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子·雜篇·盜跖第二十九》篇中假托盜跖與孔子之間的對話,壹方面以壹種激進的角度表達了道家絕聖棄智、保身全命的理念;另壹方面又以盜亦有道的論說延續了莊子壹書的諷世主題,在此文本中的跖亦表現出強烈的道家色彩。
建國後的主流史觀則將其作為春秋時期的奴隸起義軍領袖,他因不滿奴隸遭受貴族壓迫,於魯國起義,組成九千人的義軍,轉戰黃河流域,對當時的諸侯國造成沈重的打擊,亦使奴隸制慢慢轉變為封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