分子來到貴州。著名作家、出版家謝和著名作家齊先後被聘為文理學院特邀講座。與此同時,校長張廷秀教授利用擔任國民政府教育部秘書的職務,親自到各地選拔教師。這些學者以他們的品格和學識為貴州大學的人文學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0年9月,文理學院分為文學院和理學院,人文學科正式單獨成立。但1953院系調整後,貴州大學關閉。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1958貴州大學重建。重建的時候,貴州大學的漢語言文學歷史師資力量雄厚,老中青結合非常合理。中文系的王佩芬、李淑媛、朱、張汝舟、皮、李伯華,歷史系的姚公樞、張振培等在各自的教學和學術領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當時來自北大、復旦、中山大學等地的青年教師,在老教師的帶領下,迅速進入教學狀態,繼承了老教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古籍善本書頁中流淌出來的書香,是當時人文教師家中常見的氣味。
1972,貴州大學哲學系成立。哲學系壹直重視基礎理論和認知能力的培養,課程比較充實。哲學系很多同學畢業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很多知名的大學朋友在哲學系的學習生活中奠定了人生的方向,積累了潛在的力量。
此後,貴州大學的三大人文基礎學科按照各自的特色穩步發展,人文學科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穩固的基礎。
1998,貴州大學成立人文學院。2002年,人文學院重建,逐漸形成規模。文學、歷史、哲學等傳統學科繼承了傳統的學術精神和人文魅力,有了更多新的發展。該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在長期的辦學歷史中壹直保持著貴州省高校優秀學科的地位。該專業是貴州省文科百強專業。同時,新聞學作為壹門應用型學科,受到傳統學科學術精神的滋養,努力面向社會,培養既有專業技能又有人文內涵的高層次人才。貴州是壹個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的省份。根據貴州大學作為地方“211工程”高校的特點,人文學院在學科建設上努力走特色發展之路,服務地方。民族學這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學科,是傳統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之間的紐帶,使人文學院在突破學科之間的壁壘,整合全院資源建立特色學科方面找到了明確的定位。
人文學院在學科建設和科教結合的過程中,逐漸融入了傳統的人文魅力和面向當代社會的開放胸懷。傳統治學精神和當代學科建設理念的滲透,壹點壹滴地形成了人文學院的特色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