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隋唐帝國的軍事演變:官兵制與八柱國家。

隋唐帝國的軍事演變:官兵制與八柱國家。

01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兩個政權對峙,互相爭鬥。這段歷史的驚心動魄和歷史意義絕對不會低於漢末三國。正是北朝的兩位英雄高歡和宇文泰,拉開了被外國歷史學家稱為“史詩中國”的帷幕。與占據中原的東魏相比,“隋唐之母”西魏位於關隴地區,其實力和財力遠不如高歡集團控制的東魏,文化也不及梁肖南部。西魏的權臣宇文泰在壹次重要的戰鬥中差點被俘。所以他痛定思痛,決定進行軍事改革。有兩個核心點——官兵制和八柱國。為了解決農耕戰爭問題,在公元535 ~ 551年期間,宇文泰開始實行官兵制度。這個系統最重要的特點是軍事和農業的結合。在和平時期,政府軍士兵是耕種土地的農民,他們在耕作間隙接受訓練。戰時,他們參軍,用自己的馬匹和武器作戰。但政府兵全家免徭役稅,政治待遇很高。真是“壹兵壹卒,全家光榮。”官兵制度的本質是國家權力深入基層的壹種表現。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初,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頂峰,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廢止,歷時約200年。取而代之的是官制,是募兵制。宇文泰還改革了軍隊的領導和指揮系統。他模仿鮮卑拓跋部的八股制,設置了八股制。朱郭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設立的,意為軍隊的高級將領,漢朝廢除。八柱隱喻當時西魏的八個軍事貴族,分別是、袁鑫、、李泌、趙貴、於禁、杜和侯崇。趙建功於,袁鑫輔佐以皇族之威,以戰功成名就,李弼將略能助軍,於禁將謀援,侯崇將勇武,杜以德助民。宇文泰實際上是全軍的統帥,魏國宗室袁鑫只是名存實亡。實際上只有劉柱國帶兵打仗,這也符合周朝的六軍體制。六大支柱中,是的祖父,李泌是李密的祖父,杜是隋文帝的嶽父,也是的祖父。六柱國下各有兩名將軍,每名將軍掌管兩個府衙;* * *十二將軍,二十四開府;每個開府下有兩個文書,* * * 48個文書;壹義通領兵約1000人,壹開復領兵2000人,壹將軍領兵4000人,壹柱國領兵8000人。六柱國士兵總數約48000人。因為西魏統治關中(今陜西省)和隴西(今甘肅省東南),所以這群人也被陳寅恪稱為關隴集團。集團成員是“有武力智能,融胡人於關隴”的人,其人是“相”和“將”,沒有文武之分。在宇文泰的整合下,冠龍集團緊密團結,打敗了人多錢多的東魏,穩定了局勢,為北周的建立統壹和隋唐帝國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